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曾樸與友人創辦小說林社,出版中外小說,金鬆岑便把已經寫了六回的稿子寄去,曾樸看過後認為是個好題材,但嫌其原稿格局過於狹隘,建議“借用主人公做全書的線索,盡量容納三十年來的曆史,避去正麵,專把一些有趣的瑣聞逸事,來烘托出大事的背景,格局比較的擴大”。隨即他把自己的這些意見寫信告訴了金鬆岑。沒想到,金鬆岑“以小說非餘所喜”之故,幹脆來了個順水推舟,將續寫書稿的責任全權委托給曾樸。這樣,曾樸開始接續金氏原作,通盤擘畫(bò huà,籌劃;布置),手擬《孽海花》人物名單,並與金鬆岑共同商定六十回目。在曾樸所擬回目與人物名單中,列有“舊學時代”、“甲午時代”、“政變時代”、“庚子時代”、“革新時代”、“海外運動”六項,共計人物一百一十名。
為此,從這一年的九月份開始,曾樸曆時三個多月一氣嗬成,先寫出二十回,其中包括對原有六回的重新改寫。據說當時所集資料堆了一小間,由專人整理編排備用。而當書稿第一冊剛完成後不久,嶽父沈梅孫見書中內容鼓吹革命,所涉先輩友人軼事,怕禍延九族,開罪親友,於是當麵拍案斥責,同時,老人又把稿子鎖在書桌抽屜裏不讓付印。曾樸不甘心自己的心血白費,就暗自讓妻子偷偷地取了出來。1905年,二十回的《孽海花》由日本東京翔鸞社分兩集印刷,上海小說林社發行。
“文學成就”
曾樸一生最主要的著作是長篇小說《孽海花》,在選材、結構、語言等方麵獨具特色。作者曾說《孽海花》雖也是連綴多數短篇成為長篇,但譬如穿珠,它不是直線穿的,而是“盤曲回旋著穿的,時收時放,東西交錯,不離中心”,“開成一朵球一般的大花”(《修改後要說的幾句話》)。在遣詞造句上,也多有錘煉。結構工巧,文采斐然,是清末“四大譴責小說”之一。此書出版後風靡一時,評論、考證、續作,蜂擁而出,形成了較大的社會影響。
此外,曾樸有自傳體小說《魯男子》第一部《戀》;戲曲《雪曇夢》院本;《補<後漢書·藝文誌>》、《補<後漢書·藝文誌>考證》等。詩文集及讀書劄記多種,已發表的單篇散見於《小說林》、《真美善》雜誌及《曾公孟樸紀念特輯》等。譯作有雨果的小說、戲劇《九十三年》、《笑麵人》、《呂克蘭斯鮑夏》、《歐那尼》等多種,還有左拉《南丹與奈儂夫人》,莫裏哀戲劇《夫人學堂》等。
“點評”
曾樸交遊廣泛,閱曆豐富,對當時社會各階層人物有過直接的觀察與體驗。他對中國的傳統學問和各種文體都比較熟悉,又通法國文學,有深廣的文學素養,其中,《孽海花》是近代小說中思想和藝術成就比較高的一部作品。他在從事文學創作的同時,熱心關注和參與了清末民初風雲激蕩的政治活動,這也是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