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那都是十一年前的事了。我總覺得有話要說,結尾真不容易啊!硬硬頭皮,再補敘兩句吧!\r
大哥沒能實行他的自學計劃。回村後,他找不到書,數學、物理,什麼課本也找不到。“機器”終於被丟到一邊去了,他沒有辦法。後來,他還搞過幾次革新,但都沒成功。於心他依然看山,依然和二媽、大嫂過日子……\r
那位宋主任,在批林批孔時下台了。人家說他依靠知識分子,連收留我們這樣的人住宿,也成了他的一條罪狀……\r
隻聞大名,未見其麵的王子信,終於結婚了。他的媳婦,竟是招待所那個漂亮的姑娘!怎麼談的戀愛?怎麼結的婚了全不知道。但我敢肯定,他從招待所裏狼狽逃跑,和這件親事是有聯係的……\r
我記錄著這些人物的命運,心中不時地湧出一陣酸楚。他們都是失敗的奮鬥者,沒有人知道他們的業績。但我服氣大哥說的話,論才智,他不比我差,隻是命運不佳。所謂命述,就是奮鬥的條件——在貧瘠的土壤上,很難長成參天大樹。\r
然而,回憶著往事,我又忽然激動起來:在那麼混亂的時代裏,在那麼貧瘠的土壤上,卻還有人在奮鬥!他們失敗孔然而他們是高唱著勝利的凱歌失敗的。這是何等英勇的精神啊!每當我拿起筆來,就覺得這種精神在鼓舞我,好像是大哥在看著我,無數的失敗者在看著我他們的力量聚集在我的血液中,推動著我去奮鬥!\r
文章已經寫完,忽然又接到大哥的來信。我拆開信封看著,信上說,我的小侄——就是屁股上挨巴掌的那個小侄,考上了中國科技大學,不日將啟程赴校!我捧著信,熱淚不禁奪眶而出,打濕了信紙……\r
我補上這一筆,算是交待了這篇小說中最後一個人物的命運!\r
擋浪壩\r
這天,他接到作家協會寄來的一個大信封。他非常詫異:在那裏我並不認識誰呀!拆開信封,裏麵是一部新出版的中篇小說。書名:《起步》,作者:華翎;扉頁題詞:獻給敬愛的老師。他惶惑了——華翎,一個很有才華的青年作家,怎麼會是他的學生呢?但是,夜裏,他打開這本書讀起來,親切的生活,熟悉的人物,使他激動了,激動了!書中的情節,老是在他的腦海裏沉浮,縈繞……\r
大海,富有魅力的大海。他又來到海邊漫步,呼吸潮濕的、略帶腥味的空氣,凝視在陽光下跳動的浪峰。他默默地審度著自己的一生。是時候了,應該有個結論。誠然,他還不老,離退休年齡尚遠,但是嚴重的神經衰弱症使他不能看書、不能拿筆,不得不離開了教學崗位。現住,他像真正的老人那樣,留戀著海,留戀著陽光,整日耽於沉思冥思。\r
海在退潮。浪花撲打著礁石,依然來勢洶洶勢,溝溝痕縱的礁上,海水像小溪一樣奔流。畢竟是退潮,沙灘在浪花下展露出來,漸漸伸向海的深處。趕海的人緊逼著浪花,在沙灘上挖掘、捜尋。他們的身後襯著一片藍海,幾點白帆。\r
他也在挖掘、搜尋。回首往事的時候,他希望找到一些細節,來證明自己的價值,然而他總是失望,沒有什麼能安慰他。\r
他登上燈塔山,看見擋浪壩。在大海與港灣之間,有一條白色的人工長壩。從山上看去,隻是扁扁的一長條,好像鑲嵌在拓翡翠上的像牙雕。人們修建它,是為了擋住大海的巨浪,確保港灣的平靜。它紮在很深的海裏,兩端是輪船出入港灣的航道。\r
看著擋浪壩,他的心胸開闊起來——人啊,如何修建這條壩的呢?難道先把整個大海的水抽幹嗎?要知道,此壩建於一八九五年。他想像中出現一群赤身裸體的人,日複一日地勞動、勞動……終於在這片海麵上打下了人的印記!他久久地凝視擋浪壩,仿佛得到某種啟示,又仿佛要尋找更深更遠的意義。\r
他沿著崎嶇的小路走下燈塔山。這裏邊犬牙交錯的礁石叢。他太虛弱了,爬一座小山似的礁石,多麼吃力呀!他站住了,背靠著濕漉漉的礁石,手伸在衣袋裏,緊緊抓住那本《起步》。他的眼睛怔怔地望著海麵,那裏似乎傳來一支斷斷續續的旋律……多麼熟悉的歌啊!他記不得歌詞了,記不得什麼時候唱的了,但他的心鼓脹起來,嗓子哽咽了……這旋律,把他帶到一個人生的起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