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麟對官場腐敗深惡痛絕,下決心不與腐敗官員為伍。他任長江水師提督治理水師及兵部尚書的時候,秉公辦事,疾惡如仇,嚴懲惡勢力,甚至不惜得罪清廷高官大紅人曾國藩和李鴻章。曾國荃是曾國藩親弟,彭玉麟發現曾國荃的陸軍部隊綱紀廢弛,還抓住了曾國荃手下的兩名吸鴉片的戰將。曾國藩是彭玉麟的恩師,對他可謂恩重如山,但是彭玉麟卻不顧師生情誼,毅然提筆三次彈劾曾國荃,致使曾國藩大怒,寫信給他責問自己弟弟到底哪裏得罪了他。
有一年,彭玉麟路過安慶,忽然有人攔馬喊冤,狀告當地惡霸李秋升。李秋升是李鴻章的堂侄兒,仗著權傾朝野的李鴻章的勢力橫行鄉裏、奪人妻女,當地老百姓敢怒不敢言。經調查,彭玉麟掌握了足夠證據,把李秋升抓來審訊,李秋升竟然藐視彭玉麟不敢把他怎麼樣而供認不諱。彭玉麟斷然下令:“此人不除,安慶難安寧。”這時,安徽巡撫聞訊,風疾火急地趕來求情,彭玉麟開柵迎接,密令手下速將惡少斬首。巡撫還在字斟句酌,惡少業已命赴黃泉。事後,彭玉麟致書李鴻章,隻是輕描淡寫:“令侄壞公家聲,想亦公所憾也,吾已為公處置訖矣。”李鴻章閱畢對彭玉麟恨之入骨,卻還隻得回信道謝!
彭玉麟任職期間還先後彈劾處置了腐敗無能官吏一百餘人,其中不乏高官。此外,彭玉麟的一個外甥曾任知府,由於貽誤軍機也被他殺了。他的所作所為在當時的民間流傳下一句佳話:“彭公一出,江湖肅然。”安慶候補副將胡開泰召娼殺妻,彭玉麟怒而殺之;湖北總兵銜副將譚祖綸誘奸朋友發妻,還殺人滅口,州、縣官員與他沆瀣一氣,連總督都袒護他,但彭玉麟照樣繩之以法。
彭玉麟以一介書生投身湘軍水師,由於他智勇雙全,在攻打田家鎮、湖口等戰役中屢立戰功,便逐步擢升至水師統領,成為湘軍水師統帥。先後被朝廷授為金華知府、廣東按察使、安徽巡撫、太子少保、漕運總督、水師提督、兵部右侍郎、署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書。他視富貴如浮雲,一生中曾六辭高官。所以當時民諺有“彭玉麟拚命辭官,李鴻章拚命做官。”
第一次是辭去安徽巡撫之職。當時是在鹹豐十一年(1861年),彭玉麟官職是安徽布政使銜水師統領。曾國藩任兩江總督,把所屬三個省份的巡撫任給他的三個親信,任彭玉麟為安徽巡撫。他卻一連三次辭謝,其理由是已習於軍營而疏於民政,請朝廷勿棄長用短。朝廷隻好收回成命,改任他為兵部侍郎,依舊留在前線督帶水師,他這才坦然接受。
第二次是在同治四年(1865年)二月,朝廷任命彭玉麟署理漕運總督。漕運總督掌管魯、豫、蘇、皖、浙、贛、湘、鄂八省的漕政,是眾人垂涎的天下第一肥缺,多少人夢寐以求,謀之不得,而彭玉麟視之如草芥,兩次上書謝絕,理由除了不懂漕政外,又加上性情褊急、見識迂愚,不會與各方圓通相處。自稱“臣以寒士來,願以寒士歸也”。對於彭玉麟固請力辭不願為官的行為,清廷很感奇怪,當時官場裏的人也極不理解,甚至有人出麵向清廷建議,以他不受命,近乎矯情而處分他。曾國藩聞訊,出麵為他說情,說:“查彭玉麟自鹹豐三年(1853年)初入臣營,堅與臣約,不願為官,嗣後屢經奏保,無不力辭,每除一官,即具稟固請開缺。鹹豐十一年(1861年),擢任安徽巡撫,三次疏辭,臣亦代為陳情一次,仰邀允準。此次親奉恩旨,署理漕運總督,該待郎聞命悚惶,專折瀝陳。頃來金陵,具述積疾之深,再申開缺之請,臣相處日久,知其勇於大義,淡於浮榮,不願仕宦,份出至誠,未便強為阻止。”清廷看了曾國藩的這篇奏折,才冰釋狐疑,準予彭玉麟之所請。
第三次是在同治七年(1868年)六月,彭玉麟上疏請辭已當了六七年的兵部侍郎。原因是當年從軍時,三年母喪隻守了一年,現在國家安定,他理應解甲歸田,將剩下的兩年補滿。這次朝廷看他情懇意切,便同意了他的請辭。
第四次是彭玉麟離職休養三四年後,朝廷又任命他為署理兵部侍郎兼同治帝大婚慶典宮門彈壓大臣。待到慶典一結束,他立即上疏請辭署理兵部侍郎。朝廷接受後,又交給他一項差使,即每年巡視長江水師一次。
第五次彭玉麟是在光緒七年(1881年)七月,朝廷任命他為署理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兩江轄地廣闊,又兼物產豐茂,南洋通商大臣一缺更是權大責重,一向非名宦宿臣不能任命。朝中重臣曾國藩兄弟、李鴻章、劉坤一等人都曾任過此職。讓六十六歲的彭玉麟出任兩江總督,說明朝廷對他的倚重,但他就是不領這個情,接旨後即上疏請辭,隔日後又再次上辭疏。朝廷無奈,隻得把此要缺交給左宗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