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經驗和做法(2 / 2)

深圳、蘇州在行政辦公小區的規劃與建設中還有一套特別獨到的設計和布局手法,它既不同於西歐式的羅馬廣場,也有別於我們西部城市就廣場建廣場的做法,而是引入綠色生態軸線布局的概念,把辦公、商業、居住乃至工業,用綠色生態軸線緊緊地聯係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建築群體,使各建築共享綠色資源。如深圳市民中心采取南北軸線:蓮花山――廣場――中心樓――水晶島――會議中心;中軸線兩側布置音樂廳、少年宮、商業樓、居住樓等;東西向為交通軸線,體現綠化環帶特色,與市區相連。相城區通過綠色軸線把辦公、公園有機相連。龍崗區通過綠色軸線把辦公、公園、文化廣場相串接。

(四)內涵上突出曆史文脈特色

建築是人類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產品,它本身就代表了一種文化類型。蘇州、深圳是吳文化和粵文化的發祥地。當今世界,各國建築師在麵臨著全球化、文化趨同與建築發展、地域性、國際性以及如何保護傳統文化等諸多共同問題的形勢下,特別注重傳統文化的保護、繼承、創新與發展。深圳市民中心采取了大鵬展翅結構,體現了深圳建設速度;龍崗區采取以龍為主題的結構,突出“龍脈”,如:主建築――“二龍戲(扶)珠”,文化廣場――“八龍(隱含八個鎮)捧一龍(指一個區)”,廣場南側100名書法家撰寫了100個形態各異的龍字,北側為百報長廊;相城區主體建築按五層設計,注重保護老城風格,和老城區一體兩翼發展構想相呼應。

(五)格局上突出全開放式特色

深圳市民中心、蘇州市相城區行政中心,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係,在設計上借鑒傳統文化精華,在設計手法上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棋盤式、高牆大院式格局,強調內外景觀的和諧,集中體現了無圍牆開放式風格。深圳市民中心在6平方公裏區域內,最中心區布局辦公樓,無圍牆,全開放,市民可自由出入中心,體現了黨和政府親民、愛民、魚水一家親的風範。蘇州市相城區300多畝規劃區無圍牆,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巧分區域,廣場、辦公、公園,有分有合,渾然一體。鹽田區也體現了開放式風格,音樂廣場、辦公區、文化中心,布局有序,寓統一於開放之中。通過無圍牆設計,既避免了城市景觀的獨立與破碎,又內在地舒展了城市空間,擴充了城市建築的表現力。

(六)功用上突出資源共享的設計思想

21世紀是城市化世紀,資源共享是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必然趨勢和要求。行政中心多位於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地段,內在的實用功能是基礎,外在的景觀美化是標誌。深圳市民中心、鹽田區、龍崗區和蘇州相城區等行政辦公小區,區委、政府、人大、政協、紀檢以及公檢法等部門都在一個小區或一棟樓內布局,車庫(位)、會議中心、餐廳、文體中心、遊泳池等公用設施完全共享,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資源價值,提高了利用率,有效地防範了資源的閑置和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