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候,一群小鳥飛來了,又把剛剛撒在地上的草籽吃了,小和尚驚慌地跟方丈說道:“不好了,草籽都被小鳥吃了!”
方丈不慌不忙地說道:“沒關係,草籽多,小鳥是吃不完的,你就放心吧,過不了多久,這裏一定有小草!”
小和尚對方丈的態度很不滿意,晚上睡在床上想道,這些草能不能活下去呢?一會兒,又聽到外麵響起了雷聲,一會兒就下起了大雨,他的內心更為著急了,暗暗擔心自己種了滿地的草籽到最後什麼也沒有了。
第二天早上,小和尚趕緊跑到院中一看,果然看到地上很多草籽都被大雨衝走了,就趕忙衝進方丈的房中說道:“方丈,昨晚下了一場大雨把地上所有的草籽都衝走了,怎麼辦啊?”
方丈又一次不慌不忙地說:“完全不用著急,草籽被衝到哪裏就在哪裏發芽。隨緣吧!”
不久之後,許多青翠的草苗果然破土而出,原來沒有撒到的一些角落裏居然也長出了許多青翠的小草。
小和尚高興地對方丈說道:“太好了,我種的草長出來了!”
方丈點點頭說:“隨喜!”
隨心、隨性、隨意,是對恬淡的最好的詮釋,如果我們能夠隨心、隨性和隨意地活著,就一定能獲得愜意的人生。就像上述事例中,小草有小草的生命規則,隻要有水有泥的地方就能夠發芽,隻要你撒下了草籽就不必擔心小草是否能夠發芽,我們的生活也一定要隨性而為,保持恬淡的心態,不可過於擔心,刻意強求,否則,隻會影響到你的生活與工作。
要知道,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有其獨有的規律,與其百般思量,讓身心波動,不如隨性而為,恬淡對待,這樣才更容易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樂趣與意義。
下崗了,無須煩惱,可以再找一條出路,說不定是你走完打工人生開始自己創業的機會;有病了,不必傷心,樂觀對待,自然就好了;沒有錢是吧?那你有雙手吧,有大腦吧,有這兩樣東西,你還害怕什麼?心動隻會讓你更憂愁,傷心隻會讓你更加勞累,害怕隻會讓你走入地獄。
恬淡是一種對生活坦然的態度,是一種樂觀的生活情緒,也是修心和養心的第一法則。在物欲繁雜的現代社會之中,它體現的是一種心境,一種精神,一種對生活的態度,一種至高無上的生存追求。生活中,隨時保持恬淡的心態,才能使我們放寬心,才能欣賞到生命真正精彩的部分,才能活出真正的色彩。
俗話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其主要原因不是因為風太大,而是因為心不靜。隻有心靜,才能徹底擺脫世俗的困擾,才能活出真滋味。上天既然給了我們生命,我們就應該活出它的價值來,而保持一顆恬淡的心,就是順著自己的心意去探尋生命的軌跡,不必去計較一時的得與失,不必去在意那些身外之物,這樣才能夠讓自己切實地活出真正的自我,才能體現出自我的真正價值來。
第103天順其自然,要做到“慎獨”
順天時,順地利,順人心,順規律,你才能真正實現人生價值,才能了解真正的人生。
——葉舟
隨心、隨性生活固然會獲得無比的快樂,然而,隨心、隨性並不是讓你隨意地釋放內心的邪惡,在無窮的欲望的牽製下去做不道德的事,行損害他人利益的事。而是要通過修身、修心來不斷地約束自己,做無愧於心的事情,不苛求自己,健康、快樂地活著,這是隨心、隨性的本質含義,它是指人的一種生活態度,不管在任何時候都能夠約束自己的道德,隨心、隨意地做事,這就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到慎獨。其實,“慎獨”就是指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堅守自己的修養,這是一種極為嚴格的自律的精神,能夠做到慎獨的人,就可以認定自己的心性已經達到十分高的境界。
這告訴我們,修煉是一個真實的領悟的過程,不是讓我們做表麵功夫,專門做給別人看,這才能真正地領悟到快樂,體會到幸福的滋味。
楊震是東漢時期的太尉,為官極為清廉,從來不為己謀私,是中國曆史上的楷模。
有一次,楊震從荊州刺史調任東萊太守,在赴任的道路上,經過昌邑,遇到了他在荊州刺史任上曾經舉薦過的官員王密,當時的王密任昌邑縣的縣令。王密為了報答楊震的知遇之恩,特地準備了十斤黃金在晚上去拜見他,結果卻被楊震退了回來。
王密自己覺得,楊震可能是因為不好意思,為了表達自己的誠意,於是,就在第二天晚上又一次拿著黃金去拜見楊震,結果又被楊震退了回來。
楊震對他說道:“我和你是故交,看到你有才能,我才舉薦你,我很了解你的為人,而你卻不了解我的為人。”王密這樣說道:“現在夜深人靜,根本沒有人知道這件事情啊!你為何不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