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領導者素質理論及變遷(1 / 3)

領導者素質理論是關於領導行為主體內在構成和行為機理的理論。它從領導行為發出者的角度去探求領導行為的基礎、領導活動的原動力和成敗得失根由以及其他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它反映領導主體行為及其結果的必然性、內在原因和內在規律,是領導科學的重要基礎。

一、領導者素質的特點與內容

“素質”一詞最早見於生理學,指的是人的神經係統和感覺器官上的先天特點。在領導科學中,領導者的素質指的是領導者從事領導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內在基本條件,是領導者表現在生理、心理方麵的先天氣質和通過後天的學習、鍛煉、修養、實踐而凝固成的內在性格、品質、知識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麵基本狀況的總和。

(一)領導者素質的特點

1.綜合性

領導活動是涉及決策、組織、協調、控製、用人、溝通等諸多方麵的複雜過程,因而它對領導者素質的要求也必然是全麵綜合的。孫子兵法雲:“將者,智、信、仁、用、嚴也。”可見對領導者的素質要求自古就是多方麵、綜合的。列寧指出,領導者的素質應該包括八個方麵:具有政治上的成熟性和積極性;最密切地聯係勞動群眾,知道並理解群眾的利益,贏得它們的絕對信任;能把人民團結在自己周圍;在技術上和生產組織上是內行;受過科學的教育;具有行政工作的能力;辦事認真、負責;具有堅強果斷的性格。可見,領導者素質應該是集領導者的政治、文化、知識、道德、能力及思想觀念等諸多因素組成的一個有機的結構體係,這些因素在領導活動中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製約,表現出整體的綜合性特征。

2.階級性

領導者總是處於特定社會之中的領導者,總是歸屬於某一個階級的領導者,超階級的領導者是不存在的。領導者所承擔的特殊而重要的社會角色,以及權力運動所產生的深刻、廣泛的社會影響,使各個階級都加倍重視對領導者的塑造,努力按照本階級的意願、要求,培養和造就本階級利益的忠實維護者。列寧指出:“曆史上,任何一個階級,如果不推舉出自己善於組織運動和領導的政治領袖和先進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統治地位。”毛澤東的 《為人民服務》、劉少奇的 《論共產黨員的修養》 等論著都明確地闡述了無產階級領導者的階級性問題,指出無產階級的領導者必須是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利益的忠實代表,必須保持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

3.層次性

任何一個領導工作都是一個係統,都劃分層次。不同層次有不同的職責,因而對領導者也有不同的素養要求。關於這個問題,古代就有論述。在 《淮陰侯列傳》 中記載過劉邦與韓信的一次“論將”,韓信提出了一個非常精辟的軍事人才分類原則:所謂“領兵者,謂之將才也”。“能將將者,謂之帥才。”將、帥是活動在不同社會層次中的領導人物,他們的素質要求當然不同。現代社會組織層次相比古代更加分明,所以,層次性特點也更為突出。在一個大型的社會組織中,一般分為高層、中層、基層三個不同層次的領導者。我們來看這樣一個表:

高層次領導者的素質重點是分析綜合和決策能力;中層領導者的素質重點是組織和協調各種關係的能力;基層領導者的素質重點則是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和技術能力。

4.動態性

領導者總是具體的某一個時代的領導者,社會在不斷發展變化,對領導者的素質要求在內容和深度上也會發生變化。領導者應該是走在時代最前列的人,所以在領導者身上最能體現時代的特征。領導者自身的素質一方麵來自於先天,另一方麵則來自於社會實踐的培養和訓練。隨著社會實踐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不斷改善領導者自身的素質,是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必然要求。現代領導者的素質內涵與近代領導者的內涵就存在很大的差異,21 世紀的領導者素質的內涵又會包含更新、更廣泛的內容。因此,領導者的素質是一個動態體係,要不斷地與時俱進。

(二)領導者素質的內容

領導者素質的特性決定領導者素質的內涵必然是十分寬泛的。我們認為,一個現代領導者應該具備以下三方麵的素質:

1.領導者的基礎素質

領導者的基礎素質包括,領導者的政治素質、道德素質、思想素質、知識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等方麵。具體地講,領導者必須具有科學的指導思想和思想路線;堅定的政治信念和政治立場;高尚的政治品德;強烈的事業心和政治責任感;現代的思維方式和思維方法;現代的領導意識、領導方式和領導方法;奉公守法,廉潔自律,模範遵守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

領導者還要具有較豐富的理論知識,廣博的科技文化知識,法律知識和管理知識,相應的專業知識和一定的專業技能。

領導者必須具有健康的體魄,充沛的精力,積極向上的心態,穩定理智的情緒,百折不撓的毅力,寬宏大量的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