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哲學家曾說:盡管我們用判斷力思考問題,但最終解決問題的還是意誌,而不是才智。
意誌,是人自覺地確定目標——支配行動——克服困難——實現目標的心理過程。在艱難下創造奇跡,在逆境中尋找希望,在不幸時依然堅強,具有百折不撓、永不言棄的堅韌意誌尤為重要。
鍛煉自己的意誌,就要堅持監督自己,約束自己,把自己培養成為意誌堅強者。
不能屈服於脆弱的意誌
鬆下幸之助,被尊稱為日本企業界的“經營之神”。他一生中有許多經營管理方麵的小故事。
有一次,鬆下電器公司對社會采取公開招聘,麵試者需要通過筆試與麵試兩輪考試。其中有一位成績特別出色的年輕人給鬆下幸之助留下深刻印象,這個年輕人的名字叫神田三郎。
一周後,公司給被錄取的麵試者發放通知書。當鬆下幸之助將錄取者一一過目時,發現被錄取的人當中,沒有這位名叫神田三郎的青年。於是鬆下叫人複查考試情況。結果發現,神田三郎成績名列第二,隻因電子計算機出了故障,把分數和名次排錯了,導致他被落選。
鬆下立即吩咐糾正錯誤,並給神田三郎發去了錄用通知書。但是,鬆下卻得到了一個不幸的消息:神田三郎因沒有被錄取而跳樓自殺了。
聽到這一消息,鬆下沉默了好長時間。一位助手在旁自言自語:“多可惜,這麼一位有才幹的青年,我們沒有錄取他。”“不,”鬆下搖搖頭說,“幸虧我們公司沒有錄用他,意誌如此不堅強的人,是幹不成大事的。”
意誌脆弱的人,如同一個瓷瓶,受不了輕微的打擊。
一切成功的起點都是欲望,但在將欲望變為成功的過程中,堅忍的意誌是人最重要的個性特點之一。大凡成功者,人們都喜歡說他們冷酷無情。其實不然,他們隻不過是能夠冷靜地麵對事業進展過程中每一個關鍵時刻而已。正是因為這一點,他們才能在困難的形勢下,穩健地追求著自己的目標。
而有些人卻缺乏這樣的個性,他們總是欲望強烈而意誌脆弱。所以,遇到不利於自己的局勢,就會聽任脆弱的意誌擺弄,直到他所追求的目標成為記憶中一個遙遠的影子。
冠軍永遠都是那些被打倒了還會再爬起來的人。一次、兩次不成,就再試幾次。能不能成功,全看你能否堅持到底。多數人沒有達到目標,原因就在於不能堅持。百折不撓的毅力,才是成功人生的必備條件。
堅持不懈不是要你永遠守著一件事不放,而是要全力以赴做好眼前的事——先求耕耘,再問收獲;渴求知識和進步,不辭辛勞爭取新客戶;提早起床,隨時尋求提高效率的方法。天才未必就能富有,最聰明的人也不一定幸福,財富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隻有辛勤工作、認真籌劃和堅持不懈,才能奏效。
精神病的候診室裏坐滿了承受不起一時挫敗的人,如果繼續嚐試、堅定不移,他們還有希望告別痛苦。然而他們卻完全放棄了嚐試,即使是最輕微的挫折他們也怯於承受,總是擔心那會動搖了他們的嚴格標準。
悲觀無能的人通常會自以為是自作聰明。他們經常會滿懷歉意地說“噢,這事我辦不到”,“這對我太難了”,“我不可能成為這樣的人”。他們真正的意思是,那不是我的責任,再說我也不具備那個能力,因此犯不著那麼辛苦地竭力奮鬥。
相反地,健全而快樂的人洞悉世情、自知甚深。他們了解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他們知道偶然的挫敗乃是人之常情。為這樣的事過分自責,未免浪費精力,不如把寶貴的精力投注到追求嚐試下一次的進攻上。
世界上已經尋獲的鑽石當中最大最純的一顆名為“自由者”的鑽石,就是一位名叫索拉諾的委內瑞拉人在挑選了999 999顆普通石頭之後彎腰拾起的“鵝卵石”。
我們多數人常犯的毛病,就是不肯再試幾次。
做人智慧
脆弱的意誌往往影響著我們的思想。“放棄吧!”“休息一下!”“我不行”,這些消極的思想會把我們拉進失敗的深淵。
破釜沉舟,行動起來
很多人在開始做事的時候便給自己留著一條後路,作為遭遇困難時的退路。這樣怎麼能夠成就偉大的事業呢?
破釜沉舟的軍隊,才能決戰製勝。同樣,一個人無論做什麼事,務必抱著絕無退路的決心,勇往直前,遇到任何困難、障礙都不能後退。如果立誌不堅,時時準備知難而退,那就絕不會有成功的一日。
一生的成敗,全係於意誌力的強弱。具有堅強意誌力的人,遇到任何艱難障礙,都能克服困難,消除障礙。但意誌薄弱的人,一遇到挫折,便思求退縮,最終歸於失敗。實際生活中有許多青年,他們很希望上進,但是意誌薄弱,沒有堅強的決心,不能抱著破釜沉舟的信念,一遇挫折,立即後退,所以終遭失敗。
一旦下了決心,不留後路,竭盡全力,向前進取,那麼即使遇到千般困難,也不會退縮。如果抱著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決心,就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把猶豫、膽怯等妖魔全部趕走。在堅定的決心下,成功之敵必無藏身之地。
我們都知道“破釜沉舟”的故事,這個故事在國外也同樣上演著。
公元前1世紀,羅馬的愷撒大帝統領他的軍隊進攻英格蘭。愷撒雖然充滿了必勝的信心,但他也要號召自己的將士與自己共同浴血奮戰。他該怎麼辦呢?
在所有將士抵達英格蘭後,他讓人將所有運送他們的船隻聚攏在一起,然後在大家驚愕的目光中,把船隻燒毀了。
在漫天的火光中,愷撒登上一處高地,大聲說:“現在所有的船隻都已被燒掉了,也就是說,除非我們能夠打敗敵人,否則決無退路。”
將士們都明白失敗就意味著死亡,所以奮勇作戰,最後,他們終於獲得了勝利。
孫子兵法上說,要置之死地而後生。當身陷絕境,往往能夠激發人們的奮力抗爭之心,打破阻撓勢力,掃清前進中的障礙。
一個人有了決心,方能克服種種艱難,去獲得勝利,這樣才能得到人們的敬仰。所以,有決心的人,必定是最終的勝利者。隻有決心,才能增強信心,才能使我們充分發揮才智,從而在事業上做出偉大的成就。
人生如此,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天不也是這樣嗎?讓堅定的信念陪伴我們度過每一天,相信那一定會是一個美好的人生!
做人智慧
有時候人之所以無所成就,是因為顧慮太多的緣故。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氣,不留後路,就能克服一切困難。
人可以被擊敗,但不可以被擊倒
這是台灣地區一位著名博士的故事。
江燦騰,工人博士,1946年出生在桃園大溪,是當地富裕望族之後。他的父親聽信了算命師的一句話,算命師說他活不過35歲,而在短短幾年內,他就荒唐地敗光家產,以享受人生。不過,老天可沒讓他如願,過了35歲,江燦騰的父親仍舊活得好好的,不知是老天的玩笑,還是算命師的信口瞎說!江家自此陷入困境,江燦騰也因此而輟學,開始打零工貼補家用,做過香工、水泥小工、店員等,他飽嚐人生冷暖,他的心並不甘於當一名小工人,在當兵及退伍後考入飛利浦公司的過程中,他自學拿到國中、高中的同等學曆,並於32歲考上師大曆史係,自此踏上學術研究之路,於54歲時拿到台大史學博士。
從工人到博士,江燦騰在家變、失學、童工剝削、失戀、癌症折磨等磨難中,找到了生命的信念,在生與死之間堅定了奮進人生的價值。
《老人與海》中的老人,發現他所釣到的魚,竟然比船還大的時候,他對自己說:“不管魚是多麼大,一定要殺死它……我要和它戰鬥,我到死都要和它戰鬥!”在最痛苦和最疲乏的時候,老人說:“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人生的可貴不在於一帆風順,全無障礙,而在於不怕任何失敗、挫折和艱險,繼續勇往直前,始終不輟。
反觀現今的社會,許多人因為一時的不順遂,便開始怨天尤人或選擇輕生。看看這些人,他們四肢健全,境遇也並沒有比其他人更慘,何以遇到不平順的人生遭遇就屈服了?人生有不順遂的時候,應該把失敗當成是成長的機會,並努力耕耘期待下一次成功的到來,如此人生才會有希望,也才會過得越來越好。
我們希望你能讀一讀這本書,相信它會對你自己的人生觀有重大的影響,也希望你能夠學習作者,勇於麵對人生中不斷出現的逆境,不自怨自艾,也不自暴自棄,進而在奮鬥中建立起新的價值觀、生命觀和一種嶄新而積極的人生態度。
做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