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派蒂的身體狀況與他人不同,但她依舊滿懷熱情與理想。對她來說,癲癇隻是偶爾給她帶來不便的小毛病。她沒有因此消極退縮,相反的,她更加珍惜自己已經擁有的。
高一時,派蒂穿著上麵寫有“我愛癲癇”的襯衫,一路跑到了舊金山。父親陪她跑完了全程,母親則開著旅行拖車尾隨其後,照料父女兩人。
高二時,她身後的支持者換成了班上的同學。他們拿著巨幅的海報為她加油打氣,海報上寫著:“派蒂,跑啊!”但在這段前往波特蘭的路上,她扭傷了腳踝。醫生勸告她馬上中止跑步:“你的腳踝必須上石膏,否則會造成永久的傷害。”
她回答道:“醫生,跑步不是我一時的興趣,而是我一輩子的至愛。我跑步不單是為了自己,同時也是要向所有人證明,殘疾人同樣可以跑馬拉鬆。有什麼方法能讓我跑完這段路?”
醫生表示可用黏合劑先將受損處接合,而不用上石膏;但他警告說,這樣會起水泡,到時會十分疼痛。
派蒂毫不猶豫地點頭答應了。
派蒂終於來到波特蘭,俄勒岡州州長還陪她跑完最後一英裏。一麵寫著紅字的橫幅早在終點等著她:“超級長跑女將,派蒂·威爾森在17歲生日這天創造了輝煌的紀錄。”
高中的最後一年,派蒂花了四個月的時間,由西岸長征到東岸,最後抵達華盛頓,並接受總統召見。前後花了四個月的時間,她告訴總統:“我想讓人們明白,癲癇患者與一般人無異,也能過正常的生活。”
大感悟:
要想使自己變得完美,就不要被殘酷的現實所打倒,在自設的悲劇氛圍中顧影自憐,而是應該尋找更廣闊的發展領域。走得遠,世界屬於你;走得近,世界離你越來越遠。
死神給我們留了足夠填補遺憾的時間
五官科病房裏同時住進兩位病人,都是眼睛不舒服。在等待化驗結果時,甲說,如果是癌,立即去旅行,並首先去拉薩。乙也同樣如此表示。結果出來了。甲得的是眼癌,乙長的是青光眼。
甲列了一張告別人生的計劃表離開了醫院,乙住了下來。甲的計劃是:去一趟拉薩和敦煌;到海南的三亞,以沙灘和椰子樹為背景拍一張照片;在哈爾濱過一個冬天;登上長城;讀完莎士比亞的所有作品;力爭聽一次瞎子阿炳原版的《二泉映月》;成為上海某大學的一名學生;寫一本書……凡此種種,共28條。
他在這張生命的清單後麵這麼寫道:我的一生有很多夢想,有的實現了,有的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實現,現在我的時間不多了,為了離開這個世界時不存遺憾,我打算用生命的最後幾年去實現還剩下的這28個夢想。
當年,甲就辭掉了公司的職務,去了拉薩和敦煌。第二年,又以驚人的毅力和韌性通過了成人考試,成為上海某大學中文係的一名學生。這期間,他登上過長城,去了內蒙古大草原,還在一戶牧民家裏住了一個星期。現在他正在實現出一本書的夙願。
有一天,乙在報上看到甲寫的一篇散文,打電話去問甲的病。甲說:“我真的無法想象,要不是這場病,我的生命該是多麼糟糕。是它提醒了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實現自己想去實現的夢想。現在我才體味到什麼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你生活得也挺好吧?”乙沒有回答。因為他在醫院時說的——去拉薩和敦煌的事,早已因患的不是癌症而拋到腦後去了。
大感悟: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隻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是保爾·柯察金的名言,廣為傳誦。確實,麵對這看似漫長的一次生命之旅,有很多人認為時間很多,足夠自己揮霍,直到死神降臨時,才發現人生中你留有遺憾。其實死神已經給人們預留了足夠填補遺憾的時間,我們惟一能做的就是珍惜和加以利用。
要想靈魂沒有紛擾,就用美德占領它
外表的美總是曇花一現,內在的美才能恒久流傳
鬧鍾響了,又是一個星期天的早晨。
布朗洗漱完畢,收拾整齊,匆匆忙忙趕往教堂。
禮拜剛剛開始,布朗在一個靠邊的位子上悄悄坐下。牧師開始祈禱了,布朗剛要低頭閉上眼睛,卻看到鄰座先生的鞋子輕輕碰了一下他的鞋子,布朗輕輕地歎了一口氣。
布朗想:鄰座先生那邊有足夠的空間,為什麼我們的鞋子要碰在一起呢?這讓他感到不安,但鄰座先生似乎一點兒也沒有感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