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積極麵對社會(2 / 3)

1.提高青少年的人際溝通能力,重塑他們的自信心

學校必須致力於提高青少年的人際溝通能力以及加強對青少年人際關係的引導。建議積極舉辦各種興趣小組和特色培訓班,鼓勵他們積極參加集體和社會實踐活動,培養他們與他人合作的意識,把壓抑的情緒通過正常的人際交流宣泄出來,讓其體驗到現實人際交往的成功,讓他們認識到電腦是為人類服務的工具,不能成為電腦的俘虜,從而幫助他們重建自信。通過與自然和社會的接觸,還可以使青少年去品味人生,養成敢於麵對現實、承受挫折失敗和勇於進取的性格。

2.提高青少年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的能力,家長要給予正確的監督引導

一些父母不太了解關於網絡的知識,所以對孩子上網不聞不問,甚至許多父母放棄了應盡的監護責任。但是盡管網絡可以方便快捷地獲取知識和信息,畢竟網絡中的內容魚龍混雜,良莠不齊,青少年又正處於分辨分析能力相對薄弱的階段。因此,家長應對子女上網提出必要的約束條件,在孩子使用電腦時,不可讓他們整天“廝守”電腦,鑽進去而成為“網蟲”。要對他們實行公開上網、限時上網,並培養他們的自我監控能力和良好的上網習慣。特別要警惕青少年通過電腦玩電子遊戲、觀看暴力色情片等,以免誤入歧途。因此,要想更好地監控孩子的上網行為,家長應當對網絡有所了解,對青少年進行正確的監督引導。

3.學校要做好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和教育

青少年可以上網也應當上網,應該身心健康地上網,並且上健康、積極、有用的網。要做到這幾點,關鍵還是在於社會對互聯網的宣傳、普及和對青少年正確地教育引導。在性教育方麵,學校應及時開展正常的性知識教育,消除青少年對性的神秘感和性苦悶。對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性生理現象和性困惑,要向青少年進行正確講解,使青少年有正確的認識,以消除對黃色網站的好奇。另外,學校應定期聘請專業心理工作者,對中小學生進行正確使用網絡的宣傳教育,包括對上網的道德規範教育。

4.采取相應措施正確對待“青少年網蟲”,各方麵要認真作好“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的工作

對於已經迷失到網絡裏麵去的青少年學生,家長、教師和社會要對症下藥,給他們以精神上的關懷與安慰,幫助他們排解心理困擾。對於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老師和家長應該給予更多的輔導和關心,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對於與父母關係不好的學生,父母應首先自我反省,然後與孩子交流,共同找出原因。家長還應充實青少年的精神和娛樂生活,如陪孩子打球、做遊戲、鍛煉身體等。同時不要過度壓抑青少年上網的欲望,要使他們有正確的上網態度。另外要注意尊重青少年的個性,采取嚴禁方式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會加重他們的逆反心理。對於重症成癮者可在心理醫生的指導下采用認知行為療法或脫敏療法,並配合藥物調整,以改善大腦功能和心理狀態,幫助青少年建立積極的心理防禦機製,使他們的身心獲得解脫。

5.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監管力度,全社會共同構築健康網絡環境

青少年學生上網最主要的場所是網吧。政府部門要運用高科技手段和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對互聯網的管理,加大對網吧的巡查力度。目前,管理部門正在探索為青少年建立綠色網吧,希望通過與學校或青少年宮等部門合作建立適合青少年文明、健康上網的場所。“綠色上網”工程直接提供了健康的網絡環境。中國電信“綠色上網”以在電信骨幹網上對有害網站進行根本性攔截為特點,被眾多家長稱為無憂上網工程。這種針對未成年人健康上網的“綠色網絡”,能全麵地控製孩子使用電腦,保證青少年上網時不會接觸到不良信息。此外,反黃軟件技術則使網絡環境更加健康,它可以對計算機顯示屏上的圖像及文字進行實時監控,通過邏輯判斷,完成對包括色情、暴力、邪教等各種有害信息的過濾和清除,同時封閉禁止登錄的有害網站。

總之,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麵共同努力的同時,青少年學生也要積極加強自身的控製力,樹立堅定正確的奮鬥目標,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和陶冶情操,嚴格遵守《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力爭做到利用網絡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

解讀吸煙危害

據近年來國內對全國50萬人口吸煙情況的抽樣調查顯示,我國15歲以上人群平均吸煙率為33.9%,其中男性為61%(20歲以上男性吸煙率高達68.9%),女性為7%,全國吸煙人口近3億。尤為令人擔憂的是,在大、中學生中吸煙率隨年齡、學齡的增長而顯著上升,開始吸煙的年齡越來越小,有的僅從12歲左右即開始吸煙。為什麼明知吸煙有害健康,不少青少年還要不惜代價親身體驗呢?這其中的心理原因是複雜的,大致有以下幾種心態:

1.好奇模仿心理

對於剛剛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來說,成人世界非常有誘惑力。他們往往在心理上產生成人感,覺得自己已經不再是小孩子了,同時對各種事物充滿好奇,凡事都想試一試。不少吸煙的家長未重視自身行為給孩子的影響。無意中輕率地流露出“成年才可以吸煙”的思想,不少青少年在這種心理驅使下,把吸不吸煙當作是否成熟的標誌,開始模仿成人吸煙。還有不少青少年是在同伴的影響下,你吸我也吸,從而相互模仿學會吞雲吐霧。

2.交往心理

在當前社會風氣影響下,有時為了辦事順利,聯絡感情,以煙引路,煙酒不分家。此風對青少年影響明顯。如在某大學調查表明:男生間相互敬煙已成為習慣,無論路遇,還是同學串門互訪,總離不開香煙來溝通。甚至有的學生在幹部競選、評優、評獎等都離不開“香煙開路”。許多同學認為:“煙可以使人產生親近感,減少陌生,提高辦事效率。”可見,煙已成為當今青少年人際交往的粘合劑。

3.虛榮心理

一些青少年崇拜影視劇中明星的吸煙鏡頭,認為吸煙時髦、瀟灑,盲目追求、模仿。有的女生說:“男生抽煙的姿勢好看,給人一種成熟灑脫的感覺。”不少男生在這種在這種在這種心理暗示、鼓勵下,為贏得女生好感,顧不得“抽壞身體抽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