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天“不順眼和不順心”源自什麼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的修養不夠。
——翟鴻燊
葉舟先生在其著作《北大教授談修心》中分析了人不順心和不順眼的原因,描述得很是精彩:保守的人看到穿著時尚、發型怪異的人就不習慣,年輕人對那些思想老舊的人也不感冒,他們彼此都對對方看不順眼,心裏別扭。年輕人辦事多熱情而衝動,他們十分不滿意四平八穩的辦事方式,反過來也一樣,中老年人對年輕人辦事毛毛躁躁多有微詞。
不順是一種生活中的常態,對許多人來說,無論是走到哪裏,無論是遇到誰,無論看到什麼事,都會覺得這不稱心那不如意。
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是內在的批判造成的,是由內在的觀點造成的。因此,你要想真正的安寧和諧,你就必須改變你的內心,就必須修正你的內心,從而使身心保持統一,那樣才會順應一切。
在有為的世界裏,一定有衝突。因為在有為的世界裏人人都想有為,而往往你的能力有限,智力有限,因此,在有為的世界裏你一定會有許多做不到,或者無能為力,或者力不從心的事。一旦出現這種局麵,你就會煩亂、苦悶,就沒有好心情。
因此,與其解決不了問題,與其與現實衝突,倒不如退而求其次——順著它,依著它。
葉舟先生其實是告訴我們,看別人不順眼和不順心,進而產生苦悶、痛苦,都是因為我們的內心造成的。要消除生活中這些苦悶,首先要修煉內心的順度。
隨著現代生活壓力的增大,不順的人越來越多。在家裏,我們常與父母、孩子對抗,甚至與丈夫或妻子對抗、鬧別扭;在單位,為一點小事經常與同事對抗、鬧矛盾,與領導對抗;在社交場合,與朋友為一件小事爭得麵紅耳赤;在市場,買賣雙方因為價格而爭辯……可以說,對抗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其實,我們之所以會與別人對抗,起衝突,主要是我們想向對方炫耀:炫耀自己並不比對方弱,想讓對方知道自己很強大,不是好惹的。於是,就會與對方發生口舌之爭,與對方激辯,如此這樣,恰恰證明了你的弱小,而那些真正強大的人,麵對各種紛爭,會保持淡定,不為外界的一切所左右。認清了這個事實,那麼,再與他人發生衝突的時候,就讓對方贏。最終你會發現,你因為忍讓而能成為真正的“贏家”,對方會因為沉不住氣而成為最終的“輸家”。
第99天苦的根源在於心中永遠裝著“我”
一切的痛苦,一切的苦根都隻因為隻有“我”。“我”便成了快樂人生、幸福人生的第一障礙。
——葉舟
生活中,我們之所以痛苦,就在於心中永遠裝著一個“我”。我們一切行為的目的都是為了“我”,為了滿足“我”的精神需求和物質需求等,最終將自己拖入永久的苦痛之中,無法自拔。
其實,人自來到世間的第一天,就開始學習一個字——“我”。慢慢地,我們懂得了“我”和“他人”的分別,知道了二者的不同,於是我們便開始界定那些屬於“我”的東西。
“我的”爸爸、媽媽,他們愛別人不能超過愛我;這是“我的”玩具,其他人不能隨便玩;這是“我的”老師,不允許他特別地欣賞別人,一定要欣賞我;這是“我的”朋友,一定要對我夠義氣、講信用;這是“我的”孩子,一定要聽我的話……於是,我們的一切行為和思想,都是緊緊圍繞“我的”展開,於是,我們經常會以“我的”的名義去要求別人,甚至是控製別人,於是,嫉妒、仇恨、貪婪、背叛、吵鬧、糾紛,乃至戰爭就開始了。
重慶羅漢寺前任方丈——竺霞老法師說,修佛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破一個“我”字。
其實,人生沒有那麼痛苦,我們之所以會痛苦,就在於那個原要被我們格外珍惜、嗬護、討好到骨子裏的“我”是插到我們生命的深處的毒箭,因為有了“我”,一切都變得不可理解,人生除了不斷討好淺層或者是深層的自我,似乎再沒有別的出路。
然而,有人可能會說,如果再沒有屬於“我的”東西,這個世界還有什麼可以留戀的呢?
但是,你要明白,當擁有了這些東西的時候,我們擁有的時間是多長?可能會很快地消失,也可能會慢點兒,但總是會消失,或者在你之後消失。那麼,當你真正知道它一定要消失,無法抓住的時候,現在又何必一定要給其貼上“我的”標簽呢?當你原本就不曾擁有這些東西的時候還會有今天的痛苦和困惑麼?世間隻有因緣是永恒的,你種下什麼因,就會結什麼果,種下善因,結下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