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要想成功,就得動得快(3 / 3)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也表明,人的大腦裏的某一圖像會像實際情況那樣刺激人的神經係統。比如當一個高爾夫球手擊球前一再告訴自己“不要把球打進水裏”時,他的大腦裏往往就會出現“球掉進水裏”的情景,因此結果往往事與願違,這期間球通常會掉進水裏。這項研究從另一個方麵證實了瓦倫達心態。

有些時候,一旦迅速進人行動狀態後,就來不及多想,破釜沉舟,背水一戰,隻有一條路走到黑,這樣反而容易成功。

【行動法則】

行動的障礙歸根到底還是心理障礙。先行動起來,在行動中去糾正,去調整。

103.莫做趙襄子

《韓非子·喻老》上說,趙襄子跟王子期學駕馬車,學了不久,趙襄子自以為學得不錯了,便要同王子期比個高低。比賽剛開始,趙襄子就揮動他的鞭子,策馬快奔,一下子就超過了王子期。可是,最後他卻遠遠落在王子期的後麵,怎麼也趕不上。他以為馬不行,一連換了三次馬,結果還是沒有賽贏王子期。這下子把趙襄子氣壞了,他把王子期叫到跟前,怒氣衝衝大聲責問道:“你為什麼不把駕車的技術全部教給我?”

王子期笑著回答:“我將駕車的技術毫無保留地教給了您,您失敗的原因就在於您把技術用得太過分了,這就叫欲速則不達。一般地說,駕車都有個規矩,那就是一方麵要照顧馬的情況套上車轅,寬緊要合適,這樣馬才能感覺舒服。另一方麵,駕車的人要沉得住氣,還要隨時注意觀察馬在奔跑中出現的情況,這樣才能跑得快,跑得遠。可是,您呢,卻違反了這些規矩,一開始就隻顧加鞭爭先,跑在前麵時,又怕我追上;落在後麵時,又想拚命趕上我。這樣,您不顧馬的死活,使馬體不安於車,人心不調於馬,這還能不落在後麵嗎?”

這就是欲速則不達的故事。

【行動法則】

行動需要快,但快不是目的,盲目的快是毫無意義的。

131.行動需要嚐試

先行動起來,在行動中去學習去發現。

毛澤東提倡“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像戰爭這種關係國家民族存亡的大事,都要在行動中去學,由此可見,在行動中學習是最快捷有效的方法之一。又說,“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倡導“從做中學”的教育製度和方法。這其中,透出一個重要觀點,不論會與不會,先行動起來。

“人是通過說話才學會說話的。”

當然,在行動中去學習,付“學費”也就不可避免,隻有趴在地上的人,才永遠不會摔跤。為此,每個成功人士都要有敢於嚐試和敢於冒險的精神。其實,嚐試、失敗、再嚐試再失敗,終至成功,這是進步的唯一途徑。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威克教授做過一個實驗,把幾隻蜜蜂放進一個平放的瓶中,瓶底向光;蜜蜂們向著光亮不斷碰壁,最後停在光亮的一麵,奄奄一息;然後在瓶子裏換上幾隻蒼蠅,不到幾分鍾,所有的蒼蠅都飛出去了。原因是它們多方嚐試——向上、向下、向光、背光,一個方向不行就立即改變方向,雖不免多次碰壁,但最終總會飛向瓶口,逃脫出來。

威克教授由此總結說:“橫衝直撞總比坐以待斃高明得多。”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也用“橫衝直撞”來形容在某一方麵行動能力特強的人。

成功沒有秘訣,就是在行動中嚐試、改變、再嚐試……直至成功。有的人成功了,隻因為他們比我們犯的錯誤、遭受的失敗更多。

【行動法則】

沒有嚐試的地方,就很難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