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5章 為他人著想就是為自己著想(1 / 1)

有時候為他人著想其實就是為自己著想,因為愛是相互的,你關心別人,別人也會關心你。把愛心奉獻給他人的人,在危難之際能得到來自四麵八方的幫助;而自私自利唯我獨尊的人,勢必會孤立無援,即使被困難束縛得即將窒息,也不會有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薑太公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按照他的說法就是:“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同享天下利益的人而得天下,獨占天下利益的人失去天下。”這種說法正是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詮釋。他又說:“獲得大勝不是靠鬥爭取得,指揮大兵而沒有創傷,與鬼神相通,與人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惡相助,同好相趨。所以沒有用兵而能取勝,沒有衝鋒而能進攻,沒有戰壕而能防守。不想取得百姓的人,卻能取得百姓;不想取得利益的人,百姓得到利益;不想取得國家的人,國家得到利益;不想取天下的人,天下得到利益。”

懂得為他人著想的人,人們同樣會為他的煩惱而憂慮;以幫助他人為樂的人,他人也同樣會樂於幫助他;把自己的快樂與他人分享的人,別人也快樂著他的快樂;以施恩於人為做人準則的人,別人同樣會將恩惠贈送於他;以道德對待他人的人,人們同樣會以同等的道德回報他。

愛別人就等於是愛自己,施恩於別人就等於把恩惠留給了自己。古代哲人曾經說:“喜愛人們的人,人們也常常喜愛他。恭敬人們的人,人們也始終恭敬他。”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縱觀古今中外,凡是有很大成就的人,哪一個不懂得人情世故?哪一個不懂得眾人劃槳開大船的道理?哪個人的周圍沒有“貴人”幫忙?所以說:“施恩於人就等於把恩惠存進了銀行,急需時再取出來。”

曾經有這樣一種說法:“上天唯獨寵愛那些將愛心獻給他人的人。”這就告訴那些想成就大業的人,要謹記把愛心送給別人,成功在等待著你。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能獲得大眾幫助的人,成功的幾率就大;而隻有少數人能夠幫助你的人,就要思考一下自己的做人方法了,這樣的人成功幾率自然要小了很多;而那些根本沒有人幫的人,就不隻要思考自己的做人方法,而是要反思自己的行為了,像這樣的人如果能夠獲得成功也是純屬僥幸,即便成功了也不會太持久。

有人認為把愛心給別人自己就吃虧了,要知道吃虧就是投資,吃虧在前,獲利在後。先幫助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幫助,記住吃虧不是一味地吃虧,吃虧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利。

一旦養成了服務他人的習慣,自己的思想意識不自覺地就會支配行動,形成良好的人生觀,表現在行動上。如果你早已養成了助人為樂的好習慣,那麼就堅持下去,如果你還沒有意識到把愛心獻給他人的重要性,現在就開始以此為準繩衡量自己的行為。

俗話說得好:“天上掉餡餅,不是圈套就是陷阱。”事實也正是如此。畢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不付出是不會有回報的。如果你還沒有付出就得到了回報,這就要思考一下回報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危機了。所以,為了能心安理得地接受別人的幫助,平時就要以幫助他人為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