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苦難是生命的繭,衝破它即成美麗的蝶(2)(3 / 3)

“快回去吧,不然你會毀滅的!”河水咆哮著說。

小泥人沒有回答,隻是沉默地往前挪動,一步一步……這一刻,他忽然明白,他的選擇使他連後悔的資格都不具備了。如果倒退上岸,他就是一個殘缺的泥人;在水中遲疑,隻能加快自己的毀滅。而上帝給他的承諾,是那麼遙不可知。

小泥人孤獨而倔強地走著。這條河真寬啊,仿佛耗盡一生也走不到盡頭似的。小泥人向對岸望去,看見了美麗的鮮花、碧綠的草地和快樂飛翔著的小鳥。也許那就是天堂的生活。可是他付出一切也幾乎不能抵達。上帝沒有賜給他出生在天堂當花草的機會,也沒有賜給他一雙當小鳥的翅膀。但是,這能夠埋怨上帝嗎?上帝允許他做泥人,而他自己卻放棄了安穩的生活。

小泥人以一種幾乎不可能的方式向前挪動著,一厘米,一厘米……魚蝦貪婪地啄著他的身體,鬆軟的泥沙使他每一瞬間都搖搖欲墜,無數次,他都被波浪嗆得幾乎窒息。小泥人真想躺下來休息一會兒。可他知道,一旦躺下他就會永遠安眠,連痛苦的機會都會失去。他隻能忍受,忍受,再忍受。奇妙的是,每當小泥人覺得自己就要死去的時候,總有什麼東西使他能夠堅持到下一刻。

不知道過了多久——簡直就到了讓小泥人絕望的時候,小泥人突然發現,自己居然上岸了。他如釋重負,欣喜若狂,正想往草坪上走,又怕自己身上的泥土玷汙了天堂的潔淨。他低下頭,開始打量自己,卻驚奇地發現,他已經什麼都沒有了——除了一顆金燦燦的心,而他的眼睛,正長在他的心上。

他終於明白了:天堂裏從來就沒有什麼幸運的事情。花草的種子先要穿越沉重黑暗的泥土才得以在陽光下發芽微笑,小鳥要失去無數根羽毛才能夠錘煉出淩空的翅膀。而作為一個小小的泥人,他隻有以一種奇跡般的勇氣和毅力,才能夠讓生命的激流蕩清靈魂的濁物,然後,照到那顆金質的心。

大感悟:

大多數人甘心選擇平庸無奇的生活,是因為他們放棄了向更高的目標挑戰。而為了目標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人,終會得到那金子般的心,終將活出生命的極致,人生的至境。

生命中的苦難也甘甜、醇厚

世界級的小提琴大師帕格尼尼,自小琴藝天分便展露無遺,但小帕格尼尼的成功經曆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與困苦。

自4歲的一場麻疹開始,帕格尼尼幾乎是在病痛中成長;7歲那年,他差點死於猩紅熱;13歲時則罹患肺炎,必須大量放血治療;40歲時,因為牙床突然發膿,幾乎拔掉所有的牙齒。接著,牙床才剛康複,他的眼睛卻感染可怕的傳染疾病。

麵對這些病痛,帕格尼尼從小習慣把自己囚禁。他從3歲開始便經常躲在房裏練琴,而且一練就是12個小時。

12歲時,他舉辦了首場個人音樂會,而且一舉成名。日後,他的琴聲遍及歐洲各個角落,歌德曾讚美他的琴音是:“在他的琴弦上,不知道充滿了多少靈魂。”

13歲開始,他便過著流浪的生活,雖然他曾經與5個女人有過感情糾葛,但是卻一直都得不到真愛,他說:“在我的生命裏,隻有小提琴這個唯一的兒子。”

不幸的事接二連三,50歲之後,帕格尼尼在關節炎、腸道炎與結核等病痛中辛苦生活,這些可怕的災難惡狠狠地吞噬著他的生命。

有一天,帕格尼尼忽然口吐鮮血,沒多久便結束了生命。然而,被折磨了57個年頭的他死後仍不得安身,他的遺體經曆了8次搬遷,最後總算入土為安。

而李斯特在聽過他琴音時驚呼:“天哪!在這四根琴弦裏,不知道包含了多少苦難、傷痛和受到殘害的靈魂啊!”

大感悟:

上天賦予我們生命,便有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即使附加許多難以承受的苦難。在這些困頓的環境裏,我們也要學會品嚐其中的甘甜與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