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候,她總是怡然自得地享受著貧苦生活中獨有的喜悅,已經完全忘記了自己生活的清苦,享受著點點滴滴的幸福。
盡管日子不再富裕,盡管處於惡劣的生存環境中,那位小姐仍舊能夠保持著那種精致的生活,這種苦中做樂的精神著實讓人感動不已。如果人人都能夠以這樣的心態來麵對挫折,麵對苦難,那麼,還有什麼困難能夠打倒我們呢?
再苦也要笑一笑,什麼煩惱便沒了。要知道,苦與甜都是生命中一種極為精彩的狀態,若沒有苦難,人生就會少幾許驕傲、自尊和堅強;若沒有挫折,生命便少了幾分成功之後心動的喜悅;如果沒有滄桑,那麼人生就缺乏幾分同情,幾分感動。因此,切莫總是苛求生活按照我們想象的狀態發展,要知道,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可能四季如春。經曆了春天的溫暖,就必須要等待對夏日烈火的考驗,收獲了秋天的果實,就必須要忍耐冬日的嚴寒。但回過頭來你會發現,夏天雖然酷熱,但卻也有著如火的熱情,它讓人想到希望想到未來,更給人以巨大的信心;冬天雖然嚴寒,但是卻也有一份美麗存在,沒有葉子的樹枝,皚皚的白雪,寒冽的北風,都能帶給我們無限的遐想與感受。
第111天抓住機遇,順勢而為
隨勢:勢者,時務也。古人雲:“識時務者為俊傑。”勢者有階段之分——開局、終局、殘局、都不盡相同。局中各方在不同階段又有情勢之異——蓄勢、備勢、養勢、造勢、用勢、收勢等,各有變數,因勢而動,是為俊傑。得勢者大利,失勢者大吝。
——葉舟
人生一切際遇,事情的成與敗都可以歸結為一個“勢”上。順勢而為,如水推舟,事半功倍;逆勢為之,則逆水行舟,艱難險阻,功敗垂成。所以說,一個人能否幹成大事情,不是這個人的本事大,不是這個人的命好,而是這個人順應了大勢,是大勢造就了他,正所謂時勢造英雄。那些懷才不遇的人,窮困潦倒的人,不是沒有本事,而是沒有把握住這個趨勢,逆勢而動,枉費九牛二虎之力也無濟於事,隻有望天興歎,所以就有了生不逢時的感慨。
其實,當你無法改變世界時,不如學會改變自己,轉換思維,主動去適應時勢,才能順風順水,一生不留遺憾。
很久之前,在一個極為貧窮的國家,人們都是赤著腳走路的。
一位國王看到人們都光著腳走路,因為地麵崎嶇不平,有很多荊棘和碎石頭,把很多人的腳刺得血肉模糊。國王回到王宮以後,就打算將國內的所有道路都鋪上一層牛皮,這樣才能讓人們免受刺痛之苦的折磨。
然而,國土太過遼闊,就算是將全國所有的牛都殺完,也籌不到足夠的皮革,而其所花費的金錢、動用的人力,更是會不計其數。當地的人們盡管知道這件事情很難辦到,而且還極為愚蠢,但是誰也不敢說什麼來反抗國君的命令。
後來,有一位聰明的大臣大膽地向國君建議:“國君啊,這個方法太不可行了。你把全國的牛都殺光了,人們用什麼來耕種呢?再說花費那麼多金錢,會使全國人民都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您如果用兩小片牛皮包住人的腳,那不是一切問題都解決了嗎!”國君聽了很是興奮,當下領悟,於是就立即收回成命,采納了大臣的這個建議。這也是“皮鞋”的由來。
在很多時候,無法適應環境是一件痛苦的事,環境是不可改變的,而能夠改變的唯有自己。如果你對現在的生活環境感到不適應,千萬別抱怨、煩惱和痛苦,而是要學會先改變自己,用愛心和智慧去麵對一切,並且努力去適應環境,而非讓環境去適應你。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在追求的過程中,總是喜歡給自己加上額外的負荷,不肯輕易改變自己,改變思維方式,最終浪費了很多時光與精力。
一位哲學家說,放下無謂的執著,便是隨緣。苛求環境,其實就是太過執著的表現。在追求的過程中,不讓自己的身心太累,遇石就該拐彎,不能硬撞石頭,將自己撞得粉身碎骨。避開了石頭,自然也就避開了危險,就能達到成功的彼岸。