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普陀山抗寇護寶(2 / 3)

少女點點頭,“爹爹率兵駐紮南天門,正準備興兵進剿賊寇。普陀山光複指日可待,法師受苦了”。法師側耳聽了聽,低聲對藍若若道:“這寶物的底細隻有普濟寺的曆任法師和惠萼法師當年好友張之祥的後代知道,那寶物一直藏在潮音洞西壁內”。若若聽了,拔腿欲走。法師急忙擺手道:“姑娘,不要急。前日晚上那寶物被外寇發現,後來又不知去向”。接著,潮音法師把在潮音洞要所見的情形敘了一遍。若若聽了,緊鎖眉頭,問道:“那張之祥的後人如今在哪裏?”法師答道:“現在隻剩下一位叫張婷婷的姑娘,年齡與你相仿,她家一直住在‘不去觀音院’內。二十一年前,當荷蘭毛子占島時,婷婷的父親張鴻義率領全島居民抵禦外寇英勇戰死,僅有一歲的張婷婷由他父親的好友吳小坡攜帶逃到北京,至今沒有音訊……”正說著,隻聽屋頂瓦響,法師駭然變色,“不好,有人偷聽”。若若抽出雙劍,飛步跨出門外。隻見屋頂上有七八個人影晃動,溶溶月下,刀光閃爍。若若尋思已被荷蘭兵包圍,不願戀戰,朝後殿退去。剛跑到藏經樓左側,隻聽一聲口哨,樓後湧出大批荷蘭兵,拉雷隊長揚著洋刀叫嚷道:“不要放走她!”若若定定神,在敵群中橫劍馳騁。她一雙龍鳳劍上下翻飛,幾名荷蘭兵應聲倒地。無奈荷蘭兵越圍越多,戰了多時,若若已香汗淋漓,氣力漸漸不支。這時,隻見那藏經樓上有人高聲叫道:“觀音聖像在此”。接著幾支飛鏢疾射下來,兩名荷蘭兵倒地身亡。若若趁此空隙,一招“清流穿魚”,衝出血陣,越過頹牆殘壁,乘夜色遁去。

夜色中若若未辨南北,竟往北逃來。行了一段路程,看見前麵有一個尼庵,走近一瞧,隻見門額書有“楊枝庵”三個金黃小字。她聽身後隱約有雜遝的腳步聲,忙閃進來。穿過幽靜的庭院,有一個大殿,殿內冷清,隻有香煙繚繞。若若繞到殿後,隻見中央有一座高一丈的石刻觀音像,觀音手執柳枝,形象栩栩如生,這石刻像是唐代畫家閻立本所繪。有一個青年尼姑正跪在那裏念道:“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眼觀無盡,耳聽何窮。唯一音之妙,入廣慈渡於環中”。

若若見那尼姑眉清目秀,麵容嬌美,婀娜綽約,青衣裹素,皎皎月下,更顯得玲瓏動人,不覺生出幾分憐惜之意。心想:“這麼一個秀美的妙齡女子,為何看破紅塵,遁入佛門之中,真是難解”。這時門外腳步聲已近,情勢危急,若若走到那尼姑麵前,剛要打揖;隻見尼姑已緩緩站起來,默默地來到後院西北角一座雕滿銘文的古鍾前。若若見這古鍾有兩米多高,青銅鑄成,少說也有幾百斤重。隻見尼姑輕輕運氣,用纖纖玉手一扒鍾底,那鍾竟掀起有二尺,尼姑朝藍若若嫣然一笑。若若會意,忙鑽了進去。尼姑抽手,那鍾又複原狀。

若若躲在鍾裏,心想:“這尼姑決不是平凡之人,定有一番來曆”。這時外麵又傳來那尼姑的吟聲:“斬斷塵緣佛洞開,祥雲一朵踏歌來。風聲書雨猶存耳,猛憶國門哀幾回?”緊接著一陣吆喝聲傳來:“花姑子,你有沒有看見一個女賊跑到這裏來了?”尼姑沉默不語。一個荷蘭兵說:“明明看見她鑽到這廟裏來了,快搜!”接著,傳來一陣“劈劈啪啪”亂翻東西的聲音。幾個荷蘭兵圍到鍾前,用洋刀亂戳鍾壁。“會不會藏在這鍾裏?”他們一齊推鍾,可是那鍾紋絲不動。一個荷蘭兵道:“大鍾這麼沉,她不會藏到這裏。可能是朝前頭跑了,快追!”腳步聲漸漸消失了。

一會兒,若若聽到尼姑那輕柔的聲音:“他們走了,快出來吧”。鍾被掀開,若若揉揉眼睛,一伏身鑽了出來。她朝尼姑打個揖道:“多謝師傅搭救,我是大清定海總兵藍理之女,隻因來此尋找觀音聖像,以防外寇掠走,所以遭此厄難。借問師傅法名,何時到此出家,如此兵荒馬亂,為何孤身一人獨守空廟,不去內地避難?”尼姑麵容冷若冰霜,徐徐道:“本僧法名東林,七年前在九華山出家為尼,三年後來此棲身……”若若見她又沉默不語,知她有委屈不願吐露,也不追問,於是道:“我告辭了”。說著舉步欲走。尼姑上前攔道:“外麵荷蘭毛子已經戒嚴,非常危險,你不如在庵中暫避幾日,再作打算,此處偏居一隅,你盡管放心”。若若見她言辭懇切答允了。接著隨她走進東廂房,房內布置雅素,案上放著幾撂經卷,有一“深山書院”盆景,盆景內竹影瀟瀟,流水潺潺,曲雅靜謐。若若剛坐定,東林尼姑把一杯暖茶遞給她。二人敘了一會兒,若若見她談天道地,評古論今,頗有灼見,甚為驚奇,敘到二更時分,尼姑安頓若若睡了,自己也回房去了。

到三更時分,若若隻覺脖子前有一陣涼氣襲來。她猛地睜開惺忪的雙眼,隻見一柄亮閃閃的洋刀橫在脖上,一個魁梧的荷蘭毛子正齜牙襲嘴,一股酒氣撲來。“花尼姑,陪我玩玩”。他說著就把臉湊過來。原來剛才闖廟的這個荷蘭毛子是拉雷隊長,他見東林尼姑有幾分姿色,頓生邪心,約了一個同伴趁夜深人靜,離開兵營,悄悄潛入庵中;他把正在熟睡的藍若若當成了東林尼姑。

此時,若若熱血沸騰,心“怦怦”跳得象兔子亂撞,她把臉扭到一邊。就在這時,隻聽“撲通”一聲,那攔雷隊長一個趔趄撲在藍若若身上,幾滴血濺在若若的臉上;若若趁勢一推,推開刀鋒。隻見東要尼姑手持一柄風月寶劍威風凜凜地出現在麵前。“快走,方才一個荷蘭毛子逃走了,他們的大批人馬,就要來了!”說著,拉起若若疾步出門。

二人往東跑了一程,來到一洞。這洞在青鼓山下,洞高三四十丈,崖前架石台,台下石壁峻峭,中劈一縫,頗為幽深。洞內怪石交錯,潮水驚拍,聽了悚然。尼姑拉若若走到洞的深處,隻見曲折通海,海水不時湧入洞內。尼姑問:“你會遊泳嗎?”若若點點頭。尼姑盤膝而坐道:“如果荷蘭毛子追到洞內,咱們可從海上逃走”。這時,又有一股海浪湧進洞內,驚濤拍壁,其聲如雷貫耳,若若打了一個寒噤。尼姑道:“這洞民梵音洞,真是神工鬼斧,構築奇特,實為天地的傑作。有詩說:水石搏激無晝夜,不斷轟雷成古今”若若也坐在巨石上,問道:你滿腹詩書,一身書香,一定是書香門弟,禮儀之家,你能否講講身世?……尼姑聽了,長歎一聲,深情地望著汪洋大海,神情憂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