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一拳,把那位同學的雙眼給打瞎了,年滿18歲的全剛將要麵臨嚴峻的刑事處罰。事後,他很後悔,很自責,但是事情已經發生了。
因為衝動,讓一個前程似錦的少年走向了牢獄,知道此事的人無不唏噓。
全剛,曾是全校公認的一名高才生,擁有無限美好的前程。但他做事衝動,隻要情緒一來就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冷靜,什麼是君子動口不動手。其實他並不想傷害別人,更不想毀了自己的前途。但是,他總是愛衝動,最終害人害己,釀成大禍。
專家證實,人在衝動時候,大腦就容易短路。人在短路大腦的控製下,要對棘手問題做出及時、正確的反應幾乎是不可能的。
生活中我們時常聽到這樣的信息:某人跳樓自殺後,其朋友都說他平時是很平靜、很容易溝通的,沒聽說過他和誰有積怨,甚至都不知道他會有什麼想不開的地方;或者某人動刀砍人犯罪之後,說自己之前從未想過要砍人,和被砍的人也隻是因為小事而起衝突的。那為什麼這樣的信息我們會經常聽到呢?簡單地說就是因為人在衝動的時候容易做出一些平時連想都不會去想的事情,從而造成對自己或是對他人的傷害。
所以,衝動是魔鬼,千萬要遠離。理性地麵對社會百態,才能使我們的生活提高品位。理性處事,是為人素質高的體現,也是情感睿智的反映。
理性認知是正確處理憤怒的關鍵
從本質上來講,憤怒分為健康的憤怒與不健康的憤怒兩種。不管是哪一種,憤怒都包含認知、情緒、外在行為表現,以及對象的正確與否四個心理過程。
健康的憤怒一般出於理性的思考,認真客觀地分析引起他們憤怒情緒的事件與起因,形成正確的認知行為,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對事不對人”的客觀冷靜的態度。當人們對事件做了清晰明了的分析與判斷,他們自然而然就具有了冷靜的心態,憤怒的情緒具有可控性,處於這種狀態下的人們一般不會做出過分的攻擊行為,更不會衝無關的弱勢群體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他們針對問題解決問題,及時向相關人員反映自己對該問題的看法與思考,避免不必要的誤會產生。
不健康的憤怒是嚴重不利於身心健康的。它不經過大腦的理性思考,使憤怒中的人們常常“對人不對事”。引發憤怒情緒的事情一旦發生,人們容易失去冷靜的思考能力,通過言語攻擊、肢體攻擊,甚至采用違規的武器向某些弱社會群體,至少是不高於他的群體發泄憤怒。他們認為讓他們怒氣高漲的始作俑者是做錯事情的當事人,而不是這些人誘發的這些事。如果這些發怒的人的地位、權勢遠遠高於自己,那麼蒙受委屈的人必然不敢公然申訴。發怒者一肚子的不滿讓他們如此難以忍受,不得已隻能尋找弱勢人群尋求平衡。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向弱勢人群發泄憤怒情緒這種不健康的行為方式體現了當事人自尊的需求。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在滿足基本的生理、安全需求之後,自尊需求的滿足就被置於需求的頂端。這是生活中自然正常的現象。
無奈,對事情認識不清的人們常常把自己的自尊與無關的事情進行錯誤的鏈接。具體來講,當老板因為你疏忽的工作態度而責罰於你,這是正常的對事不對人,是合理的行為態度。如果你認為老板對你的批評傷害到了你的自尊,你認為老板是在無故找你碴兒,那麼你就犯了“對人不對事”的錯誤,你會大發脾氣,並遷怒於其他人,這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就是不健康的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