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恩威並施——讓下屬心甘情願“賣命”(3)(2 / 3)

賞與罰的目的,都是為了調動人的積極性,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獎賞是件好事,懲罰也很必要,對有功勞員工的獎賞和對犯了錯誤員工的懲罰是理所當然的,不能有半點兒的遲疑與含糊。賞罰的關鍵在於賞罰分明與賞罰公正,否則賞罰就會失去應有的效力,也就談不上領導者的權威了。

讓下屬各得其所

一般來講,每個人的需求都是有差別的,比如那些低收入層次(從事操作性崗位)的員工最為關心的是勞動收入的如數兌現和絕對額的增加。所以,管理者在金錢上做文章自然會收到極好的效果。

有一家小型模具公司,它的工作環境狹小而零亂,但員工全都專心致誌地做著手上的活,旁邊並沒有人看管。為什麼他們竟會如此認真自覺?老板解釋說:“最主要是有一條:各道工序詳細的定額報酬製訂得清清楚楚,每天幹好幹多,得多得少,非常簡單,工人心裏也清清楚楚。”該公司的老板由於找到了勞動效率和勞動收入的平衡點,所以提高了員工的能動性。

至於那些較高收入層的員工(從事日常管理的),他們在得到了彼此認可的報酬後,自然會把關注點移到另一個方麵,那就是能力施展的空間,被領導信任尊重的程度。所以,對他們單單靠金錢是達不到激勵的效果的,而管理者表現出的尊重則能對他們產生很大的激勵作用。

有一名優秀的保險銷售員,月薪8000元,可是最近,他的上司發現他的工作積極性與以前相比明顯下降了不少。他的上司就給他加了1000元的工資,可是加薪後,他的工作積極性仍然沒有大的好轉。後來,他的上司就在公司每月的表彰大會上授予他“最佳銷售人員”的稱號,並配有獎杯與獎章。從此,這位銷售人員又回到了以前的工作狀態,熱情高漲。

由此可見,在獎勵員工的時候,如果不知道員工心裏到底想要什麼,就不要輕易去獎,因為無效的獎勵,還不如不獎。

上午,財務部劉經理結算了一下上個月部門的招待費,發現有一千多塊沒有用完。按照慣例他會用這筆錢請手下員工吃一頓,於是他走到休息室叫財務部員工小馬,通知其他人晚上吃飯。

快到休息室時,劉經理聽到休息室裏有人在交談,他從門縫看過去,原來是小馬和銷售部員工小李兩人在裏麵。

小李對小馬說:“你們部門劉經理對你們真是很關心啊,我看見他經常用招待費請你們吃飯。”

“得了吧”小馬不屑地說道,“他就這麼點本事來籠絡人心,遇到我們真正需要他關心、幫助的事情,他沒一件辦成的。你拿上次公司辦培訓班的事來說吧,誰都知道如果能上這個培訓班,工作能力會得到很大提高,升職的機會也會大大增加。我們部幾個人都很想去,但他卻一點兒都沒察覺到,也沒積極為我們爭取,結果讓別的部門搶了先。我真的懷疑他有沒有真正關心過我們……”

劉經理隻好滿腹委屈地躲進自己的辦公室。請員工吃飯本是好事,可是為什麼沒有得到員工的認同反而引來了一片怨言呢?問題就在於劉經理沒有洞悉員工的真正需求,員工們希望得到培訓的機會,他們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對吃飯這樣的獎勵自然就不夠熱心了。

現在的問題是趕緊消除員工的誤會,劉經理回到辦公室後,想了很久,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中午吃過飯後,他裝作什麼都不知道的樣子,把小馬叫到了辦公室。他說:“最近工作怎麼樣?有沒有什麼事需要我幫忙?”

小馬感到有點兒突然,訥訥地說:“噢,暫時沒有。”

“哦,過幾個月公司有個管理培訓,不知道你有沒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