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妙的就是駿馬所邁的步子,作為頂馬就是要為慈禧太後護路開道的,所以會距離大轎稍遠,而需要馬和轎夫們使用同樣的速度行走,著實很有難度。同時為了顯示馬的雄偉英俊,它們要一律昂著頭,頭上的紅纓子要保持在一條線上,且腳下還要跨大步。
妙就妙在這兒了,當它們的馬蹄似挨不挨地的時候,就慢慢地把蹄子一蜷又縮回來約1.5尺,所以雖然邁了一大步,實際上所走的卻隻有5寸。這樣就做到了和轎夫的步伐相等,而永遠在轎的前麵,絲毫也不會脫節。
當一整隊的駿馬齊刷刷地昂著頭,同時跨出大步,又同時往回蜷腿,再邁出同樣的尺寸,馬的蹄子再次往回蜷縮時,那種嫵媚的樣子,可媲美繡女巧做針線活的姿態。能夠做到如此整齊劃一已經十分難得,還有更奇特的,就是在馬向後蜷腿的時候,腰身隨之扭動,肥碩的臀部跟著一擺,騎在馬背上麵的兵役,也就隨著馬的動作一起晃動。他們頭上戴著紅纓子帽,穗子一甩,蜷左腿往右擺,蜷右腿往左擺,那風景煞是好看。
再聽聲音也是一種享受,馬蹄子落地時嗒嗒響,轎夫抬著轎走路則是嚓擦的,這“嗒嗒”和“嚓嚓”的聲音交織在一起,非常和諧,在一絲其他聲音都沒有的情況下,在長長的柳蔭綠路上,架勢堪比軍隊操練,整齊肅穆。由西華門到達頤和園,這種聲音會一直持續,場麵是何其氣派,顯示出何等的尊嚴!
然而,這不過是幾天前的事,卻讓此時的何榮感覺那麼遙遠。此時此刻慈禧眼前就剩下一個崔玉貴,身騎灰色的騾子,為老太後在轎前開路。走的路是亂石荒山,3乘騾馱轎顫悠悠地走著,騾子頭顱之下係著的銅鈴鐺,沉悶得叮咚作響,一聲聲催人入睡,與往日所見的威風排場全然無法相比。
胸懷淡定
路越走越遠,也越走越陡,東西兩邊的群山擠壓過來,活像凶猛的野獸,仿佛在不同的兩側追逐著一個共同的獵物,最終頭頂衝撞在一起,這個衝撞的地方就是慈禧他們入山的山口,名為南口。
夏天的上午,時間顯得特別長,逃難的人們早已忘記了時辰。當時在他們頭頂是陰沉沉的天空,沒有一絲風,濃雲低壓,讓人幾近窒息得喘不過氣來。入了南口之後,更如同鑽進了葫蘆嘴裏,使人憋悶得張著嘴出氣,就好像幹溝裏的魚一樣,向著天,嘴一吸一呼地喘著。就連土地也散發出潮濕的熱氣,簡直就是蒸籠,把這些宮中出來的金貴之軀蒸烤得是又渴又煩躁,可見逃難的路實在是充滿了折磨。
慈禧的另一個貼身侍女小娟子是一個急脾氣的姑娘,在這種天氣下幾乎就要發昏了,所有一切都讓她格外的急躁,然而越是這樣,她身上的痱子就起得越多,憋得她滿臉通紅,頭上不停地流著汗水。
不光是她,大家這兩天都沒有脫過衣服,經過汗水一濕,粗糙的布料就像膏藥似的貼在了身上。何榮輕輕掀開小娟子的衣服一看,痱子已經由顆粒變成了餅狀,肉皮是紅腫一片,而且在痱子的尖兒上,還隱隱地長出了白泡來,大概已經化膿了。
宮女在宮裏多年早已養成幹淨勤洗的習慣,用脂粉保養出來的細皮嫩肉,在這艱苦的環境下可算是受罪了。火毒的太陽一曬,外加蒸汽一蒸,汗液浸泡的如同牛皮的衣服貼在身上,絲毫不透風,哪有不起痱子的道理?在外逃亡,宮女間隻有互相照應,何榮就用手掀起小娟子的衣襟,來回扇動,幫她透透風,減輕一點兒她的痛苦。
不過這時候這些侍女的心裏還惦記著慈禧,小娟子當時含淚對何榮說,早晨為老太後洗臉的時候,發現她老人家發髻下麵、脖子周圍,也有一片片的小紅粒。但是慈禧太後確實有“領導風範”,她的侍女關切地詢問她是否難受的時候,她隻是淡淡地用眼睛看著別處,絲毫沒有理會。可見在什麼環境下,她就能夠拿出什麼樣的反應來。
之後走了一會兒,慈禧突然下命停步,宮女們趕緊跑到老太後的轎子前待命。當時因為轎子太高,她們隻能仰著臉跟慈禧說話——要知道這在宮中是絕不允許的。
原來是慈禧要解手,這又是給奴才們出的一道難題,平日在宮裏太後解手都是一個精致活兒,但在荒郊野外,前後沒有村莊,如何伺候慈禧?沒想到慈禧果斷地說,無須打擾村民,就在野地裏莊稼濃密的地方,眾人圍起一個圈就行了——也就是說慈禧決定就地解決了。當時這無疑是一個正確的決定,比起在溫泉時苦口求人可是強多了,更比西貫市那個亂糞場子勝過百倍,起碼不會讓人作嘔。於是一眾下人趕緊圍成人牆,太後、皇後、小主、格格們就這樣輪流著上了廁所。最可憐的是,因為沒有便紙,所以隻好用野麻的葉子權且代替了。然而,這般的吃苦受累慈禧身為太後都能忍受,她的氣度可見一斑。
後世對慈禧的評價當中,經常是把她異化,多數人都認為她是一個一無是處的賣國賊。長期以來對慈禧的這種臉譜式宣傳非常之多,然而我們客觀地來看,其實她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
從整個逃難的過程中,可以確定慈禧這個人是擁有淡定氣質的。她這種氣場的養成和她是滿族人應該也有關係。在封建社會,漢族的女人主要是盡一種相夫教子、服侍公婆的義務,而滿族的女人和漢族的女人有所不同,她們全都是天足,與生俱來就帶有一種豪放的氣質。
那麼,慈禧能夠處事淡定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這應該從鹹豐帝為何重用慈禧這件事情上來找突破點。首先,鹹豐帝作為一代帝王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抱負和高明的治國方略。其次,他身邊女眷成群,卻沒有幾個人能夠猜透他的心思,更別妄談具有輔助他工作的能力了!唯獨慈禧一人,能夠取得鹹豐的歡心。
慈禧的父親是國家的官員,她從小就受父親整頓吏治、治國經世的影響,同時還熟讀詩書,精通四書五經。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所以憑借著這些才情,造就了她處事坦然的品質,也讓她得以和鹹豐帝共處得比較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