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四娘出身書香門第,簪纓世第,是反清墨土呂留良的孫女。呂留良不滿朝遷腐敗,繼承東林遺風,常邀詩友在家中後園聚會,談古論今,抨擊朝廷。以後,雍正帝大興文字獄,誅殺碩儒,文字案牽連呂公。此時呂留良已死,雍正帝便令掘墓鞭屍,滿門抄斬。隻有呂四娘一人逃進峨嵋山。從此呂四娘棲身白衣庵,拜廣慈老尼為師,苦學鴛鴦劍法,尋機為父報仇,為呂家血恥。那廣慈老尼是明末崇禎皇帝的女兒長平公主,小名“阿九”。自從崇禎在煤山自縊,長平公主便乘亂混出皇宮,逃到京西石經山雲居寺為尼。以後清兵入關,大肆捕殺皇族後裔,長平公主又輾轉入川,在峨嵋山白衣庵當了住持。呂四娘劍藝學成後,便告辭廣慈老尼,在一個風急月昏之夜,身背鴛鴦劍,潛入京城。以後她探聽到雍正到雍和宮參加拈杆處舉行的“參禪隨喜法會”,便扮成喇嘛入宮,在海棠院刺傷雍正,乘亂脫身。雍正被刺後,回到圓明園養傷,從此不敢露麵。以後,呂四娘又裝成宮女,混入圓明園,把雍正刺死。雍正雖會武功,但未曾提防,一命嗚呼,呂四娘在憤怒之餘,斬下雍正頭,裝進背囊,遁入夜中。至今,河北清西陵雍正墓中,還是肉身金頭。
呂四娘從此隱姓埋名,浪跡天涯。後來她在武當山遇到劍俠朱蓉鏡,二人是舊日情侶,相見甚歡,然後雙雙遁入衡山,隱居安業。後來,呂四娘生下一女,取名飛燕。不久,湖南天地會派人找到朱蓉鏡,請他出山。朱蓉鏡後因參加天地會起義,被清兵殺害。呂四娘聞訊悲痛欲絕,傷歎之餘,她身背飛燕,趕到九華山,找到舊友清虛道長畢澄霞,在九華山隱居。呂四娘抑鬱日久,染上重屙,不久溘然病逝。呂飛燕便在清虛道長的培育下長大成人。
聽到這裏,董海川對呂飛燕更加欽敬,他又問道:“剛才那男子又是何人?”飛燕道:“他叫蔣山青,原是山東的一個響馬。十年前,他在太湖搶劫皇貢,被清兵追捕,幸遇師父搭救脫身,以後便來到清虛觀,隨師學藝。可是他舊日惡習不改,多次想調戲我,又想盜掌譜,被師父趕出道觀。以後,他常來此胡鬧,攪\t得道觀不寧。”海川又問:“我觀道長城府極深,想是有來曆的人。”飛燕仰望飛雪,折了一支紅梅,徐徐說道:“師父是南宋遺民,是文天祥丞相的後代。自從元兵入侵,南宋滅亡,文丞相夫婦在大都被害,文家便逃進九華山,誓死不為元人作官,到了師父這一代,便出家入道了,師父和我先祖呂留良也是好友。”
自此,海川和飛燕來往甚密,共磋劍法拳藝,飛燕還教海川詩書琴畫,二人漸漸形影不離。清虛道長喜歡海川勤奮敦厚,更把飛燕視為掌上明珠,如今見他們相親相愛,喜在心頭。這些年,他把八大掌法、內外功法、坐臥功法、輕功法、垂手法、縮解骨法、點穴術和十八般兵器都傳授給董海川,海川武藝大長。
光陰似箭,轉眼十五年過去,清虛道長見董海川功夫練成。同意他下山傳藝。這天,道長請業飛燕為海川餞行。席間,道長把掌譜和雞爪鴛鴦鉞交給海川,再三叮囑;“你要牢記,殺富濟貧,替天行道,不可為虎作倀,幹奸邪之事。”海川頻頻點頭,道長與飛燕送海川走了一程,道長先回。飛燕又送海川二十餘裏。海川執意讓飛燕回去,不要再送,飛燕淚眼汪汪道:“我念師父多年養育之恩,侍奉師父盡終,此番不能與你同行,江湖風多浪急,你要多加保重!”海川也潸然淚下,慨然道:“千裏明月,星心相印。”飛燕從懷裏摸出一個錦匣,隻見裏麵有一柄精巧玲瓏的鴛鴦劍,也就四寸多長,鋒利無比。她把雄劍交給海川,“這是母親的遺物,我把雄劍送給你,做為相思之物。”海川小心翼翼接過雄劍,揣進懷中。
海川與飛燕道別,走了一程,忽覺背後風響,一招手,接住一支飛鏢,隻見鏢頭上插著一張詩箋,上麵寫著:“九華壯誌投,此行淚正酬。武林雙飛翼,秋波盼行舟。”海川會意,藏好詩箋,又朝前走去。
海川日夜兼行,這天下午來到蘇州城西楓橋鎮的寒山詩,遇見新上任的蘇州知府綺善。綺善看中了民女駱少,欲強娶為妾。這駱少枝與秦淮碧青梅竹馬,情投意合。秦淮碧進京趕考,駱少枝望眼欲穿。瑞華派人來搶,踢死駱母,駱少枝跑進寒山寺,衙役們又尾隨而至守在寺外。海川心中大怒,他心生一計,抽刀橫於在旁勸解的婆娘頸上,“我扮成娘子,隨轎回府,你要聲張,看我一刀宰了你。”婆娘嚇得跪地道:“不敢,我也是受人指使,請壯士留命。”海川從懷裏摸出銀兩分一些給她,把餘下的給了駱少枝道:“我走後,你馬上逃生去吧!”駱少枝聽了,感動得熱淚盈眶,跪下道:“多謝恩公!”海川穿上女裝,遮了蓋頭,隨那婆娘,裝出嫋嫋娜娜的樣子,進了花轎,來到蘇州府。綺善一見,樂得手舞足蹈,忙叫丫環領海川到後麵房中。一擦黑時分,綺善喝得醉醺醺的推門進來,海川看得清楚,一個“猛虎掏心”,一掌正中綺善的胸脯,綺善慘叫一聲,氣絕身亡。海川連忙脫下女裝,乘著月色,越牆而去。
蘇州知府被殺一案震驚朝野,一時夜行人喬女殺知府一事成為街談巷議,甚至入了武俠小說。此時董海川已離開江蘇地界,來到河南開封。這天上午,他來到相國寺裏,這裏原是戰國時代魏公子信陵君的住宅,北齊時改為寺廟。山門上懸有唐睿宗禦書“大相國寺”匾額,寺門前,石獅寶塔,相對而立。此時廟內人聲雜遝,百藝雲集。海川正在聽評書《精忠嶽傳》,忽見有人扯他衣襟。回頭一看,是個小衙役。小衙役道:“我家夫人喚你。”說著帶海川來到一座花轎前,轎窗裏露出駱少枝。原來那日駱娘子逃出蘇州,便到無錫舅舅家避居,恰逢秦淮碧考中進士,又中了榜眼,被委任開封知府,秦淮碧派人找到駱娘子,接到開封,與她成親。
駱娘子把董海川帶到開封府,見了秦淮碧。秦淮碧十分歡喜,備酒席款待海川,二人談論五湖遊興,六朝韻事,民間冤屈,江湖風險……甚是投機。最後,秦淮碧請海川任開封府護衛總管。海川見他談吐不俗,一團正氣,欣然應諾。董海川在開封府擔任護衛總管後,協助秦淮碧擒拿巨盜,平反冤案,百姓悅服,聲名大振,河南人尊他為董公。
這天晚上,董公辦完公差,又困又乏,倚窗而睡。恍惚中,見飛燕姍姍而來。飛燕道:“董公,你沒有辜負師父心意,為民辦事,師父差我向你道賀……”董公聽了,又驚又喜。飛燕道:“你那掌譜如今安在?我想借去一閱。……”這時一陣清風徐來,董公打了個寒噤,定睛一瞧,哪裏是飛燕,原來是蔣山青。董公怒道:“你為何來此胡鬧?”一招“黑熊反背”,蔣山青躲過,奪窗而逃。董公緊追不舍,誰想蔣山青早在窗外設下暗弩,弩頭有烈毒,蔣山青暗按機關,一支弩正中董公右臂,董公“唉喲”一聲,栽倒在地。蔣山青見狀歡喜,急忙抽出飛龍劍,回身來斬董公,正巧有兩個護衛巡院路經此地,大聲呐喊來占蔣山青。一時間護衛紛至,蔣山青見勢不妙,翻牆遁去。
此時董公麵色鐵青,躺在床上呻吟不止。秦淮碧忙請來相國寺鐵禪法師,法師看了董公的傷勢,歎口氣道:“暗弩上所配毒藥是烈毒,隻有鐵拐道人才有解藥,隻是如今到哪裏去找鐵拐道人呢?象董先生這樣的身體也隻能維持三十天左右。”這時從旁邊閃出一個叫俠香的小衙役,他道:“前幾日,我聽少林寺一個和尚講,鐵拐道人一個月前到北京白雲觀去了,我進京找他索藥。”秦淮碧道:“事到如今,隻有如此。”說著,叫人牽過一匹快馬,叫俠香騎馬馳京。
俠香到北京後,向人打聽了白雲觀方向後,便朝西北而來。此時天色已晚,他出了西便門,看見有一寺院,上前敲門,沒人開門,於是翻牆而入。隻見有一挺拔修美的高塔,塔下部須彌座,有壺門浮雕,座上有鬥拱勾欄平座和三層仰蓮瓣。塔身設半圓形券門,有金剛力士和菩薩等浮雕。俠香見塔座上有個人影,想上前問他鐵拐道人下落。沒想剛走了幾步,“噗嗵”一聲,掉進陷井,那翻板有亂釘,可憐俠香被釘得遍體鱗傷。
原來這寺廟是白雲觀對麵的天寧寺,這天寧寺為何設機關,原來有一段故事。隋朝迎釋伽牟尼佛骨到中國,後將三粒佛舍利藏於北京石經山雲居寺藏經洞內:明萬曆皇帝的母親信佛,令人將佛舍利迎到宮中供養,以後,雲居寺法師迎佛骨歸山,可是少了一粒,隻得以珍珠代替。後來遺失的那粒佛舍利輾轉到康熙皇帝的母親手裏,這位信佛的老夫人死後隨那粒佛舍利一齊埋在天寧寺塔下。以後,盜寶的強盜絡繹不絕,天寧寺黑風法師在此設下各種暗器機關,保護佛寶。沒想到俠香誤來此地,反遭暗算。此時俠香心如刀割,氣息奄奄。說道:“董海川,一代英才,沒想到竟誤在我的手裏……”這一席話卻被兩個俠女聽見,隻見一紅衣女子從塔後來到俠香麵前,問道:“你可認識董海川?”俠香掙紮著點點頭。“他如何?”“我從開封府來,董先生身中毒弩,生命垂危,特來白雲觀找鐵拐道人尋解藥……”那女子一聽連忙拖起俠香,沒想到他雙目一閉,已經死去。
這兩位女子是呂飛燕和翠珠,她們奉清虛道長之命,來京找鐵拐道人。原來清虛道長常與反清誌士秘密往來。洪秀全鬧金田起義後,自號太平天國,在南京定都;洪秀全近日派部屬錢江到九華山找到清虛道長,請他聯絡八卦教和天地會。鐵拐道人與清虛道長是老友,又是八卦教的領袖。此時呂飛燕和翠珠已經在白雲觀找到鐵拐道人。今晚,姐妹二人乘月色到天寧寺來看佛寶,沒想卻碰見俠香。當下,飛燕和翠珠急忙返回白雲觀,她們來到後園的雲集山房,來見鐵拐道人。鐵拐道人郭濟元身著煙色道袍,係一條火紅帶,正伏首寫信,見飛燕火急火燎地進來,忙去抄那龍頭鐵拐。飛燕把董海川受傷一事講了,鐵拐道人道:“董海川藝高膽大,剛直不阿,是個了不起的豪傑,日後能成大事,應當趕快救他。”說著從錦匣時取出解毒的藥丸遞給飛燕,飛燕告辭出觀,買一匹駿馬,火急南馳。
呂飛燕趕到開封府時,董海川已昏迷不醒,飛燕忙用熱水給了服下藥丸。第二天一早,董公頓覺精神大爽,神誌如初,他知飛燕守候一宿,露出感激的目光。秦淮碧夫婦熱情款待飛燕,董公又帶她遊了禹王台、繁塔等名勝古跡,二人纏綿悱惻,飛燕因急於回稟師父,於是二人又依依而別。
歲月飛逝,不久,太平天國內部發生楊韋內訌,力量削弱。太平軍在清兵、湘淮軍的聯合夾擊下,處於風雨飄搖之勢。八卦教、天地會起義也均告失敗。開封知府秦準碧為人正直,平時得罪不少官僚,這時有人乘機上奏朝延,參他與八卦教暗中往來。此時,已是鹹豐年間,鹹豐帝立令將秦淮碧罷官解京,在午門外斬首,駱娘子也懸梁自盡。董公含憤避居鄉野,伺機複仇。這天,董公探得河南巡撫榮毓去洛陽白馬寺燒香還願,事先埋伏於大雄寶殿佛龕後。正當他持刀欲出時,卻被一位瘦老道攔信住,董公低聲問:“你是何人?”那老道一場鐵拐,機警對答:“鐵拐道人郭濟元。”說著,把他拉到一個僻靜處,董公又驚又喜,“您老找我一定有事。多少年我找您找得好苦。”郭濟元道:“天王洪秀全知你藝高膽大,有要事相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