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震立即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麼能說無人知道呢?”王密羞愧難當,很是佩服楊震的為人。而楊震也因為自己的清廉聞名天下。
修煉心性必須要做到“慎獨”。曾國藩這樣說道:“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能夠做到“慎獨”的人,才能夠無愧於天地,才能夠真正地完善道德上的修養,保持內心的坦然與對萬事萬物的淡然。有了對萬事萬物的淡然,才能夠獲得無比愜意和快樂的人生。
第104天不要盲目羨慕別人
有人說,我順從了別人,別人贏了,我就輸了,別人得到了,我就失去了。其實不然,因為贏的意義十分有限,曆史上多數人都為了爭一個“贏”字而失去了生命,至少是失去了自由。
——葉舟
葉舟先生認為,人之所以會對抗,是因為都想有所為,都想張揚自我、顯耀自我。例如在一群朋友聚會時,有人可能會說:“我沒什麼啦,這幾年就隻有多弄了幾套房子而已。”雖然說的是事實,但對於他人來說則是一種炫耀,是內心的魔鬼在作怪,你可能洋洋自得,但聚會的同學中間會有一多半自卑而痛苦,於是產生了不愉快,一場新的對抗就人為地製造出來了。
如何做到不對抗呢?第一種就是聽者不要去在意別人的炫耀,不羨慕他人所擁有的,珍視自己所有的,如此便能避免產生痛苦。
一位哲人說,幸福和快樂如飲水,冷暖自知。為此,我們永遠不要去羨慕別人的生活,即便那個人看起來富足而快樂;同時,也永遠不要去評價別人是否幸福,即便那個人看起來孤獨無助。你不是對方,怎麼知道對方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如何得知對方真實的苦與樂?的確如此,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苦樂,對方在你眼裏再富有,再順心,也有其內心的苦楚,所以,不必去羨慕對方,珍視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兩隻老虎,一隻在籠子裏,一隻在野地裏。
在籠子中的老虎一日三餐都無憂無慮,而在野外的老虎則是自由自在。兩隻老虎經常進行親密的交談。
籠子裏的老虎總是十分羨慕野外的老虎的自由,在野外的老虎卻十分羨慕籠子裏老虎的安逸。有一天,一隻老虎對另一隻老虎說:“咱們換一換吧。”另一隻老虎便同意了。
於是,籠子裏的老虎走進了大自然,野地裏的老虎則走進了籠子中。從籠子裏走出來的老虎,高高興興,在曠野裏拚命地奔跑;走進籠子裏的老虎也十分快樂,他再也不用為一日三餐而憂愁了。
但不久,兩隻老虎都死了。
一隻老虎因為饑餓而死,一隻則是憂鬱而亡。從籠子裏走出來的老虎盡管獲得了自由,卻沒有獲得捕食的本領;走進籠子裏的老虎獲得了安逸,卻沒有獲得在狹小空間生活的心境。
……
當生活艱難的時候,不是別人不了解你,而是你不了解自己。一個人,隻有追求自身的簡單和豐富,才不會被塵世的一切所蠱惑。
自己的傷痛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哀怨自己最明白,自己的快樂自己最能感受。也許自己眼中的地獄,卻是別人眼中的天堂,也許自己眼中的天堂,卻是別人眼中的地獄。生活就是這般的滑稽、可笑。
其實,人人都有難念的經,所以,要想獲得快樂的關鍵就是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把握好自己當下所擁有的一切。終身去尋找他人所認可的東西,會永遠痛失自己的快樂和幸福。
第105天追求天堂的人,多數都落入了地獄
請一定要記住這句話:追求天堂的人,絕大多數都落入了地獄。
——葉舟
葉舟先生指出,一切得到都是用另一種失去換來的。學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這是機會成本。你選擇了與美女結婚,你就不能再選擇與另一個美女結婚。許多人的錢都是用身體損失換來的,是用命換來的。你隻要想一想,世上有什麼不是換來的呢?
葉舟先生其實是在向我們揭示一個世界的真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得失並存的,有得必有失,我們不可過於計較自己的所失,而忽略自己的所得。同時,也不要總是把眼睛盯著自己所要得的,如果你一心隻追求天堂,最終隻會落入地獄之中。
漂亮的姑娘周逸與一個來自農村的窮小子結婚了。兩個人結婚之後,生活雖然不富裕,但過得有滋有味,很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