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領導,位高權重,總是高高在上,有時難免得意洋洋又缺少人提醒,因此,有時自己陷入了一些領導的誤區卻不自知,大大影響了自己的領導效果,影響了組織的發展,後果十分嚴重。
一、朝令夕改 不講信用
如果將領導行為的整個過程稱為下棋,那麼個人有個人的下法,但最令人討厭的就是“悔棋”行為,走棋之前不仔細想一想,出麻煩了,方知走錯了一步,又要改過去,這種行為用朝令夕改來比喻是再恰當不過了。朝令夕改其實是領導不講信用的表現,它不但削弱了“令”的力量,而且削弱了領導的權威,總是“悔棋”也就沒人跟你下棋了。而號令改多了,這個領導的威信也就沒有了。有誰會信服這種處事如此輕率,決策如此不顧後果的領導呢?這樣的領導以後再發號施令,下屬也不會遵守,做工作將會越來越難,因為你已經弄得你的下屬無所適從,疲於奔命了。
所以,作為一名領導,一定要在平時就注意培養自己的堅定性,培養自己確定了再發“令”,發了便不輕易更改的習慣。每個領導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各人的方法。總之要培養自己言與行的慎,也就是要三思而後行,而在日常的工作中,一旦決定了的東西就不要輕易地改變,即使這個決定有點小毛病。但如果不會對全局造成嚴重的影響,也可以“將錯就錯”一下。當然這樣說並非要領導“執迷不悟,一意孤行”,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但如果領導犯了彌天大錯,也如此將錯就錯,那麼,這個領導及組織就無可救藥了。
有的領導在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中還可能陷入這樣的誤區,那就是人們所講的“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這種領導往往是怕一下決定就會犯錯誤,對什麼事情都考慮得太多,又沒有輕、重、緩、急之分,於是,經常處於左右為難之中,猶豫不決,從而使自己和組織失去很多寶貴的機遇。
我國古代的一則寓言,講兄弟兩個為一隻大雁發生爭執,結果二人還沒有爭論完,大雁已經飛走了。有些領導思想中的各種矛盾就可以比作這兩兄弟,等他把各種頭緒理清楚,機遇也早已溜走了,自己隻能在那裏後悔。當然,並非要領導魯莽行事,不考慮後果。但凡事有輕重緩急之分,在矛盾重重時,應該把握住最重要的方麵,不能畏首畏尾,可能你做決定有或多或少的困難,但唯一的辦法就是,披荊斬棘,迎難而上。如果前怕狼,後怕虎,終將一事無成。
現代社會是信用的社會,信用無處不在。你向同事朋友借錢就是靠信用,而領導也必須講信用,領導要對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負責,這就是領導的信用。一個言行不一的人,常被人們斥之為偽君子,而不講信用的領導就可以稱其為賴皮領導,最終會失去領導的位置。
領導對下屬不講信用,會遭到他們的輕視而失去應有的威信,對上級不講信用,會失去上級的重視,對同級或組織外的其他單位失去信用,將會導致組織與外界關係的中斷,是組織成功的最大阻力。領導如果是故意不講信用,言行不一,那麼這種領導心理是病態的。絕大多數情況下,領導的不講信用可能是出於無可奈何,並不是本意,這種情況在新任領導身上出現較多,因為他們沒有經驗或對實際情況了解不夠,他們可能會承諾了許多自己辦不到的事。一位剛剛走馬上任的縣委書記躊躇滿誌要幹一番事業,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他走訪了許多鄉鎮,深入群眾發現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在他看來都迫在眉睫,於是他許願給甲鄉造橋,給乙鄉修電站,又給丙鄉修路。結果願是許了,卻最終沒有辦成,因為縣財政沒錢了,無法可想。這位書記剛走馬上任就一次次的不講信用,自然沒有了威信。這種事是常見的,究其原因,卻是領導沒有看清問題,沒有進行認真的思考,便魯莽行事,隨意承諾,導致願望與結果不一致,引起別人的反感和厭惡。
領導在即興發言時,一不注意也會許下可能不能兌現的承諾,作為領導要管好自己的嘴,首先要管好自己的腦,什麼事想清楚了再說,不要習慣性地脫口而出,所謂“三思而後行”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但是領導為了表示自己做好工作的決心。有時必須做承諾,如果這些承諾自己有把握實現,就應大膽地表示出來,如果沒有確切的把握,可以用一些比較模棱兩可的詞語來表達,這樣或許可以避免給人留下不講信用的壞印象。
特別注意的是,有四種事情是不能隨意承諾,一是不能隨便承諾下屬待遇的提高;二是不能隨意承諾對下屬進行晉升;三是對上級請求你辦的事情(這件事不在你的職責範圍之內)而你又需要拜托別人辦的事不要隨便承諾;四是組織外的人所托的對自己組織利益可能產生影響的事情,不要輕易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