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6月,美國國會最初通過西藏問題修正案時,我尚在念研究生。我的導師楊公素教授以自己五十年代在西藏負責外事工作及參與中印、中尼有關西藏問題談判的親身經曆和淵博的曆史與國際知識,駁斥了美國人玩所謂“西藏牌”的強權政治邏輯。在楊先生的指導下,我將研究的興趣逐漸集中於西藏問題,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西藏問題的演變等方麵。1989年留校任教後,擔任的主要課程是新中國外交史,當代中國政治。這兩門課都離不開西藏問題,尤其是在對外國留學生授課中,他們對西藏的興趣有增無減。但他們的認識既十分有限又謬誤百出。這很難怪留學生。因為在海外每每談到西藏問題,幾乎都是西方的聲音或者流亡國外的分裂集團的宣傳。在近幾年的教學中,我試圖探索一種新的方法,從一種新的角度講授西藏問題使中外學生都感興趣,並正確認識西藏問題。在教學基礎上,我萌發出將講稿整理成書的願望。
後來,我將這一打算跟楊先生商討,他老人家熱情支持,並將提綱進行了再三修改。在楊老師的全麵指導下,我開始了艱辛的寫作過程。初稿每出,均交楊先生審閱。他老人家已近八十高齡,還逐篇推敲,字裏行間留下了寶貴的批閱意見。如果沒有導師的指導,很難想象有今日這樣一個稿子出來。對導師的感激,難以言喻。
在寫作過程中,承蒙有關人士和單位以各種方式熱情相助,在此謹致謝意。《中國藏學》雜誌社的廖祖桂、張蜀華及《中國西藏》雜誌社的廖東凡、張曉明諸位老師,給我極大鼓勵。
在寫作過程中,還得到了北京大學國際政治係張漢清教授、梁守德教授、方連慶教授、潘國華教授和中國對外關係教研室負責人石誌夫副教授的大力支持。在部分資料整理中,北大西藏研究小組的李揚帆、田廣河、李健、劉敬師、劉磊、肖蓉等同學付出了不少勞動。北大東語係的德吉色珍同學提供了熱情的幫助。某些章節是筆者與研究小組同仁共同合作寫成的,曾發表於學術刊物:第九章第一節(李揚帆)、第三章第五節、第六章第五節(肖蓉)。這個研究小組是由青年學人組成的誌願者學術團體,大家誌趣相投、精神可佳。在此一並致謝。
我要特別感謝“中華社會科學基金”,它為我赴藏考察,進行研究提供了資助。
今年來北大國政係執教的美國教授Mr。Leo S Chang,多次與我交換意見,並提供了許多寶貴的資料,一並致謝。
還要特別感謝中國藏學中心、中央民院藏學所、四川藏學所的熱情幫助。
本書在修改審稿過程中,得到原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陰法唐同誌,西藏社會科學院何宗英研究員,軍事科學院王貴同誌,中央民族學院藏學所副所長喜繞尼瑪先生,陳喜增先生的賜教。
旅遊教育出版社社長陳喜增先生和編輯任森先生在明知蝕資的情況下,仍極力支持本書的出版,陳先生還親自擔任責任編輯,二位的精神可歌可頌。特表衷心的謝意。
張植榮
1993年9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