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潛意識,激發心理自愈的本能
一個人的心理活動包括意識和潛意識兩部分。意識是一種清醒的認識,例如,有目標、有計劃的學習活動及自我評估、自我調控的學習都體現了意識的特點。潛意識是一種不知不覺的認識,例如,自然而然地記住了某些生動的情節;又如,對某些技能熟練了,雖然沒有格外注意,仍能依程序操作,還有做夢等心理活動都是潛意識活動。
通常,我們比較重視發揮意識的作用,對潛意識這片汪洋大海卻一無所知,或者不太重視,其實潛意識就如同冰山的水下部分,體積大,作用更大。
據說,潛意識的力量比意識要大3萬倍,所以要激發潛能,需要運用潛意識。
我們所說的自我暗示,就是將我們的想法或所想達成的任何願望,經由在心中不斷描繪和想象達成或完成時的景象,大聲地朗讀我們的目標或願望,同時加以切身地去感受和體會已達成時的景象及內心感受,而將目標或願望灌輸至潛意識中。
當潛意識接收了你所自我暗示的信息,便會開始運作吸收外界的相關能量,找出你所需的答案,建立你的信心,並將你所需的機會和資源提供出來,而協助你實現目標或願望。
自我暗示本身並不能助你達成目標,它起到的是一個刺激的作用。自我暗示會刺激潛意識,潛意識幫你完成目標或願望。自我暗示隻是一個工具。但是,這個工具的作用和能量,還遠遠沒有被人們認識到,更不用提將它開發出來了。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潛意識是無法分辨是非善惡的,無論意識給了它什麼樣的資訊或想法,它都隻會照樣全收,而且對任何的指令都會一一地得以實現。所以,潛意識是什麼樣子,皆取決於自我暗示。
潛意識通過自我暗示所發揮出來的無窮力量,是驚人且不可思議的,這世上許多所謂的奇跡或靈感,都是通過自我暗示的方式而產生的。在某些宗教中,常有借由虔誠的祈禱或許願而產生的許多奇跡,事實上這就是一種自我暗示的過程。而在醫學上,許多患了不可醫治的絕症患者,也借由自我暗示的過程而奇跡似的痊愈。在醫學領域中,目前也已有人使用類似方式的心靈治療過程來醫治那些患了特殊疾病的患者。
如何自覺地運用自我暗示這種能力呢?
首先,必須避免喚起那些有害的自我暗示,這些暗示可能產生災難性的後果;
其次,要自覺地激起那些有益的自我暗示,這樣就會給那些生病的人帶來身體上的康複,給那些神經症患者、犯錯誤的人及那些自我暗示之前的無意識受害者帶來心靈上的康複,以及給那些有錯誤傾向的人指引一條正確的道路。
榮格將一個人的人格構成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往往受潛意識支配,而那些隨心所欲、無所顧忌的人,往往“本我”過於強大,“自我”在現實麵前的控製力不夠。
建立完美的人格,“自我”要通過心理暗示協調其平衡,促使“本我”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
為自己的成功構造“心象”,就是一種積極的自我暗示。
(1)你要選一個目標:可以是讓自己更苗條、更健康,也可以是使自己更自信、更善於雄辯。
(2)每天隻用花一兩分鍾時間構造“心象”,即讓一個模糊不清的想法變成一個輪廓分明、細節清楚、有血有肉、色彩斑斕的概貌。
(3)把你的“心象”在紙上畫出草圖,並從雜誌、網絡上搜集相關圖片。
(4)每天專心花上10分鍾時間聯想你構造的“心象”,閉上眼睛,不關心外界,隻有當這一畫麵繼續向前發展時,才睜開眼睛。
(5)連續21天嚐試這種小實驗,看看會發生什麼。
通過向自動成功機製提供一個清晰具體、生動構想、能完美交流的目標,你的個人發展速度會更快,實現目標的速度也會更快。隨著目標的浮現逐漸清晰,自動成功機製在發揮自身作用時會更加高效。
心理暗示的高度決定成就的高度
一位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他將一隻饑餓的狗放在類似迷宮的木板圍成的甬道中。狗為了覓食不斷向上躥,企圖越過木板出去。但每當狗向上躥時,就會得到一次電擊的懲罰。開始時受饑餓的驅使,狗仍然向上躥,但次數越來越少。經過反複幾次懲罰,狗就完全放棄出去的希望了,再也不往上躥跳了。
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習得性無力感”。一個人自信心的喪失與這個實驗過程有相似之處。沒有哪一個人生來就缺乏自信心。以學習為例,天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對學習從開始就沒有信心的學生是不存在的。學習上的“無力感”、“無奈感”是由於多次學習失敗的挫折積累造成的。考試成績一連幾次不理想,自信心便一次次被磨蝕,直至內心再也燃不起努力進取的熱情,“學習無力感”便形成了。“學習無力感”形成的原因多是在遭受挫折後,不注意總結經驗教訓,喪失信心,失去了一次次本可以走出逆境的機會,最後對自己隻好徹底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