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延安派出第一批幹部(2 / 2)

他們在哈密西邊村莊看到槍痕斑斑,還有許多燒掉的房屋,一副剛剛混戰過的樣子。這可能就是老百姓驚懼的原因。他們在八路軍蘭州辦事處時,從西路軍回來的同誌那裏知道一些西路軍的情況,也知道有一部分已經進疆了。

車隊經過火洲吐魯番,人人感到了熱。太陽敞胸亮懷,高高地猛烈地照耀著,四野一片溫熱。大家在撒滿陽光的白楊河裏洗了澡,話語、笑聲與浪花一起跳躍、飛濺。許亮風趣地講著西遊記中的故事。他是他們中的“兩大秀才”之一,畢業於四川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係;另一位“秀才”是祁天民,畢業於清華大學地質係。無論從延安到迪化,還是在新疆境內這段日子,大家心情比較愉快。

到迪化後,蘇聯汽車隊直接開到東門外的新兵營,此時是1938年4月中旬。黨代表鄧發和新兵營的負責同誌在操場上歡迎大家。

他們編入新兵營,叫青年隊,並馬上開始訓練。青年隊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有的學俄文,有的學通訊,有的準備派往地方工作。學習俄文的專門編了一個班,叫俄文班。不管學什麼的,都要學軍事、學政治、學黨建以及形勢任務。上課的大都是在迪化工作的老同誌,形勢任務由黨中央代表鄧發講,時事課多半結合新疆的情況講,黨的建設課主要講黨的革命工作,結合每一曆史時期的合法鬥爭、地下鬥爭,著重講地下鬥爭。新兵營總隊長饒子健、政委姚運良也給學員上課,主要講武裝鬥爭,土地革命時期和長征時期。

在新兵營學習期間,不論誰講課都沒有講稿與提綱,講課與聽課的人之間不能交談,聽課的學員不能提問題,講課的人講完就走。這和延安時不一樣,在延安上課可以記筆記,還發講義,經常開展討論,誰上課大家都知道。青年隊除學習外,一些人還擔任新兵營的文化教員。文化課可以記筆記、提問題。在新兵營裏教員除了上課可以到各隊去,別的時間不能去,學員也不能相互串門,組織上不告訴的事情不能問。通過這種嚴格的訓練,使學員學會做統戰工作,並懂得了地下工作。

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青年隊出了節目,唱歌和小型話劇。五一節時,盛世才也來了,帶了很多衛兵,衛兵均帶著盒子槍、馬刀,戒備森嚴。盛世才肩扛上將軍銜,披著鬥篷,呢子軍裝,土黃馬褲,紅皮馬靴。他未戴軍帽,留著背頭,四方臉,臥蠶胡。中共中央代表鄧發陪他坐在主席台上。總隊長饒子健作了報告,講到新兵營在這裏學習訓練受到盛督辦的支持、幫助。饒子健講完話後,請盛世才講。盛世才講話不利索,輕微有點結巴。盛世才的教導團住在新兵營附近,晚會和他們進行了聯歡,唱抗戰歌曲。教導團的官兵大部分是東北人,聽了很受感動。

青年隊在迪化,平時不能進城,但每星期集體去水磨溝洗澡、洗衣服,去時從城裏走。來回的路上他們都是整隊唱歌,在城裏影響很大,尤其對青年的影響較大。新疆學院、第一中學等學校在他們的影響下也開始唱抗戰歌曲。

盛世才提出要求,讓鄧發給他派一個音樂教官。鄧發派青年隊的李光,李光隻會唱不識譜,他說:

“我不懂樂理,怎麼能教?”

“不要教樂理,隻教唱歌就行了!”鄧發說。

當時凡派出去的同誌都要換服裝。李光問:“我穿什麼衣服去?”

“你就穿這身衣服去!”鄧發看了看李光,拍著他的肩膀說。

盛世才每天派小汽車接送李光,還印了正規的聽課證。盛讓自己的老婆及八大處的處長,政府各廳廳長都去學。李光身著戰士服裝教唱,來學唱的議論紛紛,說:“老八真厲害,真有人才,一個小兵就可以當盛督辦的教官。”

青年隊部分人員留在新兵營任文化教員或到八路軍辦事處工作,大部分先後分配了工作。於村被派到新疆民眾反帝聯合會任文化科長;段進啟任組織科長;朱旦華任迪化女子中學教導主任、新疆婦女協會秘書長;祁天民任新疆學院政經係主任;楊梅生任新疆學院和省一中軍事教官;許亮任教育廳編輯主任、兼新疆學院教師;張東月任哈密行署第一科科長;李濤任哈密行署第二科二等科員;申玲任哈密女校校長;1939年1月,李宗林任《新疆日報》編輯長;王憲唐任《新疆日報》製版科科長;鄢儀貞任迪化女中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