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從我爺爺高攀龍講起吧……”原來東林尼姑是明朝末年東林黨領袖高攀龍的孫女。高攀龍和顧憲成兩位才子因憤世嫉俗,不滿宦官頭子魏忠賢獨斷專行,主辦東林書院;雲集熱血書生引經據典,抨擊朝政,結果被明政府殘酷鎮壓。高攀龍和顧憲成血染街市,英勇就義。高攀龍的兒子高蔚然夫婦逃到九華山上隱居;以後生下一女,取名高倩倩。倩倩長大成人,父母已相繼去世。後來倩倩拜九華山鬆竹庵慈音老尼為師,學了一身武藝,在慈音老尼的影響下也削發為尼,四年前她拜別師父來到普陀山。
兩個人一直敘到天明,第二日輪流睡了一覺。倩倩欲回九華山,但見若若尋寶誌堅,決定助她一臂之力,若若提議晚上再到潮音洞走一遭,去探虛實,倩倩覺得這個主意不錯。
晚上,兩人悄悄潛出梵音洞,往南穿過“千步沙”和“百步沙”碾轉來到潮音洞。潮音洞聳起在沙岩之中,兩個人舉步入洞,隻聽得驚濤蕩耳,其勢驚魂悸魄。原來這潮音洞幾日來湧進不少海水,不能容足,隻能立於通空處俯視。
兩人隻得往而而來,走進“不肯去觀音院”,院內雜草狼藉,院牆傾頹,空無一人。忽聞前麵紫竹林裏飄來一股異香。兩人輕步出門入林,隻見紫竹林深處,有一位紅衣少女正在一個土丘前頂禮膜拜。那紅衣少女聽到腳步聲,扔掉香獨,“唰”地拔出身後的麒麟寶劍。若若見狀不妙,拔出龍鳳雙劍,倩倩也拔出風月寶劍繞到紅衣少女的左側。那紅衣少女蓮臉生春,一雙杏眼滴滴溜亂轉,在若若的臉上審視良久,問道:“你可是定海總兵藍大人的愛女?”若若眨巴眨巴眼睛道:“你怎麼知道?”紅衣少女道:“前日我在普濟寺偷聽了你和潮音法師的對話。若若喜道:噢,原來你就是我的救命恩人,你是何人?為何夜半在此燒香?”紅衣少女道:我叫張婷婷,是日本高僧惠萼法師好友張之祥的後人若若喜得撲上前道:那觀音聖像現在何處?婷婷帶若若和倩倩穿過紫竹林,來到紫竹林禪院後的一座石碑前。那石碑高有五尺,婷婷一掌擊倒石碑,在碑座下挖有三尺深,露出一個錦匣。若若打開錦匣,裏麵正是那尊觀世音菩薩金像。原來自從普陀山淪陷,婷婷的父親張鴻義遇害後,婷婷由漁民吳小坡帶到浙江雁蕩山,以後來到北京,隨戚繼光後代學習戚家拳和劍術。婷婷長大後決心回島護寶殺賊,一年前便孤身潛回普陀山。那日晚上,正當荷蘭兵在潮音洞內發現觀音聖像和慧萼法師的遺體時,婷婷正在附近,她先後擊斃剩下的兩個荷蘭兵,把觀音聖像轉移到紫竹林禪院後的石碑下,又把慧萼法師的遺體安葬在竹林中。
天已四更,倩倩催促道:“天快亮了,咱們快走!”婷婷看看天色,“咱們先到南天門藍大人那裏,然後再渡海到內地”。若若脫了白衫,裹了錦匣,牢牢係在身後,三人往南迤逶而來。
穿過金沙地,隻見前麵一溜兒人影。婷婷叫聲:“不好,撞見荷蘭毛子了!”三人“唰”地拔劍在手。那是一支荷蘭兵巡邏隊,他們發現了三個少女,手舉洋刀“哇哇”叫著圍了上來。
這一場廝殺。若若手舞龍鳳雙劍,一招先殺倒一個荷蘭兵。婷婷揮動麒麟寶劍,左招“大鵬展翅”,右招“鳳凰點頭”,“呼呼”撩倒了兩個荷蘭兵。倩倩手擎風月寶劍,一招“野馬分鬃”,又一招“太公釣魚”,也劈倒兩個荷蘭兵。不到一袋煙功夫,這夥荷蘭兵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三姐妹莞爾一笑,又朝南走來。走了一會兒,前麵又出現一彪人馬。倩倩笑道:“又有腥氣來了”。若若踮著腳尖,手遮遠眺,驚喜地叫道:“是我們的軍隊!你們看,那是黃龍旗!”婷婷和倩倩也看清了士兵高舉的黃龍旗,那旗在海風吹拂下“呼啦啦”地飄……
清兵巡邏隊雄赳赳地走了過來。若若從懷中掏出父親的令箭遞給那帶隊的頭目,頭目看過令箭,微笑著放他們過去。
又走了一程,天已大亮,南天門孤懸海邊,遙遙在望。門內群岩聳秀,岩頂無數黃龍旗颯颯飄動。紅日東升,萬象更新,普陀山青樹綠嶼,生氣盎然。早春的“吹麵不塞楊柳風”,給人以蘇醒和振奮的感覺。遠遠海灣,漁舟競駛,鷗鳥群集,銀波湧日,金霞縷縷。若若攏了攏飄散的秀發,忽然問婷婷:“當年惠萼法師手捧觀音聖像,乘船途經普陀海麵,遇到的數百朵鐵蓮花究竟是什麼呢?”婷婷聽了,俏皮地撅起櫻桃般的小嘴,臉頰泛起兩口笑:“那哪是什麼鐵蓮花,是一群海豚啊!因為海豚的膚色象鐵的顏色,頭尾又能躍出海麵,而且感情豐富;當夥伴受驚時,群豚奔聚,舍命相救,久久不散。惠萼和尚當時年老昏花,誤把海豚當成了鐵蓮花,還以為是觀世音菩薩的佛意呢!……”
三個少女都發出銀鈴般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