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報刊上減“赤”、“削福利”的消息很多。對此,享受“社安福利”者,特別是老人與“低收入或無收入”的“窮人”最為關心。美國政府財政支出中福利性開支占比高達58%。這種義務性支出(包括社會保障、醫療保健和養老)涉及到的社會人群非常廣泛。報刊上大字標題:《嬰兒潮世代7700萬人財務吃緊》!什麼是“嬰兒潮”?就是“在1946年至1964年出生”的美國人,他(她)們正好是現在的退休者。
目前宣傳“削減福利”、暫停“社福開支”僅僅隻在“打雷”階段。真正實行的並不多,今後會怎樣,誰也說不準。
社會保障、醫療保健和養老以及義務教育幾乎關係到美國所有社會人群,其中特別是中產階層。“社安”是美國社會牽扯人數最大的經濟範疇。政府開支緊縮,小學、初中、高中的義務教育開支受擠壓,所在的州政府就必然增加房產地稅。目前基數已經很高的地稅再增加,中產者相當於減少收入。
不壓社安福利,國債沒法減少且還會增加。壓縮社安福利又涉及美國社會多數人的切身利益。這是美國經濟的“怪圈”與“頑症”。在美國現行政經體製下,誰也拿它沒轍!
這次“國債提限”博弈中,總統奧巴馬隻提“增稅”,不提“減支”,就因為解不開這個困境。作為民主黨人的奧巴馬,深知政府財政支出中的福利性開支,是美國曆屆政府競選中承諾累積的、異常剛性的支出,不是隨便可以壓縮的。要知道,中產階層與平民這是一個龐大的人口群,奧巴馬所屬的“民主黨”既標榜其利益代表,選票也握在這個群體手中。
最近歐洲發生的英國倫敦等多個大城市的動亂,根本誘因之一就因縮減福利而引發,令美國更不敢輕舉妄動。
減“赤”、還“債”的主要途徑,一是增加稅收,一是削減社安福利和軍費。後者將引發公眾不滿,增大社會穩定壓力。若取前者、增大對富人和企業稅收,又會打擊投資,代表其利益的“共和黨”不幹。最後可能的隻有加速印鈔,導致國債收益率上升,加上國際信用機構下調美國信用評級。一個又一個“怪圈”表明,美國債務危機處於隱性爆發狀態,這是美國當今麵臨且尚無解答的嚴酷現實。
有人在美國主要刊物上登出警告性文章,指出現在美國麵臨最嚴峻的問題,不是國家主權信用降級,而是不合理的社會福利支付。如果不盡快改革現行製度,對美國經濟來說將“後患無窮”!
盡管美國讓老人和“窮人”享受福利是件好事,但從國家經濟運行、政府財政運作上講,“不遺餘力的把財富從年輕人向老年人手中轉移,盡管有一些是必須和值得的”,需要與可能失“度”,一旦到達了國家無力運作、財政無法承受的地步,需要與可能之間矛盾將日益加大,今後美國將如何處之,世人隻能靜觀後效!
2011年8月
(三)“窮”、“富”之談
有位劉女士興奮地談及一事:與她同住在老人公寓的一位美國白人老太太,九十二歲了。白天她有社區派來的“社工”上門照料,晚上公寓一樓大廳玩“Bingo”遊戲(一種每次兩美分的“碰運氣”遊戲),老太太並不參加,坐在旁邊看熱鬧。進場之前和出場時與劉女士碰麵,倆人總要擁抱一下,美國老太太還要在她臉上親親,有時高興地說一句“you are the best Chinese daughter!”(你是最棒的中國女兒)。與這位異國老人在一起,令她感到非常親切,誇美國老人心態真好!
劉女士談這件事時,流露著興奮和幸福的激情,眼睛裏還帶著些微淚痕。她深感這樣的老人內心非常幸福,這種感覺很容易感染別人。
住進老人公寓,按美國住房與城市發展部(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簡稱HUD)規定,隻能是“低收入或無收入”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劉女士所提到的那位美國老太太當然屬於這類,簡單地說,屬美國“窮人”。
套用文學作品裏一句話:世界上的富人都一樣的富有,世界上的“窮人”則“窮”得各不相同。
中國人來這裏見到的美國“窮人”,都不是想象中那類窮困。劉女士結識的那位美國老太太固然是,社會上見到歸於“窮人”類的更多。他(她)們有房有車、有家電有手機。
按美國“SSI”(Social supplement income,即法律規定給老人、窮人及殘障者的“社會補助收入”),他(她)們由政府發放生活費,連同醫療保險、殘障保險甚至年邁需要的輪椅、拐杖、眼鏡等,隻要醫生開出“確有需要”的處方,都在福利發放之列。可以說,與富人相比,他(她)們隻是財富賬單上少了些數字,實際生活需要,看不出缺少什麼,衣食住行該有的都有。
2005年出版的調查報告稱:美國46%的貧困戶擁有房產。典型貧困戶擁有的房子是3個臥室、1個車庫、1個陽台;美國貧困戶人均住房麵積超過巴黎、倫敦、維也納等城市的人均住房麵積;97%貧困戶家裏有一部彩電,50%有兩部或更多彩電;76%有空調;75%有1輛車;30%有2輛車;73%有微波爐;62%有有線電視;33%有洗碗機;
美國人口普查局2010年9月公布的調查數據稱,美國2009年貧困人口總數已達4360萬人,每7個美國人中就有一個人屬於“窮人”,創半個世紀以來新高(2011年再調查稱每六個美國人中有一個“窮”人)。
造成美國窮人數量增多的直接原因是“金融危機”。更深層次原因是美國的“社會福利”太好。美國政黨極盡所能討好老百姓,出台了新的住房政策——“不止是讓窮人有房住,更要讓窮人當房主”。2008年前美國發明了房地產“次級房貸”:如果供房資金有困難,可以把房價升高的那部分作為抵押,再借新的貸款。
還有按揭證券化。銀行把錢借給你,明知你是還不了錢的,但是把高風險債權再賣給別人,數不清“金融衍生品”應運而生。“左抵押、右打包、再保險”,玩金融遊戲。政黨為了爭奪窮人的選票,搞高福利;美國的金融業玩到失控,進而造成了金融危機、經濟危機。而經濟危機又增加了“窮人”的數量。所以有人說,“美國不僅是富人的天堂,也是窮人的天堂”。
從許多數據看,美國是“非常富有”的:2010年美國GDP總量為14萬5000億美元,折合成人民幣為95萬億,人均47132美元。美國GDP大約是中國的2.4倍,人均GDP大約是中國的11倍。美國的黃金儲備最多,為8149噸,占世界官方黃金儲備總量的24.9%。在國家戰略總儲備中所占的比率高達56.7%(2003年)。
美國的企業在世界上算少有的富足,蘋果公司就是個典型代表。“蘋果”公司2011年三季度財務報告顯示,總收入高達285.71億美元,實現淨利潤73.08億美元。2010年公司銷售收入高達652.25億美元,淨利潤更是高達140.13億美元。蘋果當前持有的現金總額達到762億美元,而美國財政部截至7月27日的運營現金餘額僅為738億美元。
這隻是一家企業,美國其它大企業狀況也都很好。通觀美國實體經濟狀況,金融危機的美國,實際上不能算“經濟危機”。
有人曾經評估美國是一個“窮政府+富企業”的組合:即政府雖然有沉重的債務負擔,但企業卻擁有驚人的財富。
然而,這樣一個人口不算太多,土地廣闊、資源豐富的世界超級大國,政府債台高築“非常之窮”。它欠著巨額國債,而且債務居高不下,隻升難降。可以豪不誇張地說,美國是世界上債務最多的“欠債窮國”!
“窮”與“富”都是相對而言的。準確地說,眼下的美國就世界範圍而論,是“國窮民富”。美國算不算“藏富於民”,這樣的“藏富”是否恰當?這樣藏富的結果將會如何?等等的一切,當今世評如潮,以後的結局亦隻好讓人們拭目以待!
2011年9月
(四)“Made in China”之爭
最近從國內來了位朋友,“出國學習考察”來美國三周。最後三天行程是參觀遊覽,到紐約後我們見了一麵,聽他談及國內朋友托他采買“美國貨”:某某名牌“護膚香水套裝”、XX名牌“女士坤包”提袋等等,開了一張很長的購物清單。
我不解地問,這些東西國內不是有買嗎,幹嘛舍近求遠到美國采購呢?他回答說“便宜”。同樣的東西在國內買一件,到美國可以買兩件。我無法查證這是不是真的,如果屬實,豈不是美國貨到了中國就能賣高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