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說,自從1972年伯克希爾公司買下喜詩糖果公司後,隻追加投入了3300萬美元就支撐起了這樣龐大的業務增長。而在這35年間喜詩糖果公司創造的稅前利潤高達13.5億美元,扣除未分配利潤3300萬美元外,其餘的在交納了所得稅後全部返回給了伯克希爾公司及其早期的藍籌票據公司,用於收購其他更有吸引力的上市公司,創造了更多的獲利回報。這種利滾利創造的收益有多大又怎麼能輕易算得清呢?
巴菲特說,喜詩糖果公司不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就能帶來滾滾財源實在是太棒了。如果有人不認同這一點,可以去問問微軟公司或穀歌,它們實際上也是屬於這種類型:獲取高額回報靠的不是固定資產投入而是經濟特許權。
巴菲特在美國佛羅裏達大學演講時,在回答一位提問者問他怎樣確定購買企業的價格時舉例說,1972年他買入喜詩糖果公司時並沒有聘請谘詢顧問,而是基於以下考慮:
首先,加利福尼亞州的每個人對喜詩糖果都有自己的想法,每個人都是絕對認這個品牌的。如果你在情人節給女孩送去喜詩品牌的糖果,女孩肯定會高興地親一親它。正是基於這一點,他感到如果喜詩糖果的價格再提高一些也不會失去市場份額;相反,如果你給女孩送喜詩品牌的糖果,她卻把它丟在一邊,那問題就糟糕了。
其次,當時喜詩糖果的價格是每磅1.95美元,如果價格上漲到2.25美元,每磅上漲30分應該沒問題。而當時的喜詩糖果年銷量是1600萬磅,價格經過這麼一漲就能輕而易舉地得到480萬美元額外利潤,所以如果能用2500萬美元買下這家公司還是很劃算的。
實際上,巴菲特在這裏已經意識到了經濟特許權的存在,隻是沒有明確指出這一點而已。正是因為喜詩糖果公司具有經濟特許權,它才能稍微漲一漲價就能取得額外收益,否則還不把顧客全給嚇跑了?
所以,自從他1972年買下喜詩糖果公司後,每年都要在全年最重要的銷售節日——聖誕節後的第一天(12月26日)開始漲價。憑什麼,憑的就是擁有經濟特許權;有了經濟特許權,市場份額跑都跑不掉!
[啟示錄]
經濟特許權能創造超額利潤,但必須注意並不是說投資這樣的股票就一定能賺錢。一方麵,當初購買該股票的價格要合理;另一方麵,這裏還涉及到你對經濟特許權內在價值評估的高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