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重現:著名海難大揭秘12(2 / 3)

關注。

美國海難救助中心研究了這些

情況後,重新製訂搜尋方案。經過

一個星期的努力,“慕尼黑”號仍

然毫無下落,美國海難救助中心決

定維持原結論,並於12月22日正

式結束“慕尼黑”號搜尋救助工作。

變幻莫測的

大西洋墳場

1. 大西洋的南墳場

美國東海岸,北緯35°14′、西

經75°31′處有一條狹長的沙灘,叫

做“外淺灘區”。它把碧波萬頃的

大西洋同美國大陸蜿蜒曲折的東海

岸相隔開,其最狹窄處隻有百米寬,

最寬處也不超過4千米。大西洋的

洶湧波濤把外淺灘區衝出一道道缺

口,切割成幾個小島,其中比較大

的有哈特勒斯島、奧克拉科克島、

羅安諾克島和樸茨茅斯島,構成了

舉世聞名的死亡之地,俗稱大西洋

的南墳場。

哈特勒斯角海區是世界上最危

險的海區之一。那裏淺灘簇簇,海

流複雜,風雲突變,濃霧沉沉,即

使是經驗豐富的老海員途經此地時,

也要提心吊膽。

世界上最大的海流——墨西哥

灣暖流,以每秒5500萬立方米的流

量在哈特勒斯角轉向,浩浩蕩蕩折

向東去,與北方南下的拉布拉多冷

海流相遇,使這一帶的氣候變得非

常複雜。這裏會形成巨大的激浪裹

挾著沙石和貝殼向海岸撲打。冬季

來臨時,拉布拉多冷流的強大冷鋒

又使這裏產生濃霧和雷暴。

什麼是雷暴

雷暴是伴有雷擊和閃電的局

地對流性天氣。它通常伴隨著滂

沱大雨或冰雹,而在冬季時甚至

會隨暴風雪而來,因此屬強對流

天氣係統。在古老的文明裏,雷

暴有著極大的影響力。不論是中

國古代、古羅馬或美洲古文明皆

有與雷暴相關的神話。

這裏的海風一向以出沒無常而

著稱。每年10月至來年4月,即

使是一陣微風也可能在瞬間變成一

場威力無比的狂風,吹起海濱的沙

石和貝殼,以遮天蓋地之勢向陸地

侵襲,把果園掩埋,把街道堵塞。

1944年9月的一場大風暴,以每小

時110海裏的高速席卷哈特勒斯角。

當時所有的風速儀全部被吹掉或損

壞,以致無法記下正確的資料。

這裏還經常出現使海員們膽戰

心驚的“南方黑暗”。它是一種十

分奇特的大氣現象:海麵上微波蕩

漾,天空中萬裏無雲,在刮起東北

風之前或正南風之後,南方的天際

線上突然會蒙上一層昏暗的色彩。

當這種“南方黑暗”降臨時,船隻

會發生航行誤差,陷入淺灘而不能

自拔。這種奇特的天氣現象,目前

還無法解釋,有人認為與百慕大三

角區的“綠霧”一樣,可能與電磁

場的作用有關。

蒸汽升騰如霧的墨西哥暖流,

也是航海家的天敵。每當風暴肆虐

時,暖流表麵的海水大量蒸發,使

海麵的能見度變得很差,給航行安

全帶來很大危害。

美麗的墨西哥海

400多年以來,有3000餘艘船

舶先後在哈特勒斯角海區遇難,其

中220艘有具體的遇難日期、地點

和船名的記載。時至今日,在哈特

勒斯角的外淺灘下還埋藏著葡萄牙

人華麗的輕便帆船,西班牙人的大

型貨船,西印度公司的航船和近代

鋼船。這些都是人類為認識哈特勒

斯角而付出的沉重代價。正是因為

這一點,它才成為名副其實的大西

洋南墳場。

2. 大西洋的北墳場

塞布爾島位於世界上最活躍和

最繁忙的北大西洋航線上,是造成

許多船隻失事的災難之島。在碧波

萬頃的北大西洋上,人們很難發現

它。即使在最好的氣象條件下,人

們隻有站在甲板上仔細瞭望,才能

發現天際線上的一條沙洲。

海島周圍天氣多變,是使船舶

遇難的另一個原因。這裏永遠彌漫

著朦朧的霧紗,水汽騰騰,使航海

者感到頭痛。每年秋末冬初,狂風

推波助瀾,使人望而生畏。冬季的

大風雪連續幾個月逞威肆虐,巨浪

咆哮怒吼,使海麵翻騰不息。島上

很難找到樹木,隻有在低矮的沙丘

之間,偶爾才能找到一些不怕疾風

的勁草。

塞布爾島四周的淺沙灘變幻無

常,成為大西洋北墳場的海洋泥沼

地。它使遇難之船陷入泥沙的重圍,

黏滯著不能動彈。即使是長百米的

5000噸巨輪,駛入塞布爾流沙區之

後,也很難逃脫覆滅的命運,隻需

兩三個月就會被貪婪的沙灘消化得

無影無蹤。變幻莫測的淺灘流沙,

成了航船的墳墓。

據近代的統計,1800年以來,

每兩年就有3艘船隻在北墳場遇難。

在海島厚厚的沙層下,沉睡著北歐

的海盜船、西班牙的商船、法國的

漁船和英國的三桅帆船。

今日塞布爾島上,設有加拿大

的水文氣象中心、無線電站、現代

化的燈塔和救生站。那裏擁有全天

候的救生船和直升機,有一批訓練

有素的救生人員,一有險情馬上可

進行救助活動。島上東西兩座燈塔

閃爍著永不熄滅的光芒,指引著航

船安全航行。在風平浪靜的海況下,

在16海裏外的船隻就能見到兩座燈

荒涼的海島

塔的閃光。燈塔警告人們:前方是

塞布爾島。

神秘沉沒的

“阿夫雷”號潛艇

20世紀50年代初,“阿夫雷”

號是當時世界上噸位最大的一艘潛

艇,也是世界上裝備最精良的潛艇

之一。作為潛艇部隊的代表,“阿

夫雷”號一直是英國海軍的驕傲。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1951年4月

16日,“阿夫雷”號在英吉利海峽

訓練時突然失蹤,失蹤原因至今仍

是一個謎。

當時,“阿夫雷”號正在樸次

茅斯到伐爾茅斯之間的海域進行巡

海訓練,艇上共有75名官兵,其中

有24人不屬於這條潛艇,他們到這

裏參加首次訓練,有些人是第一次

出海。“阿夫雷”號在下午4時出發,

晚上9時,基地接到它發出的信號:

“本艇即將沉沒!”

隨後,不管基地如何呼叫,“阿

夫雷”號再也沒有了音訊。它就這

樣在海底神秘地失蹤了,沒有人知

道它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英國海軍在接到“阿夫雷”號

的信號後,立即下令實施一個名為

“海底碰撞”的營救計劃。

遠眺英吉利海峽的大海

然而,讓人感到棘手的是,“阿

夫雷”號的失事原因究竟是什麼,

這實在讓人捉摸不透。根據英國海

軍的分析,可能是海上風暴導致了

“阿夫雷”號的失蹤。但也有人認

為,“阿夫雷”號艦長海軍上尉布

萊克經驗豐富,他應該完全能夠應

付這種情況。盡管未能確定失事原

因,在幾個小時之內,來自比利時、

美國和法國等國的40餘艘艦艇還是

馬上展開了緊張的搜索行動。

第一次搜索毫無結果,“阿夫

雷”號就像從空氣中消失了一樣。

英國海軍不死心,馬上進行了第二

次搜索。在這次行動中,英國海軍

動用了一切可能的先進設備,在“阿

夫雷”號失蹤的海域展開更加全麵、

細致的搜索。掃雷艇、驅逐艦和護

衛艦等艦隻用潛艇探測器對英吉利

海峽的海底進行探測,戰鬥機、直

升機等各型飛機對海麵進行掃描。

在付出巨大的努力後,搜索結果卻

令人失望。

行動結束後,英國海軍發布了

一個簡短的聲明:鑒於搜索工作再

也不能營救遇難者,因此海軍部決

定停止對“阿夫雷”號潛艇的搜索,

同時表示極大的遺憾!

救援工作就這樣草草結束了,

“阿夫雷”號失蹤之謎被暫時擱置

起來。但是,專家們卻並沒有放棄

對“阿夫雷”號失蹤的研究。不久

以後,特丁頓研究室的專家們研製

出一種水下電視裝置,他們利用它

在水下對“阿夫雷”號再一次進行

搜索。1951年6月14日,它在赫

德深海一角發現了看上去極像“阿

夫雷”號的潛艇殘骸。通過對多角

度拍攝的圖像的研究和多次分析,

專家們終於確定,那就是“阿夫雷”

號的殘骸。

雖然找到了“阿夫雷”號的殘

骸,但對於“阿夫雷”號的失事原因,

人們仍然眾說紛紜。從屏幕顯示的

圖像上看,艦艇上的桅杆已經折斷,

有人據此認為它遇上了風暴。然而

檢查結果表明,那是由於船桅的焊

接不過關造成的。當局的說法也與

此不同,他們懷疑“阿夫雷”號是

因爆炸而沉沒的,盡管這種說法根

據並不充足。

飛行在海洋上的飛機

失蹤的“蠍魚”號

在神秘莫測的大海深處,是否

真的有神話傳說中經常出現的那種

妖魔鬼怪!這至今仍是一個謎。因

為許多船隻在大海深處的神秘失蹤

至今仍令人費解,美國兩艘“蠍魚”

號潛艇的失蹤便是其中一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潛

艇“蠍魚SS278”號給予敵人的打

擊正如蠍魚那樣有破壞性。這艘刁

鑽狡猾的潛艇既能在深水中徘徊,

又能在淺水中急駛。它是美國艦隊

中第五艘以這種毒魚的名字命名的

艦艇。戰爭期間,它活躍在太平洋

水域,聲名不亞於那種傷人致命的

海中動物。

它勇敢地攻擊重兵護航的日本

貨輪;靈巧地躲過雨點般密集的深

水炸彈;擊沉貨輪、驅逐艦和配備

重型武器的巡邏艦。在突然襲進和

快速撤退上創下了驚人紀錄。

1943年5月8日,那艘潛艇結

束了它的首次巡航,返回珍珠港休

整檢修。3個星期以後,“蠍魚”

號再度出航。它在中途島加足燃料,

向東駛向台灣—對馬—長崎航線。

在這第二次出航中,它遭遇了一場

艱苦的戰鬥。

7月3日上午,目視記錄證實

海上有5艘由護航驅逐艦護航的貨

輪。“蠍魚”號立即開往作戰位置。

它向不同方向發射5發排炮和3枚

魚雷,很快就聽到了它們的爆炸聲。

兩艘貨輪“阿山丸”號和“國友丸”

號被它擊中。

由於敵方護航艦幾乎跟它處於

同一方位,“蠍魚”號顧不得看清

究竟,它射出最後一炮就開始下潛,

同時關掉螺旋槳,以免攪起泥沙,

一聲不響地潛在海底。

7枚近距離深水炸彈在它周圍

相繼爆炸了。潛艇被震得搖搖晃晃,

像一隻玩具小船。艇上全體官兵緊

張地聽著一聲聲爆炸聲,炸彈卻一

顆也沒有擊中!

兩分鍾以後,一根鏈條碰到了

潛艇外殼。官兵們屏住呼吸,諦聽

著金屬鏈條刮擦潛艇發出的令人不

安的聲響。緊跟著又是一顆深水炸

彈的爆炸聲。“蠍魚”號開始慢慢

地移動,它想改變航向,轉移到較

深的水域去。

潛艇又一次被鏈條探到了。像

上次一樣,隨之而來的是深水炸彈

的爆炸聲,1顆、2顆、4顆、8顆!

炸彈一個接一個地落下,潛艇不停

地搖擺震蕩,但是“蠍魚”號沒有

被擊中,它慢慢移進了深水區,逃

脫羅網,平安地離去了。

它並沒有遭到什麼實際的損壞,

隻是通訊設備完全失靈,有8天時

間沒能跟基地取得聯係。此後它離

開作戰區域,於7月15日返回中途

島,8月中旬抵達珍珠港檢修。這

一次,由於作戰英勇,它獲得兩枚

星章。

10月中旬,好鬥的“蠍魚”號

再次出發巡航。它駛過“魔鬼海”,

在馬裏亞那群島附近追逐“神秘船”,

攻擊由軍艦護航的運輸船隊。到11

月初返回珍珠港時它擁有3枚星章,

成為一艘英雄潛艇。

1943年12月29日,在M.G.施

密特海軍中校的指揮下,“蠍魚”

號出海執行第四次巡邏任務。那是

它的最後一次巡航了。

“蠍魚”號重返“魔鬼海”水

域,投入作戰。在離開珍珠港以後

的第5天,它用無線電呼叫求援,

它說艇上1名船員上臂骨折,要求

跟當時正在那一水域的“鯡魚”號

會合。但是海上波濤洶湧,“鯡魚”

號無法讓傷員登船,也不可能把他

送到中途島去治療。

“蠍魚”號了解到這一情況,

就於午夜前後回電說:“情況良好。”

這是那艘潛艇發回的最後一句話。

從那以後,它便杳無音信。基地命

令它通話,也沒有回音。最終海軍

隻得斷定,“蠍魚”號在戰鬥中被毀。

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

戰後仔細檢查了日本人的檔

案,查尋有關那艘屢建功勳的潛艇

的材料,但是沒有得到絲毫線索。

美國珍珠港

它沒有被敵艦擊沉;當時日本人並

沒有跟它遭遇過。到今天為止,找

不到點滴材料說明它的下落。沒有

留下一點痕跡,沒有一片殘骸。它

和艇上5名軍官和54名士兵一起,

在“魔鬼海”的無底深淵中消失得

無影無蹤。

雖然“蠍魚”號已經不知去向,

但人們並沒有忘記它。海軍把它的

英勇戰績記入了史冊,以表彰隨它

喪命的官兵。

巨輪殺手“魔鬼海”

太平洋的日本東京灣以東洋麵,

以沉沒巨輪而被作做“魔鬼海”。

日本東京灣的東側為房總半

島,東瀕煙波浩淼的太平洋。房總

半島最南端為野島崎。它本來是個

島嶼,1703年的一場大地震,使那

裏的地殼隆起形成了半島,與橫須

賀隔海相望,其間是進出東京灣的

門戶——浦賀水道。這裏每天有許

多巨輪進進出出,成為世界有名的

繁忙水道。野島崎以東海域,每年

的12月至翌年2月,常常有一種高

達20~30米高的金字塔形三角波,

突然從海麵噴湧而上,它本身包含

有幾千噸劇烈翻騰的奔湧海水,其

力量足以把巨輪劈成兩半。近十幾

年來,已有10餘艘巨輪在此罹難,100多人喪生。這裏遂成為近代航

海家們和飛機駕駛員們望而生畏的

海區,習慣上稱它為太平洋“魔鬼

海”。該海區的地理位置:是指北

緯30°~36°、東經144°~160°之間

的海域,位於北太平洋的重要航線

上。它給現代海運帶來了巨大災難,

有些巨輪在遇難前甚至連無線電呼

救信號都來不及發出,有的雖然發

出了“SOS”求救信號,但當救助

飛機趕到時,巨輪早已銷聲匿跡,

海麵僅僅留下了漂浮物和浮油。

1980年11月27日7點50分,

“尾道丸”號在美國南部的莫比爾

港解纜起航。它的貨艙裏載著5.39

萬噸煤炭。它穿過墨西哥灣,進入

巴拿馬運河,然後又進入煙波浩瀚

的太平洋,向日本駛去。

日本東京灣海域

經過1個月的連續航行,“尾

道丸”號到達北緯30°、東經160°

的海區。這裏是西太平洋低壓中心

的南緣。“尾道丸”號遇到了強西

風和大波浪,航速顯著下降。巨輪

在翻騰的波濤中艱難地前進著。下

麵是該輪遇難前的一段航海記錄:

12月28日19點30分,遇到

較大的波浪和湧浪,主機轉速從

116轉/分減為90轉/分。

29日8點,西風強,風力7級,

波高6~7米,波長150~180米。航

向275°~278°,巨浪拍打著船首右

舷,洶湧的波浪衝上甲板,航速降

至7~8節。

30日6點30分,西南風8級,

湧浪高8~9米;主機85轉/分,

航速6.3節。8點15分,航向反轉

180°,順風航行,對艙口蓋、貨艙、

雙層底和水密門等進行周密的檢查,

沒有發現異常情況。

9點40分,風浪更大,並且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