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有人曾對耶魯大學的畢業生進行了一份關於人生目標的調查問卷。統計結果是,3%的學生有明確的目標並寫成文字,97%的學生基本上沒有明確的目標。調查人員對這些人進行了長期跟蹤,20年後,調查者發現,製定目標的3%的人擁有財富的總和比沒有製定目標的97%的財富總和還多得多。
事業想要成功,就認真地給自己製定一個目標,製定一個實現這個目標的可行計劃,集中精力,踏實前進。
有什麼樣的目標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如果人生沒有目標,就好比在黑暗中遠征。人生要有目標,一輩子的目標,一個階段的目標,一個年度的目標,一個月份的目標,一個星期的目標,一天的目標……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明確,他進步得才會越快。有了崇高的目標,隻要矢誌不渝地努力,就會成就壯舉。
如果將心理學家的結論用哲人的語言來表達,那就是,偉大的目標構成偉大的心靈,偉大的目標產生偉大的動力,偉大的目標造就偉大的人物。
20世紀初,美國有個叫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年輕人,他的人生目標是當美國總統。1910年他就當選為紐約的參議員,1913年任海軍部助理部長;1920年他成為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1921年在他39歲時突染重病,成了一個雙腿不能活動的殘疾人。但是富蘭克林?羅斯福並沒有因此放棄當總統的目標。
他製定了一個旁人看來十分笨拙的身體複原計劃——從練習爬行開始。為了激勵自己的意誌,每次練爬的時候他都把家人、傭人叫到大廳來看。他說:“我不需要掩蓋自己的醜態。”他雖然用盡全力爬得汗如雨下,卻還趕不上剛會走的小兒子。他的妻子後來回憶說:“見他這樣就像有千把尖刀刺在我的心上,可是他從來不聽勸阻,堅持到底。”將近七年的堅持苦練終於使他從爬行提高到能夠站立起來,雖然他僅僅能夠站立一小時。1928年他競選紐約州州長成功,1933年3月4日他就任美國第32任總統,終於實現了他的夢想,並於1936年、1940年、1944年破例三次連任,成為了美國曆史上任職長達12年的偉大的總統。是他實行新政將美國從經濟的大蕭條中解脫出來,之後又帶領美國向法西斯宣戰,同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一起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
成功者必須懷有遠大的理想,你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是什麼樣的人;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便怎樣對你。羅斯福就是從一個脆弱膽小,回答問題總是含糊不清的男孩,而最終成為美國總統的。我們應該相信,隻要有遠大的目標,有積極的心態,就有可能創造奇跡,也就有可能改變世界。
人生就是要立大誌,如果你還因為人生猶豫不決的選擇而苦惱,那麼,基於使命的選擇就是你最正確的選擇。目標要明確,做事要專注,複雜的事可以分階段去完成,隻要你專心致誌,矢誌不渝,沒有什麼事情做不成。
做人智慧
在人生的競賽場上,沒有確立目標,就沒有行動的方向。目標決定人的一生,激勵人不畏千辛萬苦,充分發揮自我潛能。
瞄準你的人生靶心
一個年輕人畢業後應聘到一家廣告公司做策劃工作,他非常勤奮,漸漸地,策劃做得得心應手,空閑的時間也就有了。閑來無事的時候他就上網娛樂、聊天和寫小說。
一天下午,他正在敲鍵盤寫小說的時候,總監過來了。他來不及保存、退出。總監看了看內容,溫和地說:“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
“從前,在茂密的森林裏,三條獵狗在追趕一隻可愛的土撥鼠。情急之下,土撥鼠鑽進了一個樹洞裏。這個樹洞隻有一個出口,獵狗就在樹下等待。過了一會兒,一隻兔子鑽出樹洞,沒命地跑,爬上另一棵大樹。兔子在樹上倉皇中沒站穩掉了下來,砸暈了正仰頭看它的三條獵狗……不過到最後,兔子還是逃掉了。嗯,想一想,這個故事有什麼問題嗎?”
年輕人認真地想了想說:“問題有二。首先,兔子不會爬樹。再者,一隻兔子不可能同時砸中三隻獵狗。”
總監說:“你說的這些都對。但我問你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土撥鼠哪兒去了?”
年輕人一敲腦門:“哎呀,對呀!怎麼把它給忘記了?”
總監笑道:“這隻土撥鼠就是你最初為自己設定的人生目標。你忘了?當初剛進公司的時候,你曾豪情滿懷地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要做一個出色的廣告人!’”
是啊!年輕人猛然想起——啊,怎麼把這句話給忘了呢?
總監拍拍他的肩頭,語重心長地說:“相信我,年輕人,做廣告策劃,你是個難得的人才。生命短暫,一個人想麵麵俱到,那太不現實了。潛心做策劃,你前途無量。至於搞寫作,業餘時間進行即可。記住,人生的目標不能製訂得太多。一個人一輩子若能把一件事做得極其出色,那就是最大的成功。”
三年後,年輕人成了總監。
是否有一個清晰的人生目標,確實關係重大。哈佛大學曾做過一個實驗,對一群即將走出校門的畢業生進行了一次關於人生目標的調查。結果是這樣的:
27%的人,沒有目標;
60%的人,目標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
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
25年後,哈佛再次對這群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是這樣的:
3%的人,25年間他們朝著一個方向不懈努力,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之士,其中不乏行業領袖、社會精英;
10%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實現,成為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
60%的人,他們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成績,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
剩下的27%的人,他們的生活沒有目標,過得很不如意,並且常常怨他人、怨社會、怨這個“不肯給他們機會”的世界。
上麵的材料以準確的數字、確鑿的事實告訴我們“樹立遠大目標是重要的”這個道理。遠大目標是人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它可以不斷地激發人的生命活力,使其永葆內在的青春。若沒有遠大目標,就不會有生活的信心,向上的動力,就像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一樣,隻能是渾渾噩噩、碌碌無為地度過一生。
做人智慧
豹子在捕捉羚羊的時候,隻要認準其中一隻,就全力追趕。即便其他的羚羊距自己近在咫尺,也不會有絲毫分心。做人,不可以沒有目標,目標也不可過多。認準一個目標,就要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
溫迪的起點
1969年,從小就喜歡吃漢堡的迪布?湯姆斯在美國俄亥俄州成立了一家漢堡餐廳,並用女兒的名字為店起了名——溫迪快餐店。在當時,美國的連鎖快餐公司已比比皆是,麥當勞、漢堡王、肯德基等大店已是大名鼎鼎。與他們比起來,溫迪快餐店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弟弟而已。
迪布?湯姆斯毫不因為自己的小弟弟身份而氣餒。他從一開始就為自己製定了一個高目標,那就是趕上快餐業老大麥當勞!
20世紀80年代,美國的快餐業競爭日趨激烈。麥當勞為保住自己老大的地位,花費了不少心機,這讓迪布?湯姆斯很難有機可乘。一開始,迪布?湯姆斯走的是隙縫路線,麥當勞把自己的顧客定位於青少年,溫迪就把顧客定位在20歲以上的青壯年群體。為了吸引顧客,迪布?湯姆斯在漢堡肉餡的重量上做足了文章。在每個漢堡上,他都將其牛肉增加了零點幾盎司。這一不起眼的舉動為溫迪贏得了不小的成功,並成為了日後與麥當勞叫板的有力武器。溫迪一直以麥當勞作為自己的競爭對手,在這種激勵中快速發展著自己。終於,一個與麥當勞抗衡的機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