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皇帝在武昌的消息鬧得滿城風雨,漢口各報都憐憫光緒,詬罵慈禧,並且登載新聞說光緒由瀛台逃到湖北,由張之洞保護。其它各地報紙也作疑似之談或相互傳載其事,不久此事傳到上海,一些報紙還發新聞、評論,謂之光緒在革命黨的掩護下,逃出中南海,往武昌找張之洞圖謀再舉等言論。一時張之洞保駕之謠,傳遍天下。
江夏(今武昌)知縣陳樹屏聞之不敢怠慢,忙去金水閘“請安”,詢問“聖上”何為幸臨武昌。“皇上”對陳知縣不屑一顧,答曰:“見張之洞方可透露。”陳樹屏立即如實稟告張之洞。
張之洞聞之大驚,但他畢竟是官場老手,覺得不可能,覺察到其中有詐。張之洞做事謹慎,於是密電京中同僚打聽虛實。北京回電說:“瀛台嚴禁如故,光緒仍幽禁其中。”回電光緒並無逃出之事,電告張之洞務必將假光緒逮捕歸案,免遭失職之罪。
於是,張之洞決定開庭親審,以釋天下之疑。張之洞將那主仆二人押到總督衙門,親自開庭審問。張之洞大聲問道:“你不是要見我張之洞麼?有什麼話講?”假光緒說:“大庭廣眾,不能向製台講,退堂當麵可講。”張之洞拍案大怒說:“胡說,你們盜用宮中禁物,已犯斬罪,當斬!”
那假光緒裝傻賣呆支支吾吾亂了方寸。原來,這“皇上”乃是八旗伶人崇福,自幼學伶唱戲,多次出入宮中,盡諳宮中禮儀。其容貌清秀,頗似光緒,當日在宮中服務時,伶人中有“假皇上”之稱。
倒是那個老仆則百般狡賴,審理毫無結果。張之洞將此案交江夏知縣陳樹屏嚴刑拷打,嚴刑拷打之下的老仆據實招供:原來這老仆人真名叫趙德興,是皇宮裏的管庫太監。禦璽、金龍被等物均係他從宮中盜出。假光緒所用的玉碗等禦用之物,也都是他平時偷的。因偷盜宮中禁物被發覺,私逃出京。這位老太監深知宮廷內部的底細,他知道光緒被囚禁瀛台,與外界隔絕,天下人都不知底細。這老太監經常看到有人冒充王爺或大臣行騙發了大財。他想找人冒充皇上,做個大的。為此,他找到有“假皇上”之稱的崇福,策劃了上述伎倆,讓他冒充光緒,和他一起到南方行騙,兩人利欲熏心,一拍即合。又在京城找了個妓女,冒充皇妃。武昌是他們行騙的第一站。隻因老太監胃口太大,久滯武昌,未及時潛往他處,故而迅速敗露。
案情大白後,這假光緒主仆二人均被判為“斬立決”。次日,二人被押到武昌草埠門斬首,晚清曆史上,轟動武漢三鎮與京滬新聞界的假光緒案以兩顆人頭落地就這樣收場了。老太監偷了那麼多的皇宮禁物早該躲到一邊享受去了,他卻欲壑難填,竟然想出找人假扮皇上來行騙,真是想發大財想得昏了頭。倒是那個八旗伶人被老太監忽悠蒙了,讓他裝皇帝他就裝。這可不是在戲台上,這普天下就一個皇上,是能隨便假扮得了的嗎?穿幫是沒商量的。不過,他臨死也算是瀟灑走了一回,被人家忽悠掉了腦袋也不屈。
張之洞殺人之快,一是為了大清政局的穩定,二則也是為了表明自己與“假皇上”並無幹係。令張之洞沒想到的是,他這麼做避免了慈禧太後的一次統治危機,還了慈禧一個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