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這個時候,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有了一個共同發現,那就是覺得藍籌票據公司很不錯,於是開始不斷買進它的股票。
巴菲特在認識查理·芒格之前整天忙著“雪茄煙蒂”式投資,而查理·芒格則不斷告誡他不能光圖股票價格便宜,更要注重投資質量。久而久之,巴菲特開始慢慢擺脫格雷厄姆投資觀念的局限性,堅定地走向價值投資。
1948年查理·芒格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法學院,從事律師職業,並開始投資證券和商業活動,從房地產上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百萬美元,成為標準的“百萬富翁”。
查理·芒格和格雷厄姆一樣,都以19世紀美國最優秀的作家、投資家、科學家、外交家、商人富蘭克林為偶像,並且從富蘭克林身上學到一種觀點:“自己一定要變得富有,這樣才能為人類做貢獻。”歸根到底,富蘭克林之所以能有所作為就在於他有資金上的自由。關於這一點,無論從後來的巴菲特還是比爾·蓋茨身上都能看得很清楚。
要使自己變得真正富有,就必須建立自己的企業。正是這一信念決定了查理·芒格的人生軌跡。他在和巴菲特共同締造的伯克希爾公司中一起構成非同尋常的智慧組合,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優秀的投資記錄。
查理·芒格從1978年起擔任伯克希爾公司董事會副主席至今,在“為人類做貢獻”的理念上取得了一係列鮮為人知的重要成就。
例如,墮胎在美國合法化的運動就是最初由查理·芒格發起的,並且最終取得完全勝利。1989年,他給美國儲蓄機構團體寫信,抗議該組織不支持儲蓄和信貸業務的各項改革,並於當年退出該團體。這一舉措當時曾經引起巨大反響,美國的儲蓄和信貸業隨後爆發的危機也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大的金融醜聞之一。
查理·芒格的個人生活曾經非常艱難,用“非常淒慘”來形容也不為過,他幾乎經曆了其他人的所有苦難和不幸。例如,他年輕時的草率婚姻使得他成為兩個孩子的父親;剛剛離婚不久,兒子就身患白血病不幸夭折,他被巨額醫療費用、失去親人的悲痛深深折磨著;他管理的合夥企業在1973、1974年的美國股市暴跌中損失過半;1978年他因白內障手術並發症導致左眼完全失明……
可敬的是,查理·芒格並沒有被這些接踵而來的苦難和不幸打倒,表現出了積極樂觀、正直誠實、堅韌不拔的英雄品質,而這些優秀品質無疑對巴菲特和伯克希爾公司產生了深深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啟示錄]
查理·芒格語重心長地說:“人們低估了那些簡單大道理的重要性。我認為在某種意義上說,伯克希爾是一個教導性企業,它教會一種正確的思維體係。最關鍵的課程是,一些大的道理真的在起作用。我想我們的這種滲透已經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因為它們是如此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