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晚清創辦的影響甚巨的軍校(2 / 3)

在這兩次革命中,雲南講武堂的師生奮不顧身勇敢殺敵,成為了革命的中流砥柱,他們不僅在戰火中考驗了自己,而且他們的行為與犧牲為雲南贏得了極高的聲譽,正如梁啟超所言:雲南“以一隅而抗天下,開數千年曆史之創局;不計利害為天下先,拯國命於垂亡,當為全民感謝”。

韓國首任總理李範奭(當年化名李國根)、朝鮮人民軍總司令崔庸健元帥、越南臨時革命政府主席武海秋等都畢業於雲南講武堂。李範奭等進雲南講武堂時十分秘密,他15歲來中國,在上海擔任過韓國複國運動領袖申圭直與孫中山之間的通訊員。當時流浪在上海的韓國臨時政府提出了要求,要求中國給他們培養一批軍事人才,那麼李範奭就是通過這個渠道,因為孫中山先生就跟當時雲南督軍唐繼堯將軍打了招呼,讓李範奭通過秘密的渠道,秘密的形式輾轉進了雲南講武堂。

當時朝鮮、越南革命青年進入講武堂是保密的,隻有唐繼堯本人知道,教官都不知道,就連校長鄭開文對這些學員的真實身份也不清楚。

李範奭分在騎兵科,學得很刻苦,初期成績較差,後來經奮起直追,就一直是騎兵科的第一了。

1919年,被日本占領軍長期軟禁的朝鮮國王高宗去世,出殯時引發了聲勢浩大的韓國“三一”運動。李範奭等急於投身反日事業他們不得已向唐繼堯本人寫了申請。李範奭的信是這樣寫的:我國人民正赤手空拳的對抗日本帝國主義,我們在雲南學到的過硬本領,此時不貢獻,何時才貢獻呢。這次閣下同意我們回國的話,祖國獨立後,我們民族永遠記住您的恩德。

信發出的第三天晚上,唐繼堯所派的副官來到學校,直接找到李範奭等,轉達了唐繼堯的態度:你們想打到侵略者,建立獨立的國家,我們永遠支持。如果這次失敗也不要失望,需要我們的時候一定來找我們。你們想回來讀書,什麼時候都可以。

於是,對學校網開一麵感激不盡的李範奭等韓國學員致謝後,很快離校,前往中國東北,在中朝邊境地區組織遊擊隊,武裝抗日。那時李範奭才20歲。他指揮的最著名戰役是1920年10月的青山裏戰役,重創日軍數千人。這成為韓國複國曆史上的經典戰役。此後,他一度加入蘇聯遠東紅軍,被稱為“韓國的恰巴耶夫”。後來在東北隨馬占山等抗日。1940年,李範奭結識了一位中國作家卜乃夫,曾經把自己的經曆向作家傾訴,兩年後,卜乃夫把這段淒美故事寫成小說《北極風情畫》,署名“無名氏”在報紙上連載,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1948年大韓民國成立以後,李範奭出任國務總理兼國防部長。他沒有忘記在離開雲南講武堂時的承諾,帶著感恩的心,在大韓民國的成立文告中,對中國已故的唐繼堯將軍列名致謝,唐繼堯是88位大韓民國建國勳章獲得者之一。

當時,雲南講武堂之下,還有一些相當於分校的軍校。1918年,李根源創辦的廣東韶州講武堂,滇軍在四川辦的瀘州講武堂,實際上都是雲南講武堂的分校。威風八麵的廣州黃埔軍校,受雲南講武堂的影響也很深。

黃埔軍校創辦時,得到了蘇聯的支持,但教員與管理者嚴重匱乏。1924年9月,唐繼堯收到了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尋求幫助的請求。唐繼堯當即施以援手,當時受命參與創辦黃埔軍校的雲南講武堂教官是:炮兵科長王柏齡、工兵科長帥崇興、步兵科長劉躍揚、騎兵科長林振雄及葉劍英等部分畢業生。王柏齡被孫中山任命為黃埔軍校教授部主任、林振雄為管理部主任。葉劍英任黃埔軍校教授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