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深刻反思老板對你的批評,把這看成是自己工作中的不完善之處,從而加以修正改善,那麼你就不會把自己的情緒體驗附加到其他人身上,更不會對老板憤恨不滿。試想一下,一個人怎麼會對自己取得的進步而憤怒呢?如果你認為老板的批評是錯誤的,你可以大方地把自己憤怒的情緒向老板反映,並希望得到公正的對待,這是“對事不對人”的處事態度,是健康的憤怒。
可見,對事情的理性認知是人們正確處理自己憤怒情緒的關鍵拐點。
著名國學大師翟鴻燊曾經講過這麼一個故事:乾隆有一次在台上放了個屁,台下的和珅臉就紅了;乾隆很高興,大臣們都以為是和珅放的。和珅很會為皇上“分憂解難”,深得皇上的信任。兩百多年後的一天,秘書陪經理和董事長參加一個會。在電梯裏,董事長不小心也放了個屁,為緩解難堪,董事長和經理都看了看秘書,這時,秘書沉不住氣了,解釋說“不是我放的”。第二天,董事長就把秘書給辭了,秘書不解,董事長說:你一點的事都承擔不了,留你何用?
很多時候,人們會無緣無故受老板、長輩等人的責難,這時不妨心甘情願當一回“和珅”,用寬容之心理解他們的情緒體驗,何必耿耿於懷,激憤難平呢!給他們時間去平複他們心中的困惑,其結果要比你不受控製地亂撒怒氣大為不同。“撥開雲霧見晴天”,時刻保持一種寬廣的胸懷,積極的樂觀態度,有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
你一定要生氣嗎?你其實可以不生氣
“攻擊性”隻能增加對別人的敵意。通過顯示良好的情緒智商,你可以更加容易地在控製自我上獲得成功。
當你爆發憤怒心理時,無論什麼原因,不但會使你的腎上腺分泌急速上升,更重要的是,你根本得不到任何益處。用怒氣來恐嚇夥伴絕不是最好的交流方式。通過控製你的進攻性的心理,你不但可以贏得自愛而且可以提高說服力。這樣無論你是在同事、朋友還是陌生人麵前,都會知道采取平和態度而不是輕易發火的重要性。
那些容易生氣的人,其實有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他們在做什麼。拿孩子舉例來說:家長有的時候發威並不意味著真的發火。當然,有的時候突然提高你說話的聲調是必要的,但是這不應成為生活中的習慣,除非你想看著你的朋友們都和你對立起來。
憤怒其實是最無力的心理,也是最具破壞性的心理。許多人都會在衝動時做出使自己後悔不已的事情來,因此,應該采取一些積極有效的措施來控製自己的憤怒心理和行為。
1.理智控製,使自己冷靜下來
在遇到較強的刺激時應強迫自己冷靜下來,迅速分析一下事情的前因後果,再采取表達思想或消除衝動的“緩兵之計”,盡量使自己不陷入衝動魯莽、簡單輕率的被動局麵。比如,當你被別人無聊地諷刺、嘲笑時,如果你頓顯暴怒,反唇相譏,則很可能引起雙方爭執不下,怒火越燒越旺,自然於事無補。但如果此時你能提醒自己冷靜一下,采取理智的對策,如用沉默為武器以示抗議,或隻用寥寥數語正麵表達自己受到傷害,指責對方無聊,對方反而會感到尷尬。
2.用暗示、轉移注意法
使自己生氣的事,一般都是觸動了自己的尊嚴或切身利益,很難一下子冷靜下來,所以當你察覺到自己的情緒非常激動,眼看控製不住時,可以及時采取暗示、轉移注意力等方法自我放鬆,鼓勵自己克製衝動。言語暗示如“不要做衝動的犧牲品”,“過一會兒再來應付這件事,沒什麼大不了的”等,或轉而去做一些簡單的事情,或去一個安靜平和的環境,這些都很有效。人的情緒往往隻需要幾秒鍾、幾分鍾就可以平息下來。但如果不良情緒不能及時轉移,就會更加強烈。比如,憂愁者越是朝憂愁方麵想,就越感到自己有許多值得憂慮的理由;發怒者越是想著發怒的事情,就越感到自己發怒完全應該。根據現代生理學的研究,人在遇到不滿、惱怒、傷心的事情時,會將不愉快的信息傳入大腦,逐漸形成神經係統的暫時性聯係,形成一個優勢中心,而且越想越鞏固,日益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