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貼士
日文漢字
日本受中國的影響很深,文字就是一個方麵。最初,日本是沒有文字的,現在他們所使用的文字,是中國古代的時候傳到日本的。所以現在的日本文字中,有很多漢字。在日本,大部分日常所用到的名詞和漢字都是一樣的,所以,在日本你會看到很多學校、商店招牌以及醫院等地方的名稱,所使用的文字都是漢字。日文漢字的寫法與中文使用的漢字大同小異。有一部分日文獨創的漢字,則稱為“日製漢字”或“和製漢字”。《諸橋大漢和辭典》是最大的日文漢字字典,共記載接近5萬個漢字,不過在戰後的現代日文中,常用的漢字隻有數千個(古典日文中則與繁體中文無異)。
說了日本的英語,就不得不再提一下泰式英語。之前網上流傳過一位經常出入泰國的網友所總結的泰式英語的七個特點:第一點,很喜歡省略介詞。例如“我想去泰國”,他們就會直接說成“IwantgoThailand”,而我們都知道,這句話正確的表達方式應該為“I-want-to-go-to-Thailand”。第二點,泰式英語是沒有賓格的。例如“我喜歡她”,他們會說成“I-like-she”。第三點,在泰式英語中,同樣也沒有時態和第三人稱單數的變化。第四點,形容詞後置,所屬格也後置。泰語是一種倒序型的語言,這導致泰式英語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而且,在泰語中,是沒有可數和不可數的區別的,所以,much和many也沒有任何差別。表示強調的時候,他們會經常將形容詞與副詞講兩遍。例如,“He-put-money-many-many-here”,是比較常見的泰語說法,而我們都知道,這句話的正確表達方式應該是“He-put-much-money-here”。第五點,在泰式英語中,通常不說don't,喜歡直接用no來作為否定。例如“I-no-have-money”。第六點,對於女性的稱呼,在泰式英語中不存在girls、women等,隻有lady這一種表達形式,當然也沒有單複數的變化。第七點,泰國人很喜歡用same-same來表示非常喜歡。例如“You-same-same-I”等。總而言之,泰式英語也是一種非常有趣的語言。所以,你可以想象一下,當日式英語遇到泰式英語時,會是一種怎樣有趣的場麵。主持人邀請了來自泰國的韓冰和來自日本的黑木真二,用英語即興表演了一段“麥當勞店員與顧客”之間的對話。顯然,韓冰根本聽不懂“日式英語”,而黑木真二也同樣聽不懂韓冰的“泰式英語”,就連在場的英語國家的布萊爾和孟天等人,也完全被這兩個人的雞同鴨講給弄暈了。最後,“服務員”韓冰竟然把“粥”活生生地分解成了“大米”“水”加“火”,給“顧客”黑木真二上了一盒“米飯”、一瓶“礦泉水”,外加一個“打火機”,並請“顧客”到前台結賬。
如果你是這位顧客,估計“想死”的心都有了。在這段表演中,黑木真二犯下了一個小錯誤,那就是他將粥說成了“gruel”,但“gruel”這個詞在英語中,一般指監獄裏麵的粥,而我們平時吃的粥應該稱為“porridge”。
二是“錢”的問題。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想要去國外讀書,必然是要花費一筆不菲的費用的。中國代表郭家銘說,他父母把房子賣了,才得以讓他去國外學習鋼琴。他到國外之後,又不小心把錢包弄丟了,幸好他的老師介紹他去一家餐館打工,否則就被“餓死了”。韓冰也同樣認為,“錢”是去國外留學的一個基本保障。
三是“文化”問題。
如果你對當地的文化並不了解,那在日常交流中,難免會遇到問題。例如在伊朗,婦女出門要戴麵紗。在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尤其是阿拉伯國家,女人必須要以頭巾、麵紗等遮麵。這是伊斯蘭教的傳統,他們認為,女人露出皮膚、臉龐會誘惑出世間的罪惡。雖然近些年由於受到外界思想文化的衝擊,這樣的情況有些改變,但如果你對當地的文化不了解,很可能就會遇到一些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