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青年作家》編輯部說你的稿子有些地方嗦不夠精練,確有道理。比如你在一稿中寫到丁香和丁甜見麵之後的場景,本該用極簡練的筆觸描繪一下丁甜的肖像之後,就立刻展開故事,描寫她們的行動,在動的描寫中再穿插著描寫她們的心理活動,而且,最好是通過種種表情動作描寫心理活動,從而塑造人物的性格,使幾方麵緊密結合到水乳交融的地步,可你呢,前麵寫了幾頁丁香找丁甜找不到,找到後,見了麵,不展開故事,不讓人物在行動中顯示她們的性格,卻完全靜止的,由作者包辦代替輪番描寫她們的相貌、內心活動,甚至把她們見麵後要說的話,一筆帶過。而在描繪丁香的肖像時,又同性格塑造脫節,使讀者留下的印象是丁香的肖像描寫和前邊對她敘述不諧調,完全是兩個人。這些都屬寫小說的基本功,你在這方麵尚需狠下工夫。
三、我還想率直地向你提議,你如果決心搞文學創作,那就必須承認文學創作是件很嚴肅的事情。你的一稿,經《青年作家》編輯部提意見後,你很快地改了二稿,但在二稿中,你把丁香和丁甜這姐妹倆的位置完全調了個兒,我不知你在你頭腦中是怎樣形成和把握兩個不同形象的。完全調換位置後,這兩個人物在你的頭腦裏是怎樣生活的,而我在讀你的二稿時頭腦裏的這兩個人物形象卻完全混亂了。隻有一個解釋,就是這兩個人物的形象在你的頭腦中尚未真正形成。還有,二稿裏你寫到兩姐妹的父親,這父親一會兒名叫丁毅,一會兒又叫丁明禮,你卻沒有認真地把他改成一個統一的名字,就匆匆把自己的稿子送出來了。望你今後在寫作上要求自己要嚴格一些,特別是往出送稿子時要嚴格。因是小同鄉,我這話說得是直來直去,望你不至於見怪。
祝你
教安!
王汶石
1982年6月15日
《作文》編輯部同誌們:
你們好!有一封從河南新野縣寄給我的信,是個不幸的少女寫的,讀後讓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她想要學習文學,希望你們能夠給她一點幫助。今將她寫給我的信轉給你們,請你們看看,我已經給她複了信,讓她同貴編輯部聯係。打擾,打擾!專此。
順頌
文安!
王汶石
1985年5月17日
(我的複信附後)
河南新野縣胡小翠同學:
你好!來信收到了。你的不幸遭遇,讀後令人心酸,但不管怎麼樣,你都應當堅強地生活下去,頑強地拚搏下去,我從你的血淚斑斑的傾訴中,也深深看到你是個勇敢堅強的小姑娘。
你要學習文學,將來要從事創作,這個誌願是很好的,從你的文筆看,你也是有這份才能的。當然,你現在文化基礎還很薄弱,需要大量的刻苦的讀書才行。我將你的信轉寄給《作文》編輯部,希望他們就近幫助你。請你和他們聯係。
祝你
進步!
王汶石
1985年5月17日
張慧才同誌:
您好!
收到您九月廿八日寄來的稿子兩篇。抽暇讀了一遍,有如下一些感覺:兩篇小說都還有點意思,讀來親切。《打麥場上》比《楊青姐》好。《打麥場上》有生活真實感,樸素,真切,自然;所寫幾個人物,都初步有了較鮮明的形象性格,也就是說各有各的性格、個性;每個人寫得都有分寸,就像在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那個樣子,真實可信。寫出了今日農村人和人的關係,寫出了今日農村的生活場景。其中隻有娟秀養一頭騾子一事,不大可信。娟秀是個幹部家屬,家中除她和孩子外,再無別的勞力,像這樣的家屬,居然喂了一頭騾子,誰會信呢?此外,您的語言文字雖也生動,但您在語言上的基本功太差,不通不順地方太多,粗糙、草率之處就更不用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