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護城河是競爭力的代名詞(2 / 2)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2005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對伯克希爾公司旗下的那些經理人在拓寬經濟護城河方麵所做的努力讚賞有加。

他說,這些經理人非常專注於拓寬經濟護城河,並且在這方麵表現得才華橫溢,原因非常簡單,因為他們對企業充滿熱忱。而這時候巴菲特要做的事情就非常簡單了:既然這些經理人在伯克希爾公司收購以前就已經管理了這家公司很長一段時間,那麼巴菲特接下來唯一要做的就是為他們服務,使他們專心致誌地繼續朝著原來的方向前進。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2007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就提到他是如何提供這種服務的。他說,伯克希爾公司旗下有家坐落在以色列的艾斯卡公司(ISCAI)專門生產小型碳化合金切割工具,這種工具能夠給龐大而昂貴的工作機床大大提高生產率。然而要知道,該公司的碳化物原料(鎢)卻一直是在中國開采的。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艾斯卡公司首先要把原料鎢從中國運到以色列,然後在那裏加工成產品。2007年末艾斯卡公司幹脆在中國大連開辦了一家大型工廠,這就相當於把這些聰明的大腦從以色列搬到了中國產鎢的地方。結果不言自明,艾斯卡公司的成本下降了、經濟護城河變得更寬了。

作為企業競爭力的代名詞,經濟護城河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有些甚至是其他企業很難學習和模仿的地方。例如上篇提到的一步分作兩步走的避稅法,實際上也可以看作是一種經濟護城河,因為它能通過推遲納稅讓企業擁有更多可以實際運作的流動資金。

看到這裏,有些讀者可能會這樣想了:既然伯克希爾公司本身就是一家擁有經濟護城河的企業,並且由巴菲特在掌舵,那麼閉著眼睛購買伯克希爾公司股票就行了。這不但是巴菲特不主張的,事實上也是有很大風險的。因為歸根到底,伯克希爾公司在不斷拓寬經濟護城河,這種好處並不一定能最終分享到投資者手裏。

舉個例子來說,伯克希爾公司作為法人企業納稅負擔高達35%,比個人投資股票20%的納稅額要高得多,所以巴菲特會盡量減少股票買賣來推遲納稅時間的到來。無論伯克希爾公司股票價格多高,隻要不賣出股票,伯克希爾公司就沒有什麼風險,擁有伯克希爾公司股票最多的巴菲特也沒什麼投資風險,因為他不需要馬上繳納高額稅金。

說得更簡單一點就是,對於頻繁買賣股票的個人投資者來說,如果不能在高位賣出伯克希爾公司股票,伯克希爾公司損失的僅僅是65%的差價利潤,而個人投資者損失的卻是80%的差價利潤。

[啟示錄]

經濟護城河是企業競爭力的代名詞。企業有沒有競爭力,這種競爭力有多大,關鍵就是看它有沒有一條經濟護城河、這條經濟護城河有多寬。不少經濟護城河是企業獨有的,這是更應該重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