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潤人生溫情故事42(1 / 2)

第四輯 那一縷溫暖叫永遠 真正的才女

暑期,我回到了闊別近二十年的故鄉。

聞知我已發表了不少作品,還出了書,鄉親們讚歎了幾句,便爭先恐後地向我介紹村裏的才女王小英,大家的語氣裏滿是敬佩和驕傲,仿佛比我這個省作家協會會員還要強十倍。

我有些不服氣地問:“她主要寫詩歌、小說還是散文?”

鄉親們都搖頭:“她不寫那些東西,她寫的都是些實在的東西。”

“那她寫故事,還是報告文學?”我不由得在心裏對這位才女的文學水平不以為然起來。

見到鄉親們仍是搖頭,我納悶了——那是什麼樣的才女呢?

“她呀,她寫的文章經常上廣播,縣裏報紙還登了好幾篇呢。”在村裏德高望重的二叔也是一臉的自豪。

哦,原來不過是寫些通訊、消息之類的廣播稿,都是些很簡單的文體。我便以見多識廣的口吻追問:“那她能掙多點兒稿費呀?”心裏話——我的作品最高稿費是千字千元呢。

“稿費也有,可是不多,她也不在意那些。”鄰居張伯解釋道。

“那她為啥?光為了出名嗎?”我不禁有些困惑。

“為啥?為大夥兒唄。咱村裏誰沒借上她的光?村裏幹部領著大夥兒致富,她兩篇文章一廣播,咱村遠近出了名,村長、支書都被評上了縣裏的勞模;李鐵兩口子過去老吵架,小英寫了兩篇關於夫妻應該互敬互讓的稿子在廣播裏一播,嗨,神了,倆個人再不吵架了;還有陳貴買了假種子,她寫了一篇稿子,還沒等播出來呢,銷售公司知道了,乖乖地上門賠了他損失;還有趙春海、趙春江哥倆不養老娘,小英幫著寫了一張訴狀往上麵一遞,讓兩個強小子心服口服地掏養老費,還有……”大家七嘴八舌地向我介紹王小英的文章,如何給村裏人帶來的種種實惠。每個人的眼裏都流露著感激,仿佛王小英比那些名記者還了不起。

“怎麼樣?修建,跟你這個寫文章的才子比,小英算是個才女吧?”二叔用不容置疑的口氣問我,眾鄉親也深有同感地望著我。

“何止是個才女呢?簡直是一個大才女了。”我不禁為自己剛才的自以為是而慚愧,王小英不愧為鄉親們心目中的才女,她那些我不曾瞧上眼的文章,都是那樣地實實在在,卻又的的確確幫著鄉親們解決了不少問題,她的寫作是真正超脫了功名利祿的,她的樸實,照出了我輩身上藏著的“小”。

細碎的幸福

春節前夕,我陪同民政部門的幾位同誌走街串巷去送溫暖。麵對那些不幸的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我驚訝地發現――原來,生活中還有那麼多的人正遠離幸福,需要我們去同情、安慰、幫助……

那天,我向一位搞攝影的朋友慨歎起這段日子裏所看到的那些遭遇坎坷、身陷窘境的人們,朋友立刻不同意我的簡單判斷:“不要以為那些遭遇不幸的人們就沒有幸福,他們也有著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