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有什麼解決不了的,換個心態試試(1 / 3)

9.人對了,世界自然就對了

有一位牧師正在考慮明天如何布道,卻總想不到一個好的講題,很著急。他6歲的兒子總是隔一會兒就來敲一次門,要這要那,弄得他心煩意亂。

為了安撫他的兒子,不讓他來搗亂,情急之下,他把一本雜誌內的世界地圖夾頁撕碎,遞給兒子說:

“來,我們做一個有趣的拚圖遊戲。你回房裏去,把這張世界地圖拚還原,我就給你一美元。”

兒子出去後,他把門關上,得意地自言自語:

“哈,這下可以清靜了。”

誰知沒過幾分鍾,兒子又來敲門,並說圖已拚好。他大驚失色,急忙到兒子房間一看,果然那張撕碎的世界地圖完完整整地擺在地板上。

“怎麼會這麼快?”

他吃驚地望著兒子,不解地問。

“是這樣的,”兒子說,“世界地圖的背麵有一個人頭像,人對了,世界自然就對了。”

牧師愛撫著小兒子的頭若有所悟地說:“說得好啊,人對了,世界就對了——我已找到明天布道的題目!”

【態度法則】

你的世界是否因你而不同,用心去感受自己的世界吧。

10.看著快與慢的轉換

有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長即將退休,他要物色一位才智過人的接班人。經過一段時間的物色和觀察,他挑出了最後兩位人選。

因他們皆善於騎馬,所以董事長想出了一個用賽馬的方法來選人的辦法。一天,老董事長邀請兩位候選人張先生和李先生到他的馬場。當張先生和李先生來到農場時,老董事長牽著兩匹同樣好的馬走出來,說:“我知道你們都精於騎術,這裏有兩匹同樣的好馬,我要你們比賽一下,勝利的將會成為我的接班人。”

“張先生,我把這匹棕馬交給你;李先生,你騎這匹黑馬。”

兩個候選人接過馬後,各自打量馬的素質,查看馬鞍等用具,十分的仔細,生怕有什麼疏忽。

李先生想:“幸好我一向都持續練習,這次董事長之位非我莫屬!”想到這裏,不禁沾沾自喜。

這時,董事長宣布了他的令人大吃一驚的比賽規則:“我要你們從這裏騎馬跑到農場那一邊,再跑回來。誰的馬‘慢’到,誰就是下一屆的董事長!”

李先生從自己的美夢中醒過來,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張先生也以為自己聽錯,呆立著不知如何是好。

兩人心裏奇怪:“騎馬比賽都是比速度,誰快誰就贏,怎麼會比慢的呢?”

董事長見兩人都張著嘴巴沒說話,以為沒聽清楚:“我再重複一次,這次比賽是比‘慢’,不是比‘快’的。下麵,請各到自己的位置上,我數三下便開始。”

“一、二、三,開始!”

三聲過後,張光生和李先生仍然站在原地,不知該怎樣做。過了好一會兒,張先生突然靈機一動,迅速跳上李先生的黑馬,然後快馬加鞭地向著另一邊騁弛,把自己的馬留在後麵。

李先生看著張先生的舉動,覺得很奇怪:“張先生怎麼騎了我的馬?”

當李先生想通怎麼一回事時,已經太遲了。他自己的黑馬已經遙遙領先,張先生的棕馬還留在原點,任他怎樣追也追不上自己的馬。結果,李先生的馬最先到達終點,李先生輸了!

“恭喜!恭喜!”董事長高興地對張先生說,“你可以想出有效創新的辦法,這證明你有足夠才智繼承我的位置。”

“我現在宣布,張先生便是公司下一屆的董事長!”

【態度法則】

有時候,你的事業並不一定像你想像的那樣發展。盲目固執己見是無益的。心態的靈活轉換是一條不可缺少的生存法則。

11.請不要……

有一個世間的癡者因不解生活而向一個智者請教:

“尊敬的智者,請用您的智慧之燈照亮我昏暗思想的天空吧,告訴我如何才能看到人間的真實?

“我也曾在人生之路上跋涉直到後來我才痛苦地發現,我原來始終走在一個表象的世界裏,真實的石頭把我絆得一個趔趄接一個趔趄——

“當我第一次被她的甜言蜜語所迷醉,選擇她做我的愛人時,第二次我卻發現她用同樣的語言在與別人約會;

“當一個臉上充滿憂鬱,衣衫襤褸不堪的路人從我身邊經過,我把我的所有贈與他時,卻發現他對我毫無所求,而真正有求於我的,卻是一個一個西裝革履臉上充滿自信的人;

“當我把罵我的人當作敵人,把朝我笑的人當作朋友時,後來才發現,欲將我推下懸崖的,正是那一個朝我笑著的人;

“為什麼一個怯懦者總在平時穿上勇武的外衣?愛著我的人,為何偏偏不說愛我?明明有求於我,為何偏偏把一箱箱珍品奉送於我?人在我的身邊,為何心卻走了……啊,尊敬的智者,表象的世界實在令人迷惑,告訴我吧,我該如何去判斷……”

智者回答:

“年輕人啊,我們用眼睛所看到的無非是一團迷霧,它往往遮住了我們應該用心來感受到的萬物。我們用耳朵聽到的無非是些擾亂心靈的聲響,它往往歪曲了我們應該用心把握的東西。

“因而,當你看到一個白發者和一個黑發者站在一起時,請不要在二者誰是老人的問題上妄下結論;

“當你看見一個人在放聲大笑,一個人在不停地流淚時,請不要立刻斷定哪一個是痛苦者,哪一個是歡樂者;

“當你看見一個人鮮血淋漓地躺在地上,一個人站在旁無動於衷時,請不要貿然斷定哪一個是生者,哪一個是死者;

“當你站在冰封雪凍的江麵上,身體被飄舞的雪花所環繞時,請不要以為明天還會是這樣。

“當一個人聲音顫抖,結結巴巴;一個人口齒伶俐,聲調高亢時,請不要盲目判定哪一個是怯懦者,哪一個是勇敢者……

“當一個人送花給你,一個人送刺給你時,請不要急於斷定哪一個是親你者,哪一個是疏你者;

“離你而去者或許是真心愛你者,送你珍寶者可能正是有求於你者;今天的幸福可能會成為明天的痛苦,閃爍即逝的或許正是水恒存在的……”

“我明白了。”癡者說。

“在你對萬事萬物沒有真正感悟之前,請不要說‘明白了’”智者接著說。

【態度法則】

要成為人生的智者是很不容易的,你需要用心去把握。

12.袁了凡的故事

袁了凡是明朝人,他年幼時喪父,母親叫他放棄讀書求取功名而改習醫術,這樣可以濟世救人。袁了凡聽從母親的話。有一天,他在慈雲寺裏碰到一位仙風道骨的老人。老人慈祥地對他說:“你是做官的‘命’,明年就可以科舉及第為什麼不讀書?”

於是袁了凡把母求叫他放棄功名,改習醫術的事告訴這位老人,他同時請教老人為什麼會樣說。老人回答:“我姓孔,得到了邵先生所精通的皇極數真傳。我見你是有緣人,想把這皇極數傳授給你。”

於是袁了凡把孔先生請到家中,他的母親了解原委之後便對袁了凡說:“我們要好好地招待他,既然這位老者精通術數就請他為你推算一下,看看是否靈驗。”

這位孔先生算了一些事情,結果都十分靈驗。因此,袁了凡便相信孔先生所說自己應該是有功名的,於是又去讀書,拜鬱海穀先生為師。

後來袁了凡又請孔先生替他推算具體的前程。老先生說:“你做童生的時候,縣考得第十四名、府考得第七十一名,提學考應當得第九名。

“果然,一年之後,袁了凡三次考試中所得的名次跟孔先生所推算的一模一樣。

孔先生又替袁了凡推算終身的吉凶。

“你應當做貢生,等到出了貢後,應被選為四川一知縣,上任三年半後便告退。你會活到53歲,可惜沒有子嗣。”

不久,袁了凡真如孔先生所說成了貢生,在南都進學一年。這時,他覺得一切已經在“命”裏注定,何必再努力,所以整天靜坐不動,不說話也不思考,凡是文字一律不看。一年之後,他要到國子監去讀書,臨行前,先到棲霞山拜會雲穀禪師。

雲穀禪師問道:“一個人不能成為聖人是因為胡思亂想的念頭太多。我看你靜坐二日,卻沒有起過一個亂念頭,這是什麼原因?”

袁了凡回答:“孔先生替我算過命,我的命數已經定了,榮辱生命都有定數,不能改變想也沒有用,自然沒有亂念頭。”

雲穀禪師笑道:“我還以為你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原來不過是一個凡夫。平常人不能沒有胡思亂想的心,因此被陰陽束縛住,也即是被所謂的命數束縛,相信命道。然而極善的人可以變苦成樂,貧賤短命變成富貴長壽。反過來極惡的人可以變福成禍,富貴長壽變成貧賤短命。你先前的20年都被孔先生算定沒有把‘數’轉動過分毫,所以你是凡夫。”

袁了凡問:“照你這樣說,這個‘命’不是一定的嗎?”

石穀禪師說;“‘命’不是一定的,而是由自己把握的,常做善事‘命’可以變好,無福也會有福;做了惡事‘命’就會不好,有福也會變無福。”

袁了凡進一步問:“孟子說過,道德仁義全在自己心中,我可以努力做到;但是功名富貴不是在我心裏而是旁人的,我怎麼可以求呢?”

石穀禪師說:“你把孟子的話解釋錯了。一切福田都離不開心裏。隻要你能感動別人,沒有做不到的事情。如果你能回自己心裏頭去求,那不單心裏頭的道德仁義可以求得到,就是身外的功名富貴也可以得到,而且是不去求便自然得到。”

雲穀禪師再引經據典闡述他的觀點,使袁了凡心裏開始相信‘命’是可以改變的。隻要由內心做起,把自己不良的習慣改掉,增加福德,自然可以改“命”。

袁了凡又問:“按你自己的想法,你是不是應該功名加身,也有子嗣呢?”

雲穀禪師想了一會,回答說:“我不應該有功名,也不會有子嗣。因為有功名的人都是有福相的,我相薄福也薄,又沒有行善積德。另外我不能忍耐和擔當重大的事情;旁人有不對時,我也無法包容;而且我性情急躁、氣量淺狹,有時又顯得自大,喜高談闊論,想做就去做。像這些種種的行為,都是福薄之相,怎麼能夠取得功名呢?

“此外,我有潔癖,容易動怒,隻懂愛惜自己的名節,說話太多。傷了氣,身體就不強健。還有,我喜歡喝酒,又常徹夜不眠,也不懂保元氣。我有這些種種的毛病,所以不應該有子嗣的。”

雲穀禪師便教他用功改過的方法。記下每一天的功與過,讓他知道每天的所做所為有什麼可以改進的。

最後,雲穀禪師說:下決心要改過積善。一年之後禮部科考,孔光生算他考第二,結果他考第一。這時袁了凡更篤信雲穀禪師的話了,更加努力地改過和行善積德,努力地改正壞習慣。當袁了凡將自己的不良習慣逐漸改過後,袁了凡不僅在53歲時沒有死,孔光生算定他‘命’中無子嗣,結果他也得到一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