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素質教育與學校體育(1 / 2)

趙喜平 呂書英

素質教育是促進人的身心和諧發展,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為目的的教育。凡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受教育者,真誠地滿足人的發展的各方麵的需求,並且使受教育者身心潛能處於最大的激活狀態,這些教育都可以稱之為素質教育。有的學者把人的素質劃分為思想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審美素質和勞動技能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素質三大類;也有學者把現代人的綜合素質概括為係統的知識結構,一般的學習能力和方法,使用工具和操作方法,人生觀和價值觀、文明行為、藝術的欣賞和審美觀以及強健的體魄和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由此可見,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素質教育都離不開體育,或者說,《體育與健康》課的目的是增強體質。身心健康是人的素質基本結構的組成部分,體育對促進智力的發展和意誌品格的培養;對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對培養競爭意識,拚搏和奮發向上的合作精神,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在素質教育中,有些人存在著一種錯覺,似乎體育教學與素質教育關係不大,這種誤區,不僅影響體育教學的改革,更嚴重影響了素質教育的全麵進行

我們都知道,在應試教育的傳統教育中,體育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很低,為了升學率應試教育加強智育,加強學科,而不同程度的削弱甚至取消體育課及其他學校體育活動,使學生在德、智、體方麵的素質不能協調全麵地發展,這種現象很普遍。所以,要實施素質教育,學校必須把德、智、體全麵重視起來,恢複和加強體育應有的地位,充分發揮其在發展學校全麵教育中的不可取代的積極作用。素質教育的實質首先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即把學生作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其次,素質教育必須照顧學生全麵發展的要求,追求全麵性,即培養所有學生並使學生的所有方麵都獲得發展。第三,素質教育強調基礎性和發展性,即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引導學生獲得發展的傾向,或培養學生學習和再學習的能力。在這裏,特別強調的一點是:切不要把學校體育中的素質教育看成是單純的身體素質的教育,學校體育中的素質教育是以有效的手段,對人的素質的形成、發展施加積極影響的一種教育,是促進學生身心全麵發展和培養參與意識、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能力的一種教育。可以說,學校體育完全有能力促進學生智力的開發,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健康水平,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因而學校體育在素質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當然,由於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體育在諸多方麵還不能完全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所以,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必須完全徹底扭轉過去體育教學中那種“說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抓起來不要”的局麵,充分發揮體育的自身教育功能,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麵提高。為實現此目的,學校體育必須進行自身的改革,因地適宜,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成。

二、把主動意識引到體育教學中去

應試教育中,教師是主宰,是上帝,學生則是被動的“載體”,是“奴隸”。而素質教育要求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教師必須不斷接受學生的反饋信息來調整自己的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力求從引導學生生動活潑的學習、鍛煉、激發學生學習智慧與能力的角度來進行,而不是把學生作被動的容器,塞滿為目的,全然不管學生是否能接受,或接受多少,就如同孩子不想吃飯,你硬是喂他,塞滿肚子,他還要消化不良呢,更何況是需要理解、滲透、運用的各種知識和技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麵就是發揮全體學生的主動精神、自主意識,發展學生的健康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