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對自己尊重,別人才能同樣尊重、愛護你。自尊自愛,是一種尊貴、莊重和偉岸的品質,而輕視和拋棄自尊自愛者顯得卑微,低賤和渺小,這是因為自尊自愛能夠使人性的真善美得以體現,能夠使人進步,奮發向上。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需求下,自尊自愛不僅是人自身的發展需要,也是社會的發展需要,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一種原動力。
做人智慧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沒有自我尊重,就沒有道德的純潔性和豐富的個性精神。對自身的尊重、榮譽感、自豪感、自尊心——這是一塊磨煉細膩的感情的礪石。
正確地評價自己
人們常說“人貴有自知之明”,那就是既不高估自己也不低估自己。認識到這一點容易,但做到這一點,卻非人人能及。想使自己的權力更大,想到更能發揮自己才能的崗位上去,想做出比別人更大的成就……幾乎所有人都有上進心,都有改善現狀的欲望。但是,正確評估自己,完全有能力接受自己目前所處的現狀和環境,這對於想成功的人來說是一個關鍵。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有些缺陷和性格是與生俱來並要帶進墳墓的。這一點隻要看看那些偉大的成功者的成長曆程就能立即明白,他們都接受了自然的自我。
接受自我,對於自我的正確評價非常重要。我們對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要勇於承擔責任。
在《哈姆萊特》中,莎士比亞通過宰相波洛涅斯這樣說:“最重要的是忠於自己。你隻要遵守這一條,剩下的就是等待黑夜與白晝的交替,萬物自然地流逝。倘若果真有必要忠於他人,也不過是不得不那樣去做。”
提高自我評價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把自己平時的優點大聲地複述給自己聽。對自己性格中的長處,出色的成績,都要給予肯定的評價,並把這些評價灌注到自己的大腦中。
這種評價帶給你的印象越強烈,那個潛在的自我就越會被發掘出來。這種評價中的自我形象,還應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地更新,使其總是適合於你的最高標準。目前,世界上正在進行語言和形象對身體機能影響的研究。研究成果顯示,即使胡亂說出的話,也會對身體機能產生驚人的影響。
因此,日常生活中,我們很有必要控製自己的言語。在成功者的語言裏是不會出現輕貶自己的話語的,即使是自言自語。有些人卻不然,情緒一低落,語言就立即變得微弱,“我嘛,本來就不行”,“天生就不成器”,“要是能有那麼個條件嘛……”,“不過……”,“那時候本應該……”雲雲。
成功者每天都在對自己說“我行”,“我已經準備好了”,“這次沒問題”,“比上次精神狀態好得多”。他們的自言自語,正是為了勉勵和激發自我。
勝利者相信自己的能力,他們為自己而自豪。因為他們確信自己有價值,所以才能像愛自己一樣去愛大家。
但是,我們也不要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就猶如一個胃口小的人吃下一塊大餅會撐著一樣。如果一個能力低的人做的事超出了他的能力,那麼他也很難成功。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這樣不僅會成功,而且也會提高能力,增強信心。
我們要認識自己的力量,有下麵的五個方法可以參考:
一、利用心理方法,客觀地測試你的能力;
二、留意朋友、同事、老板、顧客對你的反應;
三、用心檢視你的曆史——追蹤曆史可以顯現現在和未來;
四、把自己置於嚴厲、新奇的環境中,然後,從行為中去認識自我;
五、運用想象開發潛在的能力。
做人智慧
有時候人的自卑,根源在於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學會承認自我,接受自我,對自我的發展大有裨益。
坦坦蕩蕩做人
每個人都有隱私,都有自己的禁區。善於隱藏自己未必是壞事,但把自己隱藏得太深又未必是好事。隱藏太深,會讓人覺得你這人城府過深,不可靠。“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這句古語中的“君子”和“小人”雖有各種不同的解釋,但是為人處世,應該有一副坦蕩的胸懷。心胸是否坦蕩,裝樣子是裝不像的,它是一種較穩定的心理狀態。因此,心胸坦蕩與一個人的修養、學識緊密相關。
坦蕩做人,無愧於心。“得失隨緣,心無增減。”做人需要有這樣的修養:得到時,不會欣喜忘形,失去時,不會痛苦絕望;富貴時,淡然處之,貧窮時,修身養性。這是一種無懼無畏的坦蕩,也是一種恬靜淡然的處世。紅塵中,有很多的混亂誘惑著我們還不夠堅定的心智,能夠做到無求的境界,需要一種智慧和一份超然的坦蕩,這應是我們一生追求的境界。
坦蕩人的心靈就像一汪碧泉,清澈見底,它與虛偽和汙穢無緣。坦蕩是一種大度,裏麵藏有寬容!現實的工作和生活當中,有人當眾汙辱了你,你不應該記他一輩子的仇;身邊人做錯了事,你不應該喋喋不休地或暗地裏老算他的賬。坦蕩是一種樂觀、豪爽,能驅散生活中的痛苦和眼淚,無論生活、工作和家庭怎樣無情地折磨你,你應該永遠快樂地微笑!坦蕩是一種自信,一種奉獻!胸懷坦蕩的人不會因為自己應該得到的東西沒有得到而耿耿於懷,不會因點滴小事而自尋煩惱,不會為贏得上司的數句譽美之辭而勞心費神。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是一個坦蕩的人。即使他的學識如此淵博,對於自己所犯的錯誤,他仍然沒有任何的解釋和推脫。
愛因斯坦一直相信,宇宙是靜態的,既不膨脹也不收縮。然而,1922年,美國學者弗裏德曼證明,宇宙一直處於動態的發展過程,1927年比利時學者勒梅特從數學角度證明,宇宙不是靜態的,而是均勻地膨脹或收縮著。然而,愛因斯坦仍然不肯接受這個結果,堅持他的靜態宇宙模型觀。
兩年後,美國天文學家哈勃根據遠距星雲的觀測,發現遠距恒星發出的光譜線有紅移現象,離地球越遠的恒星光譜線紅移越大。這說明恒星在遠離地球而去。哈勃的發現支持了弗裏德曼等人的動態宇宙模型,也改變了愛因斯坦對宇宙的看法。愛因斯坦把堅持靜態宇宙模型的失誤稱為他“一生中最大的錯事”,並收回了對弗裏德曼等人的批評。
後來,在他70歲生日之時,還向好友索洛文表示:“我感到在我的工作中沒有一個概念是很牢靠地站得住的,我也不能肯定我所走的道路一般是正確的。”
一位舉世聞名的偉大科學家能勇於承認自己的失誤,謙虛地回顧自己已被世人承認和稱頌的成就,說明了愛因斯坦有著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坦蕩胸懷。這也正是愛因斯坦之所以偉大的原因之一。
做到了心胸坦蕩的人,人生道路會越走越寬廣。成功或失敗隻是人生的一個點。活著,重要的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而名利、地位隻不過是人生曆程中的過眼煙雲。坦蕩者無愧於良心,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做人智慧
坦坦蕩蕩做人,光明磊落做事,心存“浩然之氣”,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就能舉止端莊,言行正派,身正不怕影子斜了。
下 篇高調做事——最輝煌的成功哲學
高調是一種積極向上、樂觀灑脫的心態,是一種雄心與氣魄,是一種高標準、高姿態的做事風格。調子高才能起點高,起點高才會成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