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支持康藏叛亂,印中關係惡化(2 / 2)

2.挑起邊界衝突,破壞中印友好。

1961—1962年,在1954年中印協定即將屆滿之際,印度當局蠻橫地拒絕了中國政府表示簽訂新約的多次友好建議,並對中國西藏開始實行禁運。與此同時,印度政府堅持以麥克馬洪線為印度與中國西藏的分界線,開始公開地大規模地用武力侵占中國領土,企圖將中國西藏從外部包圍並控製起來。早在50年代初印度政府為此曾采取過一些行動隻不過這次更加肆無忌憚。1961年尼赫魯開始在邊界推行富有侵略性的“前進政策”。他在人民院發表講話,“我們的目標隻能是設法使侵略者退出,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采用外交的方式,采用各種手段,最後,如果你們願意這樣說的話,就采用戰爭手段……”。1961年11月和12月,尼赫魯、印度陸軍總部分別命令“東北邊境特區”駐軍和東部軍區在中國西藏與印度邊界實行“前進政策”,積極向印方所堅持的非法的麥克馬洪線全線推進,甚至在麥克馬洪線以北好幾公裏的扯東也建立了一個“阿薩姆步槍隊”哨所。1962年10月12日,得意忘形的尼赫魯竟下令把中國軍隊從他所謂的“入侵地區”實際是中國領土上全部“清除掉”。於是,從10月17日起印軍從中印邊界東段、西段大舉向中國軍隊發起進攻。一貫堅持和平協商解決邊界爭端的中國政府忍無可忍,下令奮起反擊。1962年10月的中印邊界戰爭爆發。戰爭以印軍的徹底失敗而告終。印度政府並沒因此而反省,反而變本加厲地尋機複仇。它完全封鎖了藏印間一切交通,斷絕了全部通商貿易。

此外,印度還企圖將西藏問題國際化,策劃把西藏問題提交聯合國。試圖使中國成為缺席的被告,印度則充當調解人,使西藏問題成為一個中國有求於印度的因素。印度的這一做法,前後是有些變化的。在中印邊界戰爭之前,印度在聯大討論西藏問題時投了棄權票,但在1962年之後,印度在聯大改變立場,公開地站在反華的西方世界一邊(參見本章第二節)。

印度當局所有這些反華活動不可避免地加劇了兩國關係的惡化,從此,兩國關係進入了漫長的冷戰時期。至七十年代,兩國雖有所接觸,都曾表達過緩和的意向。但是,1975年印度吞並錫金為其第22個邦、1971年印度與蘇聯簽訂帶有軍事同盟性質的“蘇印和平友好條約”等種種事實表明,印度稱霸南亞的大國主義思想沒有發生根本改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