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態度要唱高調,漲滿熱情事業渠成(2 / 3)

美國著名的人壽保險銷售員法蘭克?派特曾是一個棒球手,但他是一個失敗的棒球手。因為他的動作無力,因此遭到有生以來最大的一次打擊——他被開除了。球隊經理對他說:“你這樣慢吞吞的,哪像是在球場混了20年?我告訴你,無論你到哪裏做任何事,若不提起精神來,你將永遠不會有出路。”

這句話給了法蘭克深深的震撼。他決心改變以前消極的態度,變成一個時刻保持熱忱的球員。

一位名叫丁尼?密亨的老隊員把他介紹到新凡的一隻棒球隊。法蘭克每到上場比賽,就好像全身帶電。他強力地投出高速球,使接球的人雙手都麻木了。記得有一次,法蘭克以強烈的氣勢衝入三壘,那位三壘手嚇呆了,球漏接,法蘭克就盜壘成功了。當時氣溫高達39℃,法蘭克在球場奔來跑去,極可能因中暑而倒下去,但在過人的熱忱支持下,他挺住了。

由於熱忱的態度,法蘭克的月薪增加到原來的7倍。在往後的兩年裏,法蘭克一直擔任三壘手,薪水加到原先的30倍之多。為什麼呢?法蘭克自己說:“就是因為一股熱忱,沒有別的原因。”

不打棒球以後,法蘭克將熱忱的態度帶到菲特列人壽保險公司,在這他是一名保險員。後來,他在人壽保險界也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但有人請他撰稿,還有人請他演講。他曾說:“我從事推銷已經15年了。我見到許多人,由於對工作抱著熱忱的態度,使他們的收入成倍地增加起來。我也見到另一些人,由於缺乏熱忱而走投無路。我深信唯有熱忱的態度,才是成功推銷的最重要因素。”

我們可以得出這麼一個公式:勞動成果=能力×熱忱。

在有了熱忱以後,怎麼把熱忱的程度增加五倍、十倍呢?

第一,強迫自己采取熱忱的行動,並持之以恒,你就會逐漸變得熱忱。拿破侖?希爾說:一個人成功的因素很多,而居於這些因素之首的就是熱忱。沒有熱忱,不論你有什麼能力,都發揮不出來。

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的張秉貴以服務熱情著稱。有一次,有個上級領導想了解一下實情,他來到櫃台前,張秉貴主動問:“請問,您要點什麼?”領導做不悅狀,回答說:“我要的東西多了,你能給嗎?”張秉貴仍然滿麵笑容,接著問:“您買點什麼?”領導又假裝不高興地回答:“我不買東西看看還不行嗎?”張秉貴發現自己問話有漏洞,又改口道:“請問您看點什麼?”領導滿意地露出笑容。

第二,深入挖掘你的題目,研究它,學習它,和它生活在一起,盡量搜集有關它的資料,這樣就會在不知不覺中使你變得熱忱。例如,卡耐基以前對林肯並不感興趣,直到寫了一本關於林肯的書以後才改變了這種態度,對林肯非常崇拜。對於任何事情,隻有在深入了解之後,你才會產生熱情。

熱忱是什麼?熱忱就是將內心的感覺表現出來,挖掘人們對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的興趣,並打動人們的內心世界。

做人智慧 做人智慧

約那森?歐登?阿莫爾曾說:若想成為人群中的一股力量,便需培養熱忱。強迫自己對所從事的每一件事都投入百分百的熱忱,因為熱忱是一種能夠感染人的力量。

以積極的心態去做事

有個人乘船去英國旅行,途中突然遇到暴風雨的襲擊,一船上的人都驚慌失措。這個人在慌張之餘,看到一旁的老太太非常鎮靜地在禱告,眼神顯得十分安詳。風浪過去後,這個人十分敬佩地問老太太:“你為什麼一點都不害怕呢?”老太太說:“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戴安娜已經去了天堂,小女兒瑪利亞就住在英國。剛才風浪大作的時候,我就向上帝禱告:“如果接我去天堂,我就去看看戴安娜;如果留我在船上,我就去看瑪麗亞。不管去那兒,我都可以和我心愛的女兒在一起,我怎麼會害怕呢?”

大到做人,小到做事,都應該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

美國成功學學者拿破侖?希爾關於心態的意義說過這樣一段話:“人與人之間隻有很小的差異,但是這種很小的差異卻造成了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和失敗。”

做事時如果保持積極的心態,我們就會獲得許多力量讓我們把事做好。

第一,積極的心態能產生自我暗示,並且積極地影響身邊的人。在直銷行業,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老板。玫琳凱公司使無數的女性擺脫了無所事事和人生的低穀,它的員工相互鼓勵時最常說的就是:“你是最棒的!”這種語言表達出來的心理暗示無疑給那些女性帶來了一種積極的心態,讓她們不斷努力,攀向人生另一個高峰。

第二,積極的心態能讓我們產生立刻行動的激情。要當機立斷地處理事情,需要這種激情和衝動。“心理近視”的人往往看不到遠方的事物和情景,不能立刻采取行動,這樣他就會喪失很多機會。假定你把鬧鍾定在早晨6點。然而,當鬧鍾鬧響時,你睡意仍濃,於是起身關掉鬧鍾,又回到床上去睡。久之,你會養成早晨不按時起床的習慣……隻要你能像“心理遠視”的人那樣從遠處出發,馬上行動,你就能把握住做事情的機會,而不會讓時間匆匆溜走了。

一個郵差的故事,曾經改變了2億美國人的觀念:

一個演說家剛搬入新居後不久,有人敲門來訪。演說家打開房門一看,外麵站著一位郵遞員,中等身材,蓄著一撮小胡子,相貌很普通。

“上午好,桑布恩先生!”他說起話來有種興高采烈的勁頭:“我的名字是弗雷德,是這裏的郵遞員。我順道來看看,向您表示歡迎,介紹一下我自己,同時也希望能對您有所了解,比如您所從事的行業。”盡管外貌沒有任何出奇之處,他的真誠和熱情卻溢於言表。

一個郵遞員如此熱情地做這樣的自我介紹,這確實使演說家心中一暖。

演說家對他說:“我是個職業演說家,這算不上真正的工作。”

“如果你是位職業演說家,那肯定要經常出差旅行了?”弗雷德問。

“是的,確實如此。我一年總要有160~200天出門在外。”

弗雷德點點頭繼續說道:“既然如此,如果你能給我一份你的日程表,你不在家的時候我可以把你的信件暫時代為保管,打包放好,等你在家的時候再送過來。”

這讓演說家有點受寵若驚。

弗雷德進一步解釋說:“桑布恩先生,如果竊賊發現你的郵箱是滿的,就表明主人不在家,那你就可能要深受其害了。”

見演說家還有些猶豫,弗雷德繼續道:“我看不如這樣,隻要郵箱的蓋子還能蓋上,我就把信放到裏麵,別人不會看出你不在家。塞不進郵箱的郵件,我擱在房門和屏柵門之間,從外麵看不見。如果那裏也放滿了,我就把其他的信留著,等你回來。”

弗雷德想得如此周到,而且他的建議聽起來真是完美無缺,演說家沒有理由不同意。

兩周後,演說家出差回來,發現自己的擦鞋墊跑到門廊的角落裏了,下麵還遮著什麼東西。他拿出來一看,是一個包裹,上麵附有一張紙條。這是弗雷德留的。紙條上解釋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在演說家出差的時候,美國聯合遞送公司UPS誤投了他的一個包裹,給放到沿街再向前第五家的門廊上。幸運的是,弗雷德發現演說家的包裹送錯了地方,他就把它撿起來,送到演說家的住處藏好,還在上麵留了張紙條,又費心用擦鞋墊把它遮住,以避人耳目。

演說家每次演說,經常會舉出弗雷德的例子,並且說:弗雷德已經不僅僅是在送信,他現在做的是UPS份內應該做好的事!

不管你做的事情有多麼不重要,有多麼無聊,隻要你以積極的心態去對待,你就能夠從中發現成功的因素。

做人智慧

將任何事情都當做自己人生計劃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奉命行事,這樣做的結果往往就會令人滿意。

活在不抱怨的世界裏

“長於責人,拙於責己”,這是一般年輕人常犯的毛病。不問自己是否是個優秀的員工,也不問自己為公司盡了多大力,隻是一個勁兒地埋怨主管、老板不肯重用你,這無疑是緣木求魚,很難如願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