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重現:著名海難大揭秘12(1 / 3)

第六章 詭異——神秘莫測的海難

到了19世紀,海盜幾乎絕跡了,

可是大量船舶依然在此莫名其妙地

失蹤,這就使“魔鬼三角區”更是

披上了一層神秘而恐怖的色彩。

一次令人震驚的慘案發生於

1880年1月。英國皇家科學考察船

“柯特蘭大”號,於1829年11月

起航進行遠洋考察,船上雲集了當

時英國一代年富力強科學家的傑出

代表,連同水手共290人。可是2

個月後,這艘在當時看來設備十分

先進的大型考察船卻突然失蹤了,

而且失蹤得十分神秘,連一具屍首、

一點殘跡都沒有找到。“柯特蘭大”

號的神秘失蹤,激起了英國社會的

強烈反響。5個月後,英國派出1

支由海軍少將率領的艦隊進入大西

洋,尋找“柯特蘭大”號的下落。

不久,美國一位漁船船長發現了一

隻傳遞信息的“漂流瓶”,才從中

得悉“柯特蘭大”號考察船在沉沒

的前4天,駛入了百慕大群島的海

域,1月17日便神秘地葬身海底。

從此之後,航船神秘失蹤的事

件不斷發生。1881年,美國的“艾

林·奧斯丁”號四桅船在百慕大三

角海區中航行,發現海麵上有一艘

同樣的四桅船,船上卻連個人影也

沒有。於是,船長就派了4名有經

驗的船員把空船開走。誰知剛要起

航,突然一陣狂風,連船帶人都吹

得無影無蹤。兩天後,那艘無人的

船又出現在海麵上,派去的船員卻

不知去向。船長繼而又派人上船,

瞬息間,海麵上又刮起颶風,此船

連同救護人員都被席卷而去,從此

再也不見蹤影。

這樣的怪事,20世紀又繼續重

演。1921年,一艘叫“卡羅爾·迪

林”號的船在“三角區”航行時出事,

船員全部失蹤,但船上的飯菜還擺

在桌子上,好像什麼事情也沒有發

生過。

1925年4月,一艘“來福丸”

號日本船滿載著小麥從波士頓起航,

經過百慕大群島旁邊進入“三角區”,

突然發出電報說:“快,快!死亡

就在眼前,這簡直是匕首似的一擊!

快來救援,我們是無救的了……”

隨後聲音就中斷,“來福丸”號在

大海中杳無蹤跡了。

1935年8月,“阿茨吉克”

號船在三角區發現了一艘美國棄船

“拉·達哈瑪”號,船長命令幾個

船員登上棄船,看到船上有大量糧

食和淡水,兩隻救生艇也還完好,

但是空無一人。待“阿茨吉克”號

駛抵英國後,又從意大利“萊克斯”

號船長那裏聽說,8月份以前,他

們曾在大西洋中救過“拉·達哈瑪”

號,親眼目睹這條船沉進海底。一

談起這條幽靈一般的船,海員們連

聲音都在顫抖。多麼恐怖的三角區!

1944年,在佛羅裏達半島的海

麵上,發現了一條古巴船“魯比康”

號,船體完整無損,貨物、船員和

乘客的物品也都堆放得整整齊齊,

可是,船上連一個人影都沒有,卻

有一隻小狗孤零零地臥在甲板上,

隻可惜它不能開口說話,否則也許

能揭示出船員失蹤的奧秘。

1963年2月2日,美國油船“凱

恩”號拔錨例行出航。第二天,報

務員報告,該船位於北緯36°40′、

西經73°。此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誰也沒有再聽說過這艘船。這艘配

備有現代化通訊設備和導航儀表的

油船,連同全體船員一起失蹤了,

連一滴油漬都沒有留下。百慕大三

角區簡直成了航運的禁區。

百慕大三角區並不大,由於這

個海區位於多條航線通過的要衝,

過往的輪船、飛機十分頻繁。這裏,

有巡邏船在海麵遊弋,有人造地球

衛星在太空中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

監視,怪就怪在一些神秘莫測的事

件偏偏發生在這裏。在這個海區的

飛機、船舶失事往往突如其來,報

務員還沒有來得及報告出了什麼事,

一瞬間就被滔滔白浪卷去,而且遭

難者照例沒有一人生還,事後又找

不到任何失事船舶、飛機的殘骸和

遇難者的屍體,所以這些神秘事件,

至今仍是個謎。

神秘的無人漂流船

“神聖處女”號又稱“聖·瑪

利婭”號或“少女瑪利婭”號,多

麼美麗動聽的船名!可是它卻與厄

運與災難連在一起。1872年初冬,

令人恐懼的百慕大三角

當它航行在大西洋的亞速爾群島附

近時,突然遇上了世界罕見的意想

不到的海難:全體船員失蹤,可船

並未損壞,貨物也沒有遭劫,成了

一條無人漂流船。100多年來,想

弄清它遇難的情況一切努力都歸於

失敗,從而成了世界航海史上最令

人迷惑的秘密之一。

1872年12月4日,北大西洋

上正刮著寒冷的西北風。從美國紐

約起航的英國大帆船“戴·格基夏”

號載著煤油,鼓著滿帆,正以4節

速度駛往西班牙的南部港口直布

羅陀。

下午2點,船長正在自己的艙

室休息,忽然聽到外麵有人高聲喊

叫。他走上駕駛台,舉起望遠鏡向

遠處搜索,果然發現左前方的水平

線上有一條船的黑影。又過了幾分

鍾,根據漸趨清晰的輪廓,已經可

以斷定這是一艘雙桅大帆船。

兩船相距隻有100米了。“啊,

那是‘神聖處女’號!真是海上奇

遇。”船長興奮地對大家說。可是,

這艘船卻向相反方向駛去了。船長

當即命令水手掉轉船頭,趕快向“神

聖處女”號追去。

掉轉航向的“戴·格基夏”號

漸漸地接近了“神聖處女”號,但

是在它的甲板上沒有看見一個人。

船長果斷地命令自己的船員:

“放救生舢板!大副、二副帶一名

水手去檢查一下,看看那裏究竟出

了什麼事情?”

直布羅陀港口

“神聖處女”號的甲板上潮濕

而汙穢,到處是一片淒涼景象。高

高的桅杆上隻掛著兩片破碎的小帆,

支撐帆篷的竹竿不時地撞擊著船桅,

發出劈劈啪啪的響聲。小舢板繞船

一周後,發現“神聖處女”號的船

體沒有任何損壞,舵也是正常的。

那麼,它的船員究竟到哪裏去了呢?

大副波迪、二副伊德和水手3

人登上“神聖處女”號甲板。駕駛

室裏空無一人,連平時不可少的舵

工也看不見。甲板上帆纜和繩索糾

纏在一起,有幾根斷頭的棕繩拖掛

在舷外,在海麵上激起一朵朵水花。

貨艙敞開著,裏麵雜亂無章地裝滿

了植物油、煤油、石油、酒精和醋酸。

客艙的走廊裏,開著的房門在海風

中不停地擺動,並發出可怕的響聲。

跑進船長室,裏麵也是空無一

人。借著從舷窗透進來的陽光,可

以看到室內很零亂,但是迪波很快

發現在寫字台上一尊耶穌塑像旁邊,

引人注目地放著一本翻開的航海日

誌。他們迫不及待地翻閱了一遍,

終於知道了“神聖處女”號此次航

行的大概情況:

“神聖處女”號1872年11月

5日從紐約起航,終點港是大西洋

彼岸的歐洲——經直布羅陀到意大

利的熱那亞港,預計航行一個月。

船上的貨物主要是1700桶酒精,其

次是植物油、煤油和醋酸等貨物。

意大利熱那亞港

這次航行除船長皮·布立古斯

外,還有大副、二副、4名水手及1

名廚師。

由於冬季來臨,“神聖處女”

號出港不久,就遇到惡劣的氣候,

船隻不得不在斯達頓島進港避風。

11月7日,天氣轉好,“神聖

處女”號日夜兼程,在茫茫無際的

大西洋上度過了20個晝夜,終於駛

近了亞速爾群島,漸漸地向歐洲海

岸接近……

航海日誌的最後記載是:

“1872年11月24日,船位是北緯

36°57′,西經27°20′……

大副還看到台子上有一塊石

板,它通常是值班駕駛員作記錄用

的,上麵寫著:“1872年11月25

日上午8點,‘瑪利婭’號在預定

航線上,距亞速爾群島聖瑪利婭約

10千米。”這說明在此以前,船上

一切是正常的。

大副打開寫字台的抽屜,裏麵

有寫著字的紙、舊報紙、信封、繪

圖儀器和兩本《聖經》。在另外一

隻放書的抽屜裏有一隻精致的小木

匣,裏麵珍藏著閃光的珍珠、金戒

指、手鐲、項鏈、鑽石飾品和紀念章。

另外一隻匣子裏放著一大紮鈔票,

麵值為10英鎊,下麵是一疊美鈔,

麵值為20美元。抽屜和木匣都沒有

上鎖,這些貴重東西的存在,至少

可以排除航船遭海盜襲擊的可能性。

此外,舷窗邊上還掛著一件尚未縫

完的兒童衣衫,地上亂丟著各種玩

具,由此可以猜測船長還帶著妻子

和孩子一起橫渡大西洋。

當他們走進廚房時,看到船上

還留著充足的糧食和副食品,水艙

裏的淡水也是滿滿的。因此,“神

聖處女”號也不是由於缺糧斷炊而

棄船的。廚房裏有一隻活潑快樂的

小狗,見了波迪他們汪汪地叫個不

停;一隻黑貓可憐地守在鍋台旁,

發出咪咪的叫聲;唯有那籠中的鸚

鵡由於沒有人喂食,已顯得饑餓難

熬。遺憾的是,這些動物都不能向

來客敘說它們目睹的情景。

大副迪波等3人在船上搜索了

一遍之後,斷定“神聖處女”號上

既沒有活著的人,也沒有死者的屍

體。隨著船的搖動,在寂靜的海麵

上隻聽到索具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

他們呆呆地站在甲板上,感到一陣

可怕的戰栗。

大副迪波返回“戴·格基夏”

號後,向莫爾哈烏斯船長彙報:“船

長,我們檢查了全船。那是一艘非

常奇怪的船,上麵沒有任何人,真

是不可思議……”接著,大副又向

大家介紹了以下一些情況:

什麼是大副

大副簡單的理解,就是第一

副船長,可以在船長無法指揮的

時候接替船長指揮全船,大副也

不行了,就二副頂上。當然,現

實中幾乎不會發生這種情況,即

使船沉沒了,怕是大副也沒有機

會晉升船長了。所以平時,大副,

二副,三副,甚至六副,全部都

有自己的具體職責,當然,當船

長正在睡覺或者生病沒有出現的

時候,如果大副在,則大副即是

指揮官。

在駕駛室的地板上有一隻摔壞

的羅經,但舵輪完全正常,船仍可

以正常航行。

船上的救生舢板不見了,並留

下了降落舢板時的痕跡;航海日誌

的草稿記著11月25日8點的船位,

這是正常航行的最後記錄。

船艙裏留下了驚慌逃跑時的景

象,是在中餐進行中發生意外,飯

菜還隻吃了一半。

船上的糧食和淡水貯備充裕,

可判斷不是由於缺吃少喝而棄船。

桅杆上的帆隻剩下兩片,其餘

都失蹤了。

船長室很亂,但貴重物品全在,

滿船的貨物也沒有丟失,所以不會

是遭劫……

“神聖處女”號從失去控製到

被人發現,已經在大海上漂泊了9

天,從亞速爾群島的南方漂到了東

北方向。而且還在向西漂移。

“慕尼黑”號

失蹤始末

“慕尼黑”號是一艘新型的現

代化船舶,裝有先進的導航通訊設

備和自動控製係統。1978年12月7

日,4.5萬噸級載駁船“慕尼黑”號

裝上最後一艘駁船後,緩緩駛出了

不來梅港。這是“慕尼黑”號第62

古老的羅經

航次。出港後,“慕尼黑”號便開

足馬力向目的港——美國薩凡納港

駛去。冬天的大西洋風大浪高。“慕

尼黑”號雖然多次在冬季橫渡過大

西洋,但在起航前,船長丹納坎普

仍根據氣象資料精心選擇了航線。

“慕尼黑”號在灰沉沉的大西

洋上連續航行了4晝夜。12日淩晨

0時7分,“慕尼黑”號報務員恩

斯特同他的好友——“加勒比”號

報務員通話,告訴他:“……天氣

不好,風浪很大,海浪不斷衝擊著

船身……”此時,兩船相距450千

米。3小時後,即12日淩晨3時10

分,“慕尼黑”號不幸發出遇難求

救信號。遇難方位:北緯46°15′,

西經27°30′。希臘籍貨船“麥裏歐”

號第一個收到求救信號,但始終未

能同“慕尼黑”號建立聯係。於是“麥

裏歐”號報務員迅速發出了“慕尼黑”

號遇難的信號和方位。茫茫黑夜裏,

在大西洋航行的許多船隻都收到了

“慕尼黑”號遇難的報告。

3時15分,一個幽靈般的電台

突然向“慕尼黑”號發出了奇怪的

呼號:“向前,左舷50° ……”但是,

“慕尼黑”號仍然無聲無息,始終

沒有報告出事原因。12日早晨,美

國海難救助中心發布公告,要求在

“慕尼黑”號遇難的附近海域航行

的船舶相應改變航向,協助搜尋“慕

尼黑”號船員。救助拖輪從荷蘭、

比利時、西德、英國等地相繼以最

快的速度開向出事地點。上午10時

50分,英國皇家空軍出動最先進的

反潛飛機參加救助“慕尼黑”號遇

難船員的工作。可是,停泊在離“慕

尼黑”號出事地點最近的一艘前蘇

聯船“阿梯米達”號卻反常地起錨

往東南方向駛去,在距離葡萄牙海

岸200海裏處又拋錨停下。大規模

的搜尋工作持續了一天,110艘船

及13架飛機在方圓100千米的海麵

上來回搜索。但是,大西洋上除了

洶湧起伏的浪濤外,沒有“慕尼黑”

號遇難的任何蹤跡。救援的希望隨

著白天的過去越來越渺茫。

12月13日上午9時06分,比

利時人西諾特在很少使用的8238.4

千赫收聽到一個有明顯德國口音的

英語呼號:“Mayday,Mayday(呼救,

呼救)……this is Mike,Uniform (這

是MU) …… Hotel,Echo,Nov (“慕

尼黑”號電台的通訊代號)……”幾

秒鍾後又出現了“56、15North46 (北

不來梅港

緯56°15′,46)……”的呼號,顯然,“慕

尼黑”號的船員還活著!西諾特立

即用電傳報告了哈利法克斯電台。

這一簡短的消息立刻傳遍了大西洋

上空,猶如一團烈火燃起了人們救

助“慕尼黑”號的希望。幾小時後,

驚異和希望又化成了憂傷和失望。

中午12時,荷蘭救助船收到了“慕

尼黑”號無線電浮標的微弱信號。

按照國際慣例,隻有當船舶行將沉

沒時才能投放無線電浮標。據此推

斷,“慕尼黑”號已經葬身海底。

美國海難救助中心在當天下午正式

宣布:西德籍載駁船“慕尼黑”號

於12月13日11時左右在亞速爾群

島以北遇難沉沒,船上28人失蹤。

公告發布後不久,又找到了“慕尼黑”

號上裝載的3艘駁船和一艘救生艇。

正當救助工作準備結束之時,

事情又出現了戲劇性的轉折。當晚

18時以後,美國海軍監聽站在2182

千赫上連續聽到10次內容相同的

“慕尼黑”號海難求救呼號,間隔

時間1~1.5小時。其中還用英語

呼叫“Have 28 persons on board (船

上有28人)”。另外兩個美軍監聽

站也聽到了這次呼號,並錄了音。

從電台的發射功率判斷,“慕尼黑”

號並沒有沉沒,可能還在大西洋上

漂泊或者錨泊在人們所不知的地方。

但是,“慕尼黑”號為什麼不通報

方位和遇難的原因?是否有人故意

以此混淆視聽?這一個個問號為“慕

尼黑”號事件增添了恐怖與神秘的

色彩,引起了西方各界人士的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