三、“寺”的文化破解:淨身祭司(2 / 2)

出土兩性人陶壺宗教史方麵的國際權威艾利亞德等人已經指出,宗教神話中最古老的崇拜對象往往是一種雙性同體的(androgynous)神。獻身於宗教事業的神職人員用閹割的方式象征自己超脫於男女性別對立之上,達到雙性合一的神聖境界。艾利亞德在《比較宗教學模式》中論述“神聖的雙性同體的神話”(The Myth of Divine Androgyny)一節中寫道:“由於在神性之中同時存在著所有的稟賦,所以完全必要的是從神性中或明或隱地看到兩種性別的合並表現。神聖的雙性同體隻不過是表達神的二位一體的一種原始公式;早在形而上的術語或神學的術語表達這種二合一神性之前,神話和宗教思維就已首先借用生物學的雙性這一術語表達了它。我們已經注意到許多這樣的情況:遠古的本體論用生物學的語彙表現出來。……我們在許許多多的神話和信仰中看到的神聖雙性同體都有其自身的神學和哲學的蘊涵。這個公式的本義在於用生物性別的語彙表達在神性核心中同時並存的兩種對立的宇宙論原則(陽與陰)。”②艾利亞德:《比較宗教學模式》,希德(R。Sheed)英譯本,希德與沃德出版公司,倫敦與紐約,1958年,第420—421頁。艾利亞德還進一步指出了雙性同體公式與神話信仰中的生殖力觀念之間的內在關聯:“我們必須看到,代表宇宙生殖力之神在大多數場合或者是陰陽合體的,或者是一年男性一年女性的(例如愛沙尼亞人的“森林之神”)。大多數的植物神(如阿提斯、阿都尼斯、狄俄尼索斯)是雙性化的,大母神也是如此(例如庫柏勒)。從原始神話像澳洲土著神話到最高級的宗教如印度教,原初之神都是雙性同體的。在印度神譜之中最為重要的對偶神濕婆—迦梨有時也表現為單一的生命(ardhanarisvara)。再有,印度所有的性神秘主義也都是按照雙性同體方式加以表達的。”②

岩畫中的雙頭同體人與崇拜對象的這種雙性同體特征相應,閹割的宗教起源便成為一種跨文化的普遍現象。愛德華茲指出:“閹割的產生應在遠古的雙性同體崇拜中得到解釋。在古埃及,男性性器因其顯而易察的生殖力而被看做是人體中最神聖的部位,因此也值得奉獻給神明。在埃及神廟的祭壇之下供置著一大堆新割下的生殖器,同時有數以百計強壯的男青年每天由被閹過的聖僧主持啟蒙儀式,加入到男性聖妓之中。”愛德華茲:《蓮花中的寶石:東方性文化曆史概觀》,倫敦,1965年,第148頁。這種出於宗教信仰動機而產生的男性閹割使我們對《詩經》中說到的“寺人”的來源有了新的認識,乃至對漢語中“寺”字的發生背景也產生了新的興趣。由於古史中缺少這方麵的直接記述,還是讓我們先看一下域外的同類宗教習俗和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