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強創作(1 / 1)

(寫人物、寫故事)

“普及第一、創作第一”這是首次全國文代大會關於目前文藝運動的重要決定。前些日子在西安召開的西北文藝座談會上,張稼夫部長也一再指出“加強創作”並號召“寫人物、寫故事”。他列舉最近在西安各劇院爭先上演的一些劇本如《紅娘子》《魚腹山》等之所以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以說明寫人物寫故事的重要。

這一問題,過去也曾經常提出,而今天又以特別洪亮的聲音,向文藝工作者和寫作愛好者提出新的號召,更覺切合時宜,更有意義。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已經取得基本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了,偉大的解放戰爭即將取得全部勝利,國家的大規模經濟建設已開始了,分得土地的農民在積極建造新農村的圖景;新解放的農村正展開如火如荼的剿匪反霸反封建鬥爭。戰鬥中、工廠裏、農村和每一個角落的英雄人物,都強烈要求藝術工作者將他們搬上舞台、畫麵、歌聲裏。廣大群眾也熱望認識這些翻天覆地、改變曆史麵貌的英雄。而另一方麵城市的接管工作也走上正軌,文藝上的各部門工作都已有了頭緒,打下了熟悉生活、進行創作的條件。

從進城的準備工作直到現在也曾有過一些作品。我們看了許多秧歌隊的街頭演出,讀了一些詩詞、快板、鼓書,唱了一些歌子。它們在歌頌解放,歌唱新中國的誕生,讚揚人民解放軍,歌唱偉大的友邦蘇聯,歌唱偉大領袖斯大林和毛主席。所有這些各種形式的讚美詩,是彙合了今天全中國以及全世界人民的心聲,教育了人民,激勵了人民的鬥爭意誌和鼓舞我們建設繁榮祖國的勞動熱忱。

但是,在我們的文藝作品中,很少看到“人”的活動,活生生的“人”則更其少見。

另有部分作品,雖然也有“人物”有故事,但那些“人物”缺乏生氣。他們隻是作者講道理的代言人。

毫無疑問,這些“代言人”也完成了他一定的任務,但完成的程度很不夠。

法捷耶夫在《論社會主義的現實主義》的講話中,一開始就說:

“任何真正的藝術的內容是人,是人在社會中的生活。假如說蘇聯文學在其全部發展過程中帶來了一些什麼新的東西,那麼,這就是真實地描寫蘇維埃人和新的蘇維埃社會。”

積極的革命的主題,活生生的人物,動人的故事,群眾的風格,這樣的作品,是廣大讀者所渴求的,願所有文藝工作者一點一滴地創造。特別是短小精練的作品,更是今天應該大量製作的。

1949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