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潤人生溫情故事41(1 / 2)

第四輯 那一縷溫暖叫永遠 希望,從這裏出發

早春二月,我隨攝影記者小李去一所特偏遠的希望小學采訪。

我們帶去的一捆書,竟成了孩子們最好的禮物。一陣爭搶後,他們各自捧著書,或者幾個人圍攏在一起癡迷地閱讀一本書,感動得記者頻頻地按動相機。

家境最困難、讀書卻刻苦的一個小男孩,那天第一次遲到了兩節課。他臉上掛著幾塊新鮮的傷疤,鼻子上很顯眼地還粘著一塊白膠布。老師疼愛地問他怎麼摔成那個樣子。小男孩小嘴一咧,興奮地向大家講述了事情的前因後果。

原來,在早晨上學的路上,他看到前麵有一張不知誰扔掉的報紙。他高興地跑過去,彎腰要拾起的瞬間,一股風吹來,把報紙一下子刮到路邊的溝裏,他趕緊跳到溝裏去撿。這時,風又把報紙朝前麵吹去。他追過去,風似乎有意和他作對,當他就要走近時,報紙又被吹出不深的路溝,吹向旁邊積雪很厚的大田裏。

兩眼盯住那張一起一落的報紙,他深一腳、淺一腳地跨過滿是玉米茬子的田埂,急切地追逐著。就在伸手即可夠到報紙的刹那間,他腳下一滑,一個踉蹌摔倒在地,臉正好摔在了一個裸露在玉米茬子上。顧不上疼痛,他順勢抓住了那張追趕了足有一百米遠的報紙。

看著他滿臉血糊糊的跑回家來,他的母親嚇壞了,他卻得意地舉起了“流血的收獲”——半張過期的《人民日報》……

一周後,本省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上刊出了一楨撼動讀者心靈的照片,內容是——滿臉傷痕的一個小男孩,正閱讀著半張報紙,他黑亮的眸子裏蓄滿了春天的色彩。照片的名字是《希望,從這裏出發》,下麵配發的是我撰寫的有關背景故事。

好多年過去了,照片上的那個小男孩已成了大學生。我依然激動於那年春天裏的那個難忘的故事,並一次次地把它講給我如今再不必為看書發愁的學生們。而且,每一次講完,我都禁不住由衷地感歎一句——希望,從這裏出發……

寒冷的日子裏我們靠什麼取暖

自從我居住地附近被辟為高新技術開發區後,仿佛一夜之間,那些氣宇軒昂的高樓大廈便呼呼地崛起,將我那破爛的小屋襯托得更加無地自容。尤其是看到從那座本市最高的建築——40層的寫字樓裏進進出出的俊男靚女們,立刻就有了被甩下幾個世紀的感覺。

我這輩子怕是難以成為白領階層中的一員了,我隻是一個普通的教師,而且有一個固執的愛好——寫一些很少能發表的可憐的詩歌,自然談不上賺些碎銀子聊補困窘的生活了。當初跟我一起寫詩的朋友如今玩股票的玩股票,開餐館的開餐館,隻有島子還常動動筆,但他多是給那些經理、廠長們寫些肉麻吹捧的所謂的報告文學,再就是胡亂地編一些風花雪月的故事,他的錢袋子日漸鼓了起來,他就很有資格地一再教訓我:“你要是再那麼犯傻,寫那沒人看的詩歌,你就得去要飯了。”

可不管別人怎麼說,我仍心甘情願地堅持在詩歌這個清貧的高地上。

記得那是初冬的一個早上,我正手忙腳亂地生爐子,煤煙嗆得我淚眼模糊地咳嗽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