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谘詢公司數據真假內幕(2 / 2)

如果被訪者真的不肯留下電話,那也隻不過是信息谘詢公司不用付給訪問員這份問卷的工資了,隻要在被訪者的聯係方式一欄上隨便填一個11位的本地電話號碼就可以用了,至於是停機還是空號或者電話錯誤那就無關緊要了,反正商家也不會每份問卷都打,而且誰能保證不換電話號碼呢?總之,信息谘詢公司不用擔心沒話說。

真實內幕:所有買車的人都應該知道錦湖

為了全麵了解事實真相,我采訪了艾思特信息谘詢公司的督導員陳娟,她告訴我,前些天她負責做錦湖輪胎的市場調查,她把訪問員交回的問卷全部一審後自以為沒問題就交給老板終審,開始老板還很滿意地點頭,可等老板看完全部問卷,竟然對她說:“你怎麼搞的?錦湖輪胎的市場認知率怎麼這麼低?買過車的人都應該知道錦湖這個牌子,你拿回去好好整理一下,要讓被訪者都知道錦湖這個牌子”。於是陳娟隻好把所有問卷作了同一個改動,那就是在被訪者對錦湖的認知這一欄上打鉤。

陳娟的話裏透著無奈,畢竟,督導這個工作你不做也會有別人去做,就像信息谘詢公司的無奈一樣,如果你這家公司提供的不是商家“想要”的數據,那麼商家以後再有項目也不會找你調查了。

利益分割:商家與信息谘詢公司心照不宣

由此說來,商家所要的數據當然是對自己有利的數據,而信息谘詢公司所要做的不過是為商家提供這樣的數據,比如,錦湖輪胎的認知率是百分之百。至於訪問員作的問卷那就純粹是在走形式,谘詢公司要的隻是“合格”的問卷,他所關心的隻不過是每天能做出多少問卷,這個項目的進度是否與商家要求的一致,以及怎樣把問卷做得和真的一樣。可想而知,一份調查問卷最重要的過程就是訪問員對被訪者的訪問過程,如果這個過程都可以被簡化甚至被忽略,那麼要那些“好看”的數據又有什麼用呢?

話又說回來,如此“好看”的數據當然是有用的,否則商家怎麼會花重金給信息谘詢公司要這些數據呢?據調查,一個三百份問卷的項目,谘詢公司就會從商家那裏得到六、七萬元的項目費。商家在廣告中使用這些數據,在宣傳自己的同時,也欺騙了消費者,因為消費者無法考證商家提供的數據的權威來自何處。假若真有消費者要刨根問底,說:“某某商家,你們的數據怎麼得出來的?”商家就會理直氣壯地回答:“我們花了多少人民幣,聘請某知名信息谘詢公司調查出來的。”作為消費者,還有什麼話可說呢?

信息谘詢公司和商家對數據調查的造假活動可謂心照不宣,這樣被損害的當然是消費者的利益,因此,我建議廣大消費者在選購商品的時候,不要盲目地聽信廣告中的“權威調查”,而要根據商品的實際品質三思而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