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有什麼解決不了的,換個心態試試(2 / 3)

【態度法則】

不要輕信一種說法,即使它看起來是對的。

13.為什麼一定要相信一種說法

赫爾芩是俄羅斯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有一次,他的位朋友請他去參加一個音樂會。音樂會沒開始多長時間,赫爾苓就用雙手堵住耳朵,低著頭,滿是厭倦之色。不久,他打起瞌睡來。

他的朋友看赫爾芩竟然打起了磕睡,很是奇怪,就問他。

赫爾芩搖了搖頭,說:“這種怪異、低級的樂曲有什麼聽頭?”

“你說什麼?”朋友大叫起來,“天啊!你說這音樂低級?你知不知道,這是現在社會最流行的音樂!”

赫爾芩心平氣和地問:“難道流行的一定好嗎?”

“那當然,不好的東西怎麼會流行呢?”朋友反問。

“那按你的意思,流行感冒也是好的,”赫爾芩微笑著回答。

朋友頓時啞口可無言。

有時候,人常常會被一種習慣思想所左右。其實,一件事情的不同解釋,往往可以帶來完全不同的兩種結果。

相傳,以前有一個書生,屢試不第。適逢開科,書生欲往應試。臨行前的晚上,書生做了三個怪夢,大惑,不知功名是否有望,特地去找善於圓夢的嶽母解說。登門,適逢嶽母外出,姨妹接待說:“小妹我亦能圓夢,姐夫但說無妨。有些難解之夢,母親還來求我呢!”

書生猶豫片刻,說:“我第一個夢是夢見我家的牆頭上孤零零地長了一棵草。”

姨妹說:“那是說你沒有根基。”

書生又說:“第二個夢,是夢見我戴著鬥竺打傘。”

姨妹解釋說:“那是說你多此一舉。”

書生聽了很掃興。姨妹又問:“第三個夢呢?”

書生便說:“恐有冒犯,不說罷了。”

姨妹說:“自家人麵前,不必拘禮。”

書生說:“第三個夢,是夢見我和你背靠背睡在床上。”

姨妹瞪了書生一眼道:“那是說你這輩子休想中。”

書生聽了姨妹的話,甚為懊惱,認為這次還是沒有中的希望了,失望地往回走。

行至半道,恰遇嶽母,遂告之。嶽母聞言大喜,連說好兆。書生不解,嶽母回答說:“第一個夢,牆頭上孤零零地長了一棵草,是說你高人一等;第二個夢,戴著鬥笠打傘,是說你官(冠)上加官(冠)。”書生眉頭漸舒,急忙問:“第三個夢又作何解釋呢?”嶽母回答:“那是說你將有翻身的時候。”

書生聽了,喜上眉梢。立即收拾行李講京應試。

【態度法則】

人生可以有不同的解釋,你自己去選擇吧。

14.父親對阿呆的態度

阿呆很喜歡看書,常常看得入迷,忘記了周圍的一切。

阿呆11歲那年,暑假到了,父親希望他能幫自己做些農事,因為家裏人手不夠,請人幫忙的話,工錢很貴。阿呆答應去放牧家裏的幾頭牛。

有天,阿呆回到家,父親發現一頭牛不見了,他問阿呆牛哪兒去了,阿呆說他不知道。阿呆和父親匆匆跑到放牛的地方去尋找,找了好一會,終於在一個20多米深的斷崖下麵發現了一頭摔死的牛。父親責罵阿呆不好好照看牛群,以致一頭牛摔死。阿呆辯道:“牛是自己摔死的,又不是我推下崖的,你罵我真是豈有些理!”

父親平時對獨生兒子阿呆百依百順,但看到摔死的牛,心裏已是很氣,聽他這麼一說,更是氣惱,他撿起一根木棍,要教訓教訓這不聽話的兒子。

阿呆看到父親很生氣,當然跑開了,父親追了陣沒追上,隻得回來看摔死的牛。一邊看,一邊喃喃自語、唉聲歎氣。阿呆看到父親的情形,對父親說;“牛已摔死,看有何用,不如拖回家,今晚好好美餐一頓。”

父親聽阿呆的話,咒道:“你這呆子,我非打死你不可。”

提起木棍又去追打阿呆,阿呆知道今日難免一頓好打,索性跑到崖邊,對趕上來的父親說:“若讓你打死我,而陷你於不義,我心不安,不如我從這崖邊跳下去算了。”

父親沒想到阿呆會這樣做,他趕緊去掉木棍。對阿呆說:“小祖宗,你下來,我不打你了。”阿呆看著父親著急擔心的樣子,就下了岸石,跑回家去了。

【態度法則】

同一個人,對同一件事的情況不同,人的態度也就可能不同,不要忽視這種變化。

15你被捆住了嗎?

一個煩惱少年四處尋找解脫煩惱之法。

這一天,他來到一個山腳下。隻見一片綠草叢中,一位牧童騎在牛背上,吹著悠揚橫笛,逍遙自在。

煩惱少年看到了很奇怪他為什麼那樣的高興,走上前去詢問:

“你能教給我解脫煩惱之法麼?”

“解脫煩惱?嘻嘻!你學我吧,騎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麼煩惱也沒有。”牧童說。

煩惱少年試了一下,沒什麼改變,他還是不快樂。

於是他又繼續尋找。走啊走啊,不覺來到一條河邊。岸上垂柳成蔭,一位老翁坐在柳蔭下,手持一根釣竿,正在垂釣。他神情冶然,自得其樂。

煩惱少年又走上前問老翁:

“請問老翁,您能賜我解脫煩惱的方法麼?”

老翁看了一眼麵前憂鬱的少年,慢聲慢氣地說:

“來吧,孩子,跟我一起釣魚,保管你沒有煩惱。”

煩惱少年試了試,不靈。

於是,他又繼續尋找。不久,他路遇兩位在路邊石板上下棋的老人,他們怡然自得,煩惱少年又走上去尋求解脫之法。

“喔,可憐的孩子,你繼續向前走吧,前麵有一座方寸山,山上有個‘靈台’洞,洞內有一位老人,他會教給你解脫之法的。”老人一邊說一邊自個兒下著棋。

煩惱少年謝過下棋老者,繼續向前走。

到了方寸山靈台洞,果然見一長髯老者獨坐其中。

煩惱少年長揖一禮,向老人說明來意。

老人微笑著摸摸長髯,問道:

“這麼說你是來尋求解脫的?”

“對對對!懇請前輩不吝賜教,指點迷津。”煩惱少年說。

老人答道:“請回答我的提問。”

“有誰捆住你了麼?”老人問。

“……沒有。”煩惱少年先是愕然,而後回答。

“既然沒有人捆住你,又談何解脫呢?”老人說完,摸著長髯,大笑而去。

煩惱少年愣了一下,想了想,有些明白了:是啊!又沒有任何人捆住了我,我又何須尋找解脫之法呢?我這不是自尋煩惱,自己捆住自己了嗎?

少年正欲轉身離去,忽然麵前成了片汪洋,一葉小舟在他麵前蕩漾。

少年急忙上了小船,可是船上隻有雙漿,沒有渡工。

“誰來渡我?”少年茫然四顧,大聲呼喊著。

“請君自渡!”老人在水麵一閃,飄然而去。

少年拿起雙槳,輕輕一劃,麵前頓時變成了一片平原,一條大道近在眼前。少年踏上大路、歡笑而去。

【態度法則】

人生有很多煩惱,但往往有很多時侯是自尋煩惱。不要被自己捆住了。

16.一百萬的轉變

約翰是一家公司的總裁,有一次跟太太去旅遊時,小孩被綁架了,綁匪要求贖金一白萬美金。

夫妻兩人再三考慮,還是報警求助。不幸的,歹徒好像洞悉警方的偵察手法,對於警力的行動了若指掌,因此警方始終無法救出約翰的小孩。經過幾天的煎熬,約翰夫妻決定答應歹徒的要求交付百萬美金,讓他們的小孩能安全歸來。

約翰依照歹徒的指示,準備依約前往交付贖金。正當約翰開車前往交付贖金,經過市中心,在路口停下等紅綠燈時,他突然看見路旁商店的電視正報道他的小孩被綁架的新聞,還分析說:“從過去的記錄來看,這類案子中,即使歹徒得到了贖金,人質安全回來的機率還是很小。”約翰想:“我何不把這筆贖金變成賞金,讓全市的人來幫我救我的小孩,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也許我的小孩獲救的機會更大一些。”

打定主意之後,他立刻將車子調頭,直奔電視台。他利用新聞快報的時間,在電視上公開向大眾宣布他的小孩被綁架的事實,而他和太太是多麼愛他們的小孩,他希望大家能幫忙救出他們的小孩。說罷,約翰把一百萬美金全部倒在主播台,然後對大家說:

“隻要誰能幫我們救出小孩,這一百萬的贖金就成為懸賞的獎金!”

約翰這一舉動,大大出乎眾人意料之外,大家萬萬沒有想到約翰竟有這樣的行為,尤其是綁架約翰小孩的歹徒,在看了約翰把贖金變賞金的報道後更是不知所措。這些綁架約翰小孩的歹徒當中有人意誌開始動搖了,心想:

“這個案子弄得這麼大,外頭風聲那麼緊,約翰現在也不付贖金,恐怕是拿不到錢了。不如把小孩送回去,並假裝是救出小孩的英雄,還可以拿到一百萬的賞金。”

歹徒的首領卻不這麼認同,他覺得自己精心策劃的綁架行動應該是萬無一失的,一定可以拿到贖金,隻是沒想到約翰會出此對策。他覺得如果自己就這樣把小孩送回去,等於被約翰徹底地打敗了。他不甘心這樣承認失敗,因此堅決反對把小孩送回去。

這樣一來,本來行動一致的歹徒們,因此而意見不合,又互不退讓,最終起了內訌,互相殘殺。他們的內鬥驚動了附近的鄰居,有人報警了。在警方趕到後,赫然發現這些死傷的歹徒竟是犯下綁架案的綁匪,於是將他們繩之以法,並幸運地救出小孩,把他送回約翰夫婦的身邊。

【態度法則】

常規的反方向或許是條新路。

17.與人方便可以與己方便

人們常聽到這樣一句話:與人方便,與己方便。是的,我們的生活中如果沒有了關懷和愛心,人們就無法和睦相處。有時候,我們必須為他人的利益想想。

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幫助和高姿態,缺少這兩樣,什麼事也幹不了。不要斤斤計較、小題大作,在給對方設一道門的時候,其實也把自己堵在了門外。

兩個人在一架獨木橋中間相遇了,橋很窄隻能容一個人通過。

兩人都想著讓對方給自己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