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頭腦裏,蘇聯和蘇聯人總是和幸福、前進等概念連結在一起的,每一次想到它,都會在我們的心裏喚起無限喜悅的感情和前進的勇氣,這就是力量。蘇聯人民在偉大的斯大林領導下,用自己愉快的創造性的勞動,締造自己幸福的生活,並以它美麗的光彩照耀著全世界人民,在共產主義的道路上前進。
根據小說《薩根的春天》改編的蘇聯影片《山野的春天》,像其他蘇聯影片一樣,以它真實生動的形象,給我們展示出一幅蘇聯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圖畫。這裏充滿了勞動和創造的喜悅,洋溢豐收和愛情的勝利歌唱,顯示著薩根人民走進更美好的明天的堅強信念。是奇跡又是那樣平凡,看來生活是平靜的卻又是那樣的沸騰。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影片所描寫給我們的,不是土地肥沃的原野而是土地貧瘠的深山小村――薩根。因而,它引起我們西北人民的特別興趣,它告訴我們社會主義製度的無比優越性。隻有生活在社會主義時代的人們,才有可能發揮高度的勞動熱情和無限的智慧,才有可能用一切力量改變大自然的麵貌,使那些即便是最偏僻、土質最貧瘠且和外界隔著“九架大山、八道水、龍潭虎穴和無底深坑”的薩根,變成人間美麗、富饒和歡樂的地方。清澈的泉水,芬鬱的花園,百花盛開的果樹,如雲似雪的羊群,輕鬆和熱情的手風琴的動人的調子……薩根在過著美麗和生氣勃勃的春天,薩根披著列寧和斯大林的陽光,隻有偉大的列寧和斯大林,才能給薩根人民帶來春天的溫暖和新生的前進的力量。而在沙皇時代,如像一百五十歲的高齡老人善傑立所講的:“沙皇的行政官生了氣,就把薩根這地名從村名冊上一筆勾去了……又提筆把薩根的人口從戶口冊上勾去啦……”
當偉大的蘇聯人民,即將實現共產主義的時候,薩根人民也在積極地十分樂觀地為國家生產更多的糧食,創造了由過去最高收成每公頃一千六百斤而達到八千公斤的產量,創造了奇跡。從以凱蘇為代表的蘇聯人民的典型形象上,使我們更進一步認識到具備了共產主義思想品質和具備著永遠前進意誌的人民是怎樣一種人,在他們麵前,困難是不會存在的。
凱蘇,這個曾經擊敗德國侵略者的勝利歸來的紅軍戰士,懷著改造大自然的堅強意念回到自己的偏僻山村。他走過祖國很多地方,他到過祖國各地最先進的區域,他也到過莫斯科,他深知美好的生活是要靠自己的勞動創造才能實現的。他羨慕祖國平原上的拖拉機和肥壯的莊稼,但他沒有坐在自己薩根的山坡上皺眉頭。聽聽他在他的愛人卡瑪麵前的表白吧:
卡瑪:“已經春天啦,凱蘇……”
凱蘇:“是的,春天到啦……我真是愛薩根,尤其是春天,我覺得它特別偉大,充滿著力量,但是我又替它很難過。”
卡瑪:“為什麼?”
凱蘇:“在平原上莊稼早都長出來啦,咱們山前那些村子裏都繁榮起來啦,那兒的拖拉機比水牛都多,每個集體農莊裏都有汽車。可是,咱們這兒還趕著大車呢。薩根落後啦……”
卡瑪:“嫉妒嗎?”
凱蘇:“不是,我難過,我非常難過。我們哪點不如人家呢?”
卡瑪:“地不好啊,不如人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