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饑飽勿勞
人體之勞,有賴人身之氣血;而氣血水之源,本於水穀。四肢肌肉靠脾胃消化吸收水穀精微以資營養,才能四肢肌肉強健有力。人在饑餓時,營養不充,髒腑精氣虧乏,四肢肌肉無力,故不可再作體勞;飲食之後,氣血趨於胃腸,有利於胃腸消化吸收,故亦不可勞作。否則,會妨礙脾胃的正常消化和吸收。故前人有“饑飽行役則脾勞”之說(《醫醇勝義》)。
4、戒房勞
房勞是指房事過度,也就是男女性生活過於頻繁,男女達到一定年齡,性機能成熟,具備生殖能力,就會有性生活要求,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也是人類延續民族繁衍所必須。《禮記·禮運》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可見男女性生活和飲食一樣,是正常生活內容。然而和一切日常生活一樣,不能過度,應該適度。曆代養生家對此積累了豐富經驗,論述極多,總是告誡人們要節製性欲,如唐代孫思邈曾說:“禦女之法,五十歲者二十日一泄,六十歲者閉精勿泄”(《千金要方》)。梁章钜也說:“新壯者十日而一遊於房,中年者倍新壯,始衰者倍中年,中衰者倍始衰”(《退庵隨筆》)。但是,由於個體的差異,性欲、性能力並非完全一致,性生活的頻度也不能同樣要求。近年來,有人提出過性生活次數的三條準則,可供參考。
①性欲是自然而然地激起的,而且強烈到願意進行性交的程度,任何勉強的性交或應付的性交都是過度。
②性交的過程是自然地進行和完成的,沒有不舒適的感覺。這種感覺是指隻要沒有出現身體上和心理上的不舒適,就都屬正常範圍。
③性交後,不影響睡眠及次日的精神狀態,也就屬於正常範圍。
戒房勞的意義
《內經》指出,男子十六歲,女子十四歲,腎氣漸盛,即有精液排泄和有月經來潮。腎中精氣充足與否,關係到人之一生的生長,強壯和衰老的整個過程。生長壯老,這是自然規律,是不可抗拒的,但人定可以勝天,壽之長短,在於人是否善於保養。先天充足,腎氣旺盛,這是健康長壽的一個基本條件。如果不能很好地愛護它,保養它,而是過度房事以削弱它,損傷它,這就動搖了人身的根本。戒房勞,就是保養腎髒精氣的重要方麵。而腎髒所藏精氣,包括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它和其它髒腑精氣的有餘不足,同樣會影響腎髒精氣的充盈與否。假如先天不足,隻要善於調養後天,還可得到補償,使身體健壯,享受遐齡。但是,後天之精易化,而先天之精難生,如果房勞太過,頻頻泄精,即使後天調養,也是難以彌補的。如此則不但傷腎,而且傷及其它髒腑。從上可知,戒房勞,保腎的精氣,對於維護人體的生理功能,身體健壯,延年益壽有著重要意義。
戒房勞的要求
①清心淡意,不使欲念妄生。
人是有感情的,性欲是生理的自然表現,勉強抑製,並非上策。所謂“清心淡意”,就是要對性生活有一個正確的觀念,高尚的情操,把精力集中在工作、學習上,當感情衝動的時候,有意識地轉移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讓欲念蠢動。平時不閱讀誨淫書畫,不看黃色錄相,要做到如《內經》所說:“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素問·上古天真論》)才能達到節欲保精,益壽延年的目的。
②饑飽疲勞,不可勉強入房。
人在饑餓時,營養不充,髒腑精氣空虛,如果入房再傷腎精,是更損其不足了。脾胃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飽食以後,氣血趨於胃腸,故此時入房則妨礙脾胃的消化吸收,影響氣血的生成。故明代龔庭賢在《壽世保元》中說:“飽食過房,勞損氣血”。強力勞動或者遠途跋涉之後,肢體已經疲乏,筋骨軟弱,急須體息,以資恢複,此時如作性交,必傷肝腎,肝腎既傷,筋骨失去滋養,身體就會逐漸衰弱下去。
③忌飲酒助興,藥物壯陽。
酒有興奮作用,容易引起欲,但酒味辛,性大熱,易耗精傷陰。故飲酒助興,以縱欲為快,必致腎元耗竭,貽患無窮,尤其酒醉之後,切忌性交。《內經》認為,如果醉飲入房,不但傷脾,而且傷腎(《素問·厥論》)。過多性交,損傷腎氣,往往會導致滑精早泄,陽舉不能持久或陽痿不舉等症。但有的人不僅不知節製,而為了恣情縱欲,卻遍覓助陽、壯陽的藥方,以圖一時之快,這無異於飲鴆止渴。藥物氣味,各有所偏,用以治病,是補偏救弊,某些滋補藥品,主要是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縱欲傷腎,精氣虧虛,決非單靠藥物所能奏效。尤其是壯陽藥物,性偏溫燥,長期久用,愈助其陽,愈損其陰,惡性循環,虧虛更甚,終致疾病由生,陰陽衰敗。
④喜怒失節,大寒大熱節房欲。
夏季暑熱之日,陰氣了旺,皮膚汗孔鬆弛,人體精氣容易向外發泄,消耗甚多,若性生活頻繁,更加損傷精氣。秋冬季氣候寒冷,肌腠比較緊密,要適應這一自然趨勢,使陽氣能夠潛藏,陰精得以內守,如果不節房事,就會傷陰或傷陽,甚至陰陽俱傷。固執己見以前人非常強調當冬夏陰陽偏盛的季節,尤其要節欲固精以保養陰陽;而喜怒憂思等刺激,使性誌失調,則氣機不利,血行不暢,如作性交,更會妨礙氣血的運行,有損身體。臨床上有的高血壓患者,因一時過度興奮入房,而導致腦溢血突然發生,也是屢見不鮮的。
5、防止過逸
身心不可過勞,但亦不可過逸,疲勞之後,暫時休息,是有益的調節,這種逸是積極的,如果過逸,不進行適當的體力或腦力勞動,不參加體育鍛煉,易使氣血不暢,髒腑機能減退,脾胃功能低下,四肢倦怠無力,情緒低落,體力衰退。其結果必體弱多病。因此,要增強體質,維持健康,就必須經常運動,養成良好的習慣。目前,城市中的青、中、老年人常於清晨或在街道跑步,或在公園做氣功,打太極拳等等,這是很好的保健方法,值得大力提倡推廣。
6、不要久坐久臥,要常勞多煉。
勞動或鍛煉後,坐臥片刻,以資休息,這是生理的需要。但不能久坐久臥,否則也易導致疾病。《素問·宣明五氣篇》說:“久臥傷氣,久坐傷肉”。肺主氣,久臥則呼吸緩,肺氣不能很好輸達周身,使氣機不暢,血行亦因陰滯。脾主肌肉四肢,久坐則脾氣不健,水穀精微難以運化轉輸,反使肌肉鬆弛,四肢倦怠,機體軟弱無力。尤其是腦力勞動者,經常伏案工作,更應注意不要久坐不動。因為考慮問題時,思想集中,時間過久,便會影響氣機的運行,因此,在工作一定時間後,應該作適當活動,進行調節,這樣不僅大腦得到休息,恢複疲勞,而有助於腦的思維,提高工作效率。同時,肌肉關節通過活動,肢體輕鬆,有助脾胃的運化,一劍雙雕。所以現在工作人員有工間操,學生有課間操、廣播操,把腦力勞動與肢體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對於防止過逸,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是很有益的。
中醫曆來重視體力勞動對養生的作用,認為經常參加體力勞動可強健身體,益壽延年。唐代孫思邈說:“體欲常勞,勞而勿極”。體力勞動有多種多樣,諸如農副業生產,家務勞動等均是。要因人、因時事、因地製宜,盡可能保持一定的勞動量,而不致過逸致病。特別是老年人,在停止社會勞動之後,更應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擦桌、掃地等,也可以種菜、澆花、養草等,但勞動強度和時間不可過量。近年來,亦有人研究證明,經常勞動是長壽老人的共同特征。他們大多從小到老從事農副生產或手工勞動,由於長期的、合理的勞動生活,使他們的身體得到全麵的鍛煉,體力增強。因此認為,愉快的、均勻的、不間斷的勞動,對健康長壽有很重要的作用。而鍛煉身體對於養生保健更是顯然易見,手指肩背常運動則關節靈活,脛股常鍛煉則骨骼堅強,行步嬌健。鍛煉方法很多,可因地、因人、因時製宜,選擇應用。
六、飲食
1、搭配合理,平衡營養:
飲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維持健康的基本條件。人體通過對飲食正常消化和吸收,攝取各種必要的營養物質,以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發育和生理功能。人的壽命延長,與物質生活的改善,營養的適當有關,過度的增加營養對健康亦不利,因此必須科學的調配飲食從中達到健生、養生的目的,以防病於末然之中。
中醫養生學,強調飲食必須定時,有規律不應經常饑一頓,飽一頓,無定時定量。所謂“飲食有節”,即需各種不同的食物(營養物質),所以食品要合理搭配,切忌單調,偏嗜。我國古代就很講究食物的搭配。如《內經》中有“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記載。還認為:“飲食物之五味,對五髒各有其合理,幹稀搭配,多食新鮮果菜,才能保證人體需要”。
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可分為六大類。即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無機鹽、維生素等。總共約有幾十種。而可供人們食用的食物包括加工的以千萬計,更不要說經過烹調配製的食品了。目前還沒有任何一種食物能供給人體所必需的所有營養素,所以人類不能僅依靠一種食物維持健康,必須提倡雜食為好。概而言之原則有九:一曰食物多樣,二曰饑飽適當,三曰油要適量,四曰粗細配搭得當,五曰食鹽限量,六曰甜食要少,七曰酒要節製,八曰三餐合理,九曰野味適當。按此原則可基本達到體內熱量平衡,防病延年,逆則害其身。
2、注意衛生:防病口入:
俗語說“病從口入”。講究飲食衛生是防病健身延年的重要環節。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即使膳食調配十分合理,如果不注意衛生將會失得其反,甚則造成亡命。急慢性食物中毒,是常見的事。如某單位一次宴會使多人中毒。故在食品製作中,某一環節發生問題,就會造成禍害。如食物有毒,某種菜被細菌或毒素汙染,米麵黴變等等。另外菜藍子,廚房用具,都可隨時直接的受到病毒、細菌汙染。故買菜要注意新鮮,洗菜要用流動水,砧板菜刀要生熟分開用,並注意消毒。碗筷等食具要用開水泡洗……一定要把好道道衛生關。按其家庭條件結合實際去做。要注意識別毒草等,還要注意蔬菜中的農藥殘毒及貯藏過程中產生的亞硝酸鹽。糧食食品中的毒素,如麥翁子,毒麥等毒物混入。米麵,花生等黴變勿再作食用。如黴花生米吃了會致癌。注意保證食用衛生安全非常主要。
3、炊具餐具食品溶器使用要講究科學性:
炊具餐具,食品溶器選用,要講究科學性,竹木、陶瓷、玻璃溶器無毒,金屬塑料等亦當考究。符合衛生科學鑒定標準,無毒者方可選用。鍋類仍以鐵鑄為好,鋁製品次之。因過多鋁進入人體內,可加速人的衰老。20世紀70年代初,加拿大倫多大學一專家首先提出鋁與早發老年性癡呆有關。1982年,美國學者用電子掃描儀顯微鏡觀察到震顫麻痹患者的神經之中,鋁含量比正常人高三倍。以往日本關島地區土壤中鋁含量很高,而當地患老年性癡呆症人特別多。目前,關於鋁對人的攝入量過多,會導致人早衰,患老年性癡呆症的結論已獲得專家們的普遍認同。美國北達科他洲的大福克斯人類營養研究中心發現,食入太多鋁,會睡不安穩,夜間醒來次數增多。關於鋁損害的作用機製,現已認為可使腦細胞發生退行性病變,導致思維力及記憶減退。又進一步認為,鋁進入腦細胞內,會直接破壞神經細胞內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的生理功能;因此,要少用鋁製作品溶器,更不要用鋁製溶器保存酸、堿和鹹的食物,以免更多的鋁通過食物中毒進入人體。平時要注意少吃油條,胃病患者要盡量少服含鋁製藥物。
鉛製品使用亦當注意,因鉛吸收過量會引起周圍神經和腦的障礙。如人每日吸入1毫克的鉛將會引起慢性中毒,鉛的汙染來源多種多樣。如紙的汙染,特別是印有彩圖的紙,含鉛量較高(紅黃綠色)。有些兒童有喜嚼紙的習慣。如若一塊25平方厘米的紙相當於600微克的鉛。加拿大蒙特利爾的一名2歲兒童因每天喝一些放在含鉛陶壺中的蘋果汁,29天後中毒死亡。我國南通啟東一帶千餘例因使用“鉛茶壺”、“鉛酒壺”而引起鉛中毒等等,均有報導。如短期內攝入過量會中毒甚則死亡。慢性中毒會使人心理,智力感覺功能受損,甚則貽誤了下一代的智力發展。其他如油漆,汽油等都有較高的含鉛量,亦應減少接觸。講究科學,慎選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